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使命

原创:侯志水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8-04 阅读量:0

摘   要讲好思政课,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思政课教师应有的时代情怀。立德树人,必须与时俱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使命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教书育人,教师的初心所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命重大;打铁还得自身硬,争做“大先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初心使命;四个服务;时代新人;大先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是前提,政治是统领,理论是基础。要做一名称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思想先行,立好政治站位,信仰坚定,业务扎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思政课,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1]这是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要求教育和教师的初心使命必须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语境下,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究竟怎样建设?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究竟该怎么去调动、引导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方法及手段如何创新?这里面暗含着思政课教师对党和人民教育的认知和忠诚度问题,这里面内蕴着思政课教师怎样看待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的问题。不忘初心,方能始终。担负使命,事业才能前行。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是为了立德树人,根本方向是为“四个服务”而努力,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话;广大教师就是要积极投身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那么,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使命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教好书育好人,从而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教书育人,教师的初心所在

 初心是立业的始基。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这个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教书,就要教好书,育人,就要育好人,来不得半点马虎。庸医害人,庸师误人子弟,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教师不仅要为自己的前途负责,还要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为党和国家培育人才负责。

所以教师这个身份、职业、角色,不是什么人随随便便都可以来当的。因为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一定文化水准,还需要高于“世俗”的道德境界和理想情操,同时兼有一定的牺牲和奉献精神。教师被誉为是阳光底下最灿烂的职业,是流泪的“红烛”,是吐丝的“春蚕”。教师的职业站位和教育情怀要求:要想把阳光传播到别人心里,必须自己心里先有;要点燃自己,照亮别人;要春蚕到死丝方尽;要勤于耕耘,乐于奉献。于是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孟二冬、黄大年、郑德荣、于漪等优秀教师的楷模。他们敢于解放思想,敢于与时俱进,敢于开拓创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共和国教育发展史上永远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传导的应当是科学的道理,教授的应当是安身立业的技能,解答的是学子们在学习、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挑战和困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和社会认同。“教书育人”四个字虽然平凡,但孕育着惊人的伟大力量。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先树己,思政课教师尤为如此,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立学。对真理与科学,要真信、真学、真懂、真用。思政课是做人的思想引领、政治统帅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当前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阶段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快和推进“三进”工作,要深刻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己所在地域、所在学校、所教授对象和教师自己的能力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讲思想、讲信仰、讲科学、讲理论,力争把思政课入心接地气,讲好、讲活、讲透。把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在教书育人的课堂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中。

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命重大 

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从政治的角度看,关键在共产党人。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的领航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关键在人才。人才乃国之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才难得。邓小平同志讲:“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邓小平深情地断言:只有“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作为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不缺人,缺的是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优秀专门人才。邓小平期望“哪一天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就好了。”[3]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世界正在打一场无硝烟的科技和人才战争。就是国内东中西区域发展和城市竞争中也存在人才资源的争夺问题。“孔雀东南飞,千里不徘徊”人才向东部或沿海集聚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从宏观上看“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4]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邓小平所提倡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蔚然成风、深入人心,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人才,就是后天的经济。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并十分珍惜和用好人才成为世界各国发展中的共识。历史和实践告诉人们: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人才辈出,国家才会兴旺,伟大复兴才会梦想成真。 

人才的标准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德与才、红与专的关系。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所谓才,就是干革命事业的才能,有真才实学,能够办事。“红”就是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专”就是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可见德与才、红与专是统一的,相一致的。邓小平认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又红又专要有正确的理解,合理的要求”[5]“专并不等于红,但红一定要专”。不管你搞哪一行,你不专,你不懂,你去瞎指挥,就会损害人民的利益。“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邓小平提出要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即为此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干部需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6]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7]立德树人是思政课教师根本的教育目标和工作方针。德不优者,则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没有怀远的教师,难有怀远的学生,难有怀远的民族。没有真知灼见的知识分子和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就会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 

教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宝生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眼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培养把个人的梦与民族国家的梦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各部门各领域所需要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求广大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不仅当作职业,更要当做一项非凡的事业,在广袤的思想政治教育试验田里,不断耕耘、摸索、创新。

三、打铁还得自身硬,争做“大先生”

教育教学需要教师的担当有为。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不断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条要求,是对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和育人本领的具体化和标准化。广大的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战线上的冲锋陷阵的将校。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不仅要有色彩,更需要有深度、有温度。要贴近学生、贴近思想、贴近政治、贴近时代。因为“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驾驭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结合自己多年思政课教学的经验,笔者主张教学“四化”的方针: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趣味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应不忘信仰之心,对教育事业负责任。师者应不忘敬畏之心,对教师称谓敢于担当。师者应不忘仁爱之心,对学生关怀备至。总之,要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需持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只有牢记教育初心,践行教育使命,方得育人始终。“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因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需铭记“五要”:要明德,讲政治;要尚学,做学人;要讲理,说服人;要守纪,近慎独;要乐业,知天命。要怀藏“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润物细无声。思政课教师要做好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此要自觉坚持“四个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重在兴师。好的教师,本身就是人才。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泽被万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关键在教师。“我思故我在”,我教故我在,我干故我在。教好书,育好人,是“先生”的本分;为党培养德才兼备的干部,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是“先生”的使命。这需要摈弃单纯“教书匠”的心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教育实践中,要自觉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更有出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的学校,才会源源不断向社会输出越来越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社会才会更有活力,我们的民族才会更有希望。 

(作者简介:侯志水,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研室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途径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90259SZ。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H180006。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3.

[2]靳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如何改革创新.[N]光明日报.2019-12-2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9.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1.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1-9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

[7]新华社论习近平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http://www.news.cn/nzz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