自觉担起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

作者:马福运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24-07-29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中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之所以能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在于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也在于各级各类学校落实主体责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新时代新征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学校思政课建设新局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校主体责任。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课建设情况要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等,督促学校切实把这项工作抓起来、抓到位”。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要求“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尽责。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中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之所以反复强调学校的主体责任,是因为思政课建设涉及面广,改革创新面临的历史性问题和结构性难题比较多,不能仅靠思政课教学部门和思政课教师推动。从宏观层面讲,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开设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和办好思政课的重大作用,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躬身入局的使命感,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坚决让各项政策要求落地生效。从微观层面讲,由于思政课教学涉及多个学科范畴,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以及党和国家工作任务的不断变化,“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此,“讲好思政课不容易”,尤其需要得到学校的理解和支持,对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工作绩效评价、职称职务晋升等作出相应制度安排,并对思政课教学的课堂生态进行全方位塑造。

关于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准确理解把握,强化主体责任的着力点,明确主体责任的落脚点。一方面,思政课建设的学校主体责任主要包括组织领导责任、制度建设责任、保障监督责任。组织领导责任指学校领导班子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全面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政治领导,在思政课建设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带队伍、保落实、促发展等重要作用,并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各项考核与评估体系;制度建设责任指学校要根据区域、学校实际和思政课改革创新经验,出台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落实性文件,为相关政策要求落地提供具体路径,形成本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保障监督责任指学校应在发展规划、人才引进、资源使用、平台建设等方面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层次发展,不断健全本校“多位一体”的思政课建设监督体系。另一方面,思政课建设的学校主体责任主要包括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责任。学校应着眼于重点学院建设标准,把机构设置、人才引进、经费落实、基础设施、师资队伍、职称评聘、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规范性要求和评价性指标落到实处,为思政课建设夯实机构支撑。着眼于重点学科建设标准,在建设规划、方向凝练、团队整合、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成果激励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思政课教学。着眼于“第一课程”建设要求,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关键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思政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拿出管用办法。着眼于思政课建设根本性问题的解决,下大决心、下大气力、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思政课教师选配机制,健全本校思政课教师培训、考核和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师生比要求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建设的主体责任只有在出实招、见真章中才能得到体现。首先,压实党委书记、校长的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作为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事项亲自处置;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列入党委工作议程、纳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思政课建设机制,健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职能部门、其他学院的联动机制,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动形成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强大合力。其次,把重要精神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推动思政课建设相关政策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思政课建设难题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文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施工图”。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实际制定本校思政课建设的指标体系,细化分解思政课建设任务,明确学校、相关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责任清单,制定落地“时间表”和实施“路线图”,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负,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各项政策落地生效。最后,建立完备的责任制度体系,健全思政课建设问责追责机制。严格的责任考核机制和严肃的问责追责机制,是落实思政课建设学校主体责任的重要保证。通过科学的责任考核制度,强化责任目标分解,突出责任运行纪律,实现对思政课建设状况的督导评估、即时研判、及时引导;通过严肃的问责追责机制,压实领导责任,形成倒逼机制。作为责任监督、考核和追究主体,学校应在保证建设方向、落实课程方案、规范教学管理、强化建设保障、提升队伍素质等方面,不降低标准、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不推脱责任,切实把思政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光明日报》(2024年07月29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