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作者:陈挺 来源: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18-06-21 阅读量:0

立德树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尽的崇高使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光荣职责,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道路上,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青年一代辛勤工作、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新时代高校教师的立德树人工作明确了方向,指出了道路,即坚持思想育人、道德育人、知识育人以及和谐育人的路径选择。

第一,坚持思想育人,争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的高校教师。思想育人是立德育人的先导。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之本,教师作为教育之本,要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而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有全体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把这种观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那么,高校教师应当如何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其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积极引导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第二,坚持道德育人,争做新时代有道德情操的高校教师。道德育人是立德育人的根本。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是道德楷模。反之,老师道德滑坡,学生的思想自然就不正了。那么,高校教师如何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呢?我认为,首先,应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有尊严,有职业荣誉感,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其次,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教师要执着于教书育人,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有了为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好成绩。

第三,坚持知识育人,争做新时代有扎实知识的高校教师。知识育人是立德育人的关键。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如果自己业务不精,是教不好学生的。扎实的知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勤勉学习。那么,高校教师如何打造扎实的知识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甘当小学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更要加强研究学习课外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其次,教师应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第四,坚持和谐育人,争做新时代有仁爱之心的高校教师。和谐育人是立德育人的归宿。孔子曰,仁者,爱人也。教师就是人类社会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关心和爱护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了爱人之心,才会产生教书育人的动力,否则,只能是应付了事。那么,高校教师如何塑造自己的仁爱之心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必须心怀理想,必须热爱这个职业,把学生当亲人,努力与学生和谐相处,成为一家人。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心能够滋润浇开学生美丽的心灵之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号。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对学生、对国家高度负责的同时,坚决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处处为人师表,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教师。

(作者: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