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触动”,少一些“取悦” ——大学新生辅导员的开学第一课

作者:梁垚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09-04 阅读量:0

对于大学新生和他们的辅导员来说,开学第一课都是一个挑战。一边是经历了无数次“开学第一课”的青春面孔,在他们印象中还分不清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区别。一边是久经“班会”历练的思政老手,在他们印象中又一帮满怀梦想的小白到来了。当他们面对面开始入学后的“开学第一课”时,略微的错位感可能会导致“开学第一课”的效果大打折扣,经过与学生的接触与调研,我认为“开学第一课”应当做到在内容上多一些“触动”,在形式上少一些“取悦”。

先谈谈“取悦”,大学新生的开学第一课首先要避免“保姆式服务取悦”,即恨不得把学生将会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制作成一个流程图讲出来,手把手的把所有“弯路”掰直了;其次是大部分同学较为反感的“说理式自我取悦”,老师在台上直接宣读文件、“朗读”PPT,以催眠般的效果洋洋洒洒的说上几个小时;第三种是“唠叨式细节取悦”,在大学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上,条分缕析的同时配上过分详实的案例,导致学生只记得案例,忘了陈述的重点;最后一种是“青春式画风取悦”,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流行语,每个青春也都有每个青春的话题,大学新生辅导员要学会了解大学生。以上四种类型的“取悦”都会造成新生辅导员在开学第一课上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今天要谈的重点是在“开学第一课”上应当给大学新生怎样的“触动”,在短短的一节课上,我们需要贯穿集体层面、个人层面、生涯层面的各个维度,按照一堂课的内容先后顺序:

第一,强调“时间观念触动”

首先是集体的时间,大学新生进校后会面临军训、新生教育等一系列活动,明确对于集体活动的时间观念是塑造良好班风、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对个人大学四年时光的整体描绘,帮助大学新生充分了解未来四年的课程学习节奏,这里建议不要举例子或者过于详细地说明,而是简单明了地帮助同学们建立一个概念即可。

第二,明确“付出回报触动”

大学班级是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小集体,宿舍的内部问题、学生干部的竞聘、学习成绩的好坏、创新创业的获奖等,都会让“新”大学生们感到困惑,为什么我明明容忍了对方,他却得寸进尺?为什么我也积极主动,学生会主席却是他?为什么都是一样的学习,拿一等奖学金总是差一点点?为什么我的项目辛苦一年多,还是没有进展?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没有理性的理解“付出”与“回报”,在大学新生的开学第一课上,我们需告诉他们要正确的看待两者,有付出一定有回报么?不一定,因为一个人主观上的付出,如果对象没有得到反馈,那么就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付出可以衡量多少么?不一定,我们说100和1是很好区分的,但是99和98就不一定有差异。这里我们可以很直接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就是“榜样力量触动”。

第三,善用“榜样力量触动”

生动的开学第一课离不开活生生的事例,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知名校友、教授、学长无疑是最好的案例,在开学第一课上应当尽量选取这两类案例,一类是大家大师,一类是个性突出,大家、大师、校友的榜样力量是巨大而且令学生印象最深的,在访谈中有学生反馈当听到校友中大家大师型故事时,不仅自己深受感染,还会主动向身边亲朋分享。而个性突出的优秀榜样,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认同感。这里要避免单纯的“三好学生”,访谈调研中,学生普遍对于“三好学生”案例没有很好的反馈,原因是具有惊人的类似性,感觉在所有学生的班会课上,都听说过几个上一届的“三好学生”,特征基本是学习优异、工作能力强、获得批量证书表彰,考取某大学或进入五百强企业,当新生辅导员甩出这样一个案例时,学生虽然认同但不会被触动。

第四,升华“爱国情怀触动”

真正的成功是个人价值体现与国家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当我们在告诉同学们要学好专业知识,规划好职业生涯前,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我们的时代、明确我们的使命,在开学第一课的设计上,要时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在这一部分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不是浅尝辄止的“家国情怀”几个字,而是用真正的榜样群像、中外对比、时事剖析让学生深受触动。

高校大学新生的开学第一课是高等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元素,在设计上应当能够统领和呼应后续班级文化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内容有所侧重、取舍,只有在形式上了解学生、倾听学生、呼应学生,在内容上多一些“触动”,在形式上少一些“取悦”,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思政教育效能。

 (梁垚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团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