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行路人:明道·信道·传道

作者:刘思广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08-21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教育事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他对高校教师寄予重托,在2018年五四前夕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再次指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不久前,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四个回归”。教师,要回归本分。何为本分?就是教师要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师德师风是我们高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评价标准。在伟大的新时代,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塑造民族精神,传播优秀文化,锻造时代精英。作为传道者,我们明道、信道!

唐代学者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是授予学生认知观念、行为准则。在当今而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内心,这是教师“授业”的基础。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虽有才却不可用。我们党选人用人标准提出“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可见育人之德要先于育人之才。纵观中华民族的兴替更迭,盛世之功必在师道中兴,末世之乱必现耻学之风。

高校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首先要做到自省和自查,只有教师具备了“师之道、师之德、师之识”,把“敬业”摆在立德树人的首位,方可在党的十九大后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引领优良学风、促进教学相长、培养时代新人。

 一、弘扬三观,做有理想信念的领路人

广东地处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最前沿,思想意识形态复杂多元,催生的利己主义、物质主义和功利价值等不断侵腐当代大学生甚至一些教师的思想,部分高校教师不再是“甘守三尺讲台”,反而是“甘为孔方兄折腰”“甘为西方意识吹鼓手”,诸如曾被查处的在课堂上散播不良言行者、诱导学生加入非法组织者、欺骗学生感情者、科研学术不端者……在教师队伍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使社会公众产生了“师道不存,世道亦不存”的不良印象。

广东是一片新兴的教育沃土,这里基础教育完善,高等院校云集,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背景下,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凸显,在高校教师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意义重大。

我们要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路人,就必须要具备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这决定了其能“甘守三尺讲台”,还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取向。教师首先是学生的“思想导师”,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出了问题,哪怕学科知识再丰盈,也不过是一个没有价值的“知识储存器”,我们也终将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传递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主动在多种环境下潜移默化地传递正能量,做学生理想信念的纠偏者、成长路上的陪伴者、成才途中的引导者,这是做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身正为范,做有道德情操的先行人

古往今来,扬当世之大道,唯凭有德之能师。历数圣贤,如孔丘、孟轲,如韩愈、严复,如陶行知、蔡元培,如黄大年、卢永根、钟杨、李小文……无一不是师德高尚,无一不是敬业勤恳,无一不是言传身教,无一不是倡导自尊、自爱、自省、自律!

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只有具备了德行,才能称之为师。

而在当下,一些高校教师背弃作为“师”所应有的道德情操,公然学术造假、收受贿赂、生活腐化、言行失当,严重触碰了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如此师道不存的行为,损害的不仅是青年学生和社会民众的利益,更是滞碍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师之道支撑着当代中国社会积极向上发展的主流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言,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我们要做一名好老师,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格,以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的德育建设。

在推进师德建设中,要加强师德宣传,挖掘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不计得失的优秀教师典型;要注重师德教育,摈弃不良师德行为,重点在思想政治上、职业素养上、从业道德上、心理健康上对教师队伍进行深入教育;要严格考评管理,在各类考评中设置师德表现的量化指标,把品行不良的教师剔除出去,还三尺讲台一片净土。

三、学高为师,做有丰盈学识的授业人

“授业”为老师的本业,具备扎实的学识基础是一名合格教师的根本。当下有些教师不能扎下身子刻苦钻研本业,少了严谨治学的态度,多了浮躁不安的心绪,略通皮毛就登台讲学,甚至面对学生的疑惑不能精心解答,学生考试“放水”,能过则过,为的是课时量、为的是评教排名,为的是完成教学任务,为的是个人绩效……

教育家马可连柯曾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老师的浅薄无知。如何耐得住寂寞,学专、学精自身本业,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之标。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不断给自身充电,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短板和不足,主动提升专业学科知识;要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触类旁通,做到基础扎实、学识渊博;要甘当小学生,面对新事物主动向教学前辈求教,适应教育所需,具备新思路、新技能;要站在学科前沿,具备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只有做课题、做研究,才能在实践中寻找不足,再次提升自身学识。

做学生满意、人民放心的老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提出的期望,而成为有扎实学识的老师,就要我们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中,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摸索、积累、巩固专业学科知识,提升自我学识修养,方可在三尺讲台上潜心育人。 

四、倾注心血,做有仁爱之心的贴心人

从小我们就在嘴上挂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小我们就知道教师就像红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人民教师,是阳光下最温暖、最高尚的职业,而做一名真正愿意奉献年华,倾注毕生心血来用心浇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好老师,更要具备一颗仁爱之心。

“给天才留空间,为通才定规矩”,是我们的育人理念。每个初入象牙塔的青涩学子,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孔子曰“有教无类”,我们如何能做好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导师,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耐心、有信心、有爱心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去指引学生、教导学生,唯有勤于种下温暖的种子,才能收获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天大树的希望。

“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爱是相互的,作为教师默默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学生也会回报你的付出。教师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希望的种子,在育人中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会欣赏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发挥特长完善自我;教师要充分地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所需所想,换位思考充分了解,实现教师与学生在心灵、人格、思想上的全方位交流;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关怀学生,师之爱是严中有爱,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学生的不足,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帮扶他们走出困境走向成才。

三尺讲台系国之大运,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丰盈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是师之正道,也是强国根本。近日,参加了广东省教育系统纪律教育推进会的学习,深有感触,也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我们唯有以教师的担当来检验忠诚,立足教师岗位,师德先行,潜心育人,用拼搏进取来书写新时代民族教育的“奋进之笔”。

师道,改变着人心,也改变着世道,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职业规划都指明了方向,在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思考和研讨,唯有造就一批品格高尚、人格健全、学识精湛、积极有爱的教师队伍,他们明道、信道、传道,心有大我、甘为人梯、敬业勤恳,一生秉烛铸国民之魂,方为民族屹立兴盛不衰的至强密码!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刘思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