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基本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如何破解

原创:汪文华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2-11 阅读量:0

“有专家对154所西部农村小学跟踪研究发现,目前的教师培训基本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在首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中说,“‘国培’‘省培’计划培训覆盖面有限,培训针对性不强,外地教学经验在西部难以复制,效果不够理想。不少县市缺少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机构或者力量薄弱,难以有效开展和指导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一直是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那么,“教师培训基本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的难题如何破解,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呢?邵鸿认为师资培训还应加强;要进一步增强教师培训实效。他提出了五项建议:

一是完善“国培”“省培”计划,培训方式由“走出去”的短期集中培训转变为“请进来”的中长期实地指导为主,提高培训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是全面推动校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城镇名师与乡村教师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开展“浸入式”的教学示范,推动教学指导对口帮扶由点到面逐步深入。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运用,提升线上培训效能。

四是加强培训效果评估,对“国培计划”进行独立的第三方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培训计划和培训模式。

五是健全地方教师职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并发挥好市县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作用。

虽然邵鸿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的是我国西部地区,但是其对我们思考研究破解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基本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这一难题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除去县区领导重视到位、管理监督硬化、网络研修优化和绩效评估专业化等方面要求基本实现的情况下,我以为必须实实在在的做好六件事:

第一,要将培训与指导做到“田间地头”。目前,教师培训的基本情况是,不少培训倾向高校、做在宾馆,倾向“大牌”、倚重专家,倾向城市、“迷信”名校,而对县域内优质资源挖掘缺失、使用有限。邵鸿的药方——以“请进来”的中长期实地指导为主——确实值得我们实行。当高校亲近中小学、“大牌”走进中小学、同层次的优质学校融入薄弱学校,“田间地头”的培训与指导可能才能发挥“扶贫”“强弱”的作用。

第二,要落实城乡强弱“一体化”政策。《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已有几个年头,对“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推动城乡教师交流”执行到位的不少,多数存在教师交流重城市校到乡村校、优质校到薄弱校,而弱乡村校到城市校、薄弱校到优质校的现象。邵鸿的药方——开展“浸入式”的教学示范,推动教学指导对口帮扶由点到面逐步深入——无疑是切中要害的。

第三,要让校本研修与师本学习位于中心。教师培训难以解决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问题,高层次培训参训率较低,或者参训率高而“叫好不叫座”,其症结可能就在于强化“高端引领”“名校示范”方面有余,重视“学用结合”“教师为本”方面缺失,而所以“难以复制”。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要摒弃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实现以“校本研修为主线”的自下而上的“教师研修”和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等认为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要走向“校本”,一直没有得到政策层面的足够重视。

第四,要建设“过得硬”的机构及培训者队伍。县区政府及教育部门强化治理,切实将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改革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以杜绝“养老院”(队伍年龄结构偏老)和“安置所”(不具备培训者素质能力者进入)现象的存在;加大专职培训者队伍建设力度,建立专职培训者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以制止专职培训者甘当“考勤员”“事务员”而不当“研训员”“研究员”丢弃引领者、指导者情况的发生,让其真正成为培训讲师、培训管理师、教育教学专家、学校管理专家等。

第五,要大力宣传推广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一是加大教师培训研究的力度,让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项目能够单列出来,而不是将其放在各级各类教育研究研究课题申报立项之内,被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研究等“淹没”。二是在国家和省级的基础教育成果奖中加大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项目的比重,有力推动教师培训研究的深入深刻和成果推广。三是提高教师培训者在正高级教师职称结构中的比例并进行适度倾斜,加大对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及其培训者的表彰力度,增强其社会认同和价值认可。

第六,要给予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更多的办训自主权。在做好上述前几件事之外,应该给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松绑”,特别是培训项目的指定和培训经费的使用。自上而下的文件通知让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疲于应付,当下的地方经费管理制度使它们难以自主,从而出现了对中小学校需求难以精准对接而“丢家舍业”(完成上级任务为第一要务)、服从政府采购服务的招投标规定而“质量第二”(做不好或做不了适应需求的项目)的情况,致使县级教师培训工作事不少而效果低。这又何谈针对性和实效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