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注重“以美育人”

原创:刘国权 李帅男 杨博文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2-01-11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互联网时代、消费型社会、快节奏生活、高压力状态中激扬学生感性、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和保持学生直觉力、创新力、生命活力的根本之策,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塑造完整人格、全面自由发展的必要手段。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为“00后”,具有追求自我、个性张扬、思维多元、爱好广泛、亲近网络、注重实际等典型特征,对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壁垒较高、逆反情绪较重,一方面需要美育展现其独立性、独特性价值,引导学生及时泄导与升华情感情绪,追求艺术的生活和诗意化人生;另一方面需要美育发挥其辅翼性、津梁性功能,通过增加教育内容趣味性、教育过程互动性、教育形式多样性等提升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肩负着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行为教导、就业指导等使命任务,是高校加强改进美育、落实铺开“以美育人”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力量。

1.在主体维度,重视理想美、人格美、言行美的感化感召

面对寻求独立与多元、注重平等与沟通、反对强制与威权、解构经典与神圣的“00后”大学生,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日常管理服务,都要遵循“亲其师—敬其人—信其道”的教育逻辑。其中“亲其师”是基础。不能让学生感到亲近则难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自然就失去了由“知心朋友” 变为“人生导师”的根基。“敬其人”是关键。止步于学生情感亲近的辅导员,只是“保姆型”“管家型”辅导员,能够得到学生的“爱”,但难以收获学生的“敬”。赢得学生发自内心敬佩、敬重、敬爱的辅导员才能最终成为“人生导师”,切实影响、扭转、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观点看法。“信其道”是目的。“敬”不是“畏”,后者是以严肃、神秘、冷漠使人敬怕、远离,前者是以向上状态、美好品质、过硬本领使人敬爱、信任。敬的目标旨归是信。对于辅导员来说,就是让大学生在自己身上看见理想的光芒、信仰的色彩、学习的意义、奋斗的价值,最终相信坚定信念才能走向崇高、坚持学习才能改变命运、不懈奋斗才能成就幸福,相信“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想要获得学生持久的爱、由衷的敬和真正的信,辅导员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养成健全和谐人格、展现优雅向上言行,也即用自身的理想美、人格美和言行美,实现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感化和青春心理的感召。

2.在客体维度,重视个体性、多样性、自为性的关怀关照

“以美育人”除了需要运用教育者(教育主体)自身的“美”,还需要发现受教育者(教育客体)独特的美,并在主客体之间架起理解、尊重、包容、关照的“桥梁”。以美育人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而非人的束缚,是人的自由而非人的禁锢,是人的主动而非人的受动,是在尊重受教育者个体性、多样性、自为性的基础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浸润式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实现受教育者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中,注重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个体性与差异性、多样性与多变性、自为性与自由性,而后因势谋划、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机应变,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性得以舒展、多样性得以保持、自为性得以激发,同时个体而不自私、多样而不复杂、自为而不功利,实质上就是“以美育人”的生动呈现。“以美育人”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在自由、自愿、自主状态下树立主流价值观念和正确思想认识,也即“以美育人”需要自由、呼唤自由、成全自由,但这一“自由”不是无限制、不受控的自由,而是饱含政治认同、恪守法律规范、敬畏公序良俗的自由意志与自由言行。

3.在本体维度,重视优美、壮美、崇高教育的适时适度

美的范畴很宽广,不仅有让人身心放松、舒适、愉悦的优美,还有给人“赋责”“施压”的壮美和崇高,以及使人警醒、启人反思的丑和荒诞等。当前不少辅导员把“以美育人”局限于“以优美育人”,习惯于组织娱乐性的歌舞文体活动,注重营造友好和谐互助的班风学风,旨在让大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以趣味性足、欢愉性强、和谐度高的课余活动调剂单调、高压的大学生活。优美作为“溶解性”的美,在情感泄导、情绪疏导、心理释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能成为辅导员“以美育人”的全部主题。在青年群体生活节奏快、学习压力大的同时,“伪奋斗”“不奋斗”的现象也愈发突出,其根源在于奋斗精神的缺失。面对青年大学生崇尚与追求的“佛系生活”“丧文化”“躺赢”,辅导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具有“振奋”价值的壮美教育和崇高教育。“壮美教育”如以丰富图文和声光影多种形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综合国力的巨大跃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绚烂图景,以及新时代大学生在“第二个百年”征程上的舞台宽广、皆能成才、必能出彩,激发学生的强国之志、豪迈之气、雄阔之步。“崇高教育”如介绍宣讲、组织研读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奉献青春、热血、生命的志士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懂得生命更高层次的意义价值,涵育其无私奉献精神、勇于抗争品质和顶天立地风骨。优美教育、壮美教育与崇高教育的适时适度、协调整一,才能培养出人格完整健全的新时代大学生。

4.在介体维度,重视艺术、自然、社会美育的互补互助

当前高校最常见的美育方式是艺术教育,各类艺术形式中又以音乐、美术、舞蹈、文学、摄影等最为常见,相较而言,戏剧、电影、电视、书法、曲艺、杂技等就较为少见。但戏剧、书法、曲艺等恰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极为精髓的部分,电影电视等也恰恰是学生喜爱度高、关注度高、讨论度高的艺术形式。这说明我国高校“以艺术美育人”还有很多领域和空间可挖掘探索。“以美育人”也不仅仅是“以艺术美育人”。艺术美育固然在美育中最常见,也时常是最有效的手段,以至于西方在很长一段时间把美育窄化为艺术教育,但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同样在感性激发、情感陶养、心灵慰藉与振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尤其是在人与自然常态化割离、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的今天,自然美育与社会美育愈发重要与必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巨大提升,以自然之美育人,让国人在大自然中感受繁花锦绣、山河瑰丽、星辰浩瀚;以社会之美育人,让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和各类场馆中,成为“生活的艺术家”和“诗意的栖居者”,更能确保“以美育人”的全方位、全过程落实生效。辅导员在“以美育人”的介体选择中,一要开展好艺术美育,如组织学生观看“高雅艺术进校园”、参与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高质量举办美音舞赛事活动和经典阅读思研、文化传承创新、影视赏析座谈等活动;二要探索自然美育,如以大学生素质拓展、野外调研、劳动教育、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等为契机,让大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三要重视社会美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审美化时代,善于发现生活中和社会上无处不在的“真善美”,让学生在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社会历练中塑纯洁信仰、真挚情感、美好向往和美丽人生。

5.在环体维度,重视环境、风气、关系的改造营造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情感发育、道德修养、品性塑造、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利用好校园环境,营造好风气氛围,以环境“烘托”美育,是辅导员“以美育人”的题中之义。校园环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环境,也称“硬件环境”,如学校的楼宇及其布局、建筑及其式样、林湖及其美化,以及亭台水榭等各式各类自然或人文景观;一类是精神环境,也称“软件环境”,如师风教风、学风考风、校歌校训、人际关系、宣传工作等。辅导员在工作中担负着思想宣传、校史宣传、班级建设、宿舍建设、人际关系协调等职责任务,在美好环境创建、良好风气营造、人际关系改造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价值。在“以美育人”的环体维度,辅导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各类宣传工作中彰显亲和力、秉持生动性、探求接受度,让学生不反感、不拒斥学校的思想宣传和人文教化。二是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经常组织学生走下课堂、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走“近”校园。不少学生在校园内过着“两点一线”“三点一线”的生活,只是身体“走进”了学校,却未情感“走近”着学校。高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成就、格局、温暖、美好等,当学生去除功利地漫步其中、时间充足地沉醉其中,就会在某一瞬间触动学生的心灵、增进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胸襟、温润学生的气质。三是注重优良班风舍风、良好人际关系的创设营造。一方面开展多种多样的专业建设、班级建设、宿舍建设活动,打造有凝聚力、向心力、团结力的大集体和小集体,另一方面进行公平公正的赛事评比、奖优彰先,充分激发全部个体和每个集体的上进心、责任感、荣誉感。

高校辅导员“以美育人”,既要全程贯穿其思想政治教育主责主业和主题主线,以“立德”为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和“四个正确认识”;又要遵循美育规律,尊重美的价值,把握美的特点、擅用美的事物,实现对学生的无声教化、自然润化、潜移默化,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这也是辅导员愈发受到重视的原因: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在建立深厚情感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信仰感召、人格感化、情怀感染的教育,惟其如此,才有学生的“听得进”、“愿意听”和之后的学理认同、行动认同;这种教育,正是美的教育,一种真正使学生在身边人、眼前人的示范带动下自觉自为成长奋斗的教育;辅导员“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双角色、“日常事务管理”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双职责,意味着辅导员是实现“最好教育”的“最佳选择”,辅导员“以美育人”的实现,也正是“美的教育”的生成。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