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自信主导外语教学体系

作者:杨伶 李淑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12-12 阅读量:0

高校外语教育,不仅是我国面向世界文化的重要窗口,还应该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促进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深化高校外语教育,必须始终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坚守文化自信要义,构建以中国话语为主导的外语教学体系。

一是以中华文化立场审视当前高校外语教育的逻辑症结,提升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在学规模大、人数多、学时长、年头久是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基本国情。

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选取教材内容方面,存在文学性、实用性多,而思想性、批判性不足的问题;在语言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着训练多,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问题,容易导致学生片面处理外来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西方文化讲解、阐述、渗透过多,而对母语文化的涉及较少,导致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方面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针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基本国情和存在的问题,主动应对多元文化挑战、增强文化自信引导是当前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方向与动力。

二是全面提升高校外语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特别是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视野。外语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听得懂、读得准、写得对,更要培养学生使用外语符合语言国的习惯,准确地表达说话人的思想,不但深知本国文化,又深知语言国文化,同时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较深的了解,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前,我国高校中除了公共外语外,其他外语类的课程普遍针对西方文化为主要内容开设。高校外语教育迫切需要扩大人文内涵,注重文化导入,这既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所在,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三是在高校外语教育中树立批判的眼光,以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外语教学主要为培养学生对外来文化接受的批判性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和对待外来文化。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反思与视域融合,将中国文化送到彼岸,外语教学需要凸显社会取向,补充母语文化内容,开展文化话语实践,促使价值认同,以促进学习者讲述中国故事,凝练中国话语,弘扬中国价值,成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新一代。

外语教师应具备更宽的知识维度,引领学生对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做深入把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中华文化自主形成荣誉感和认同感。高校外语教师要提升文化修养和辨别力,应突破路径依赖,引导学生形成文化鉴别力,鼓励引导学生多参与中外文化比较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互动。应加大文化对比方法论导入力度,让学生由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再到文化自信。

四是立足当代中国社会现实构建外语教学资源体系,夯实高校外语教育教学的基础工程。教学资源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资源要扩充“中国语言”和母语文化。在教材方面,我国现行外语教材大多选自外国原版出版物,以介绍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内容居多,反映我国风土人情的知识却很少。外语教材中应适当补充一些与时俱进的中国元素,编写或引进反映介绍中国文化的外文书籍。在教学资料方面,除了介绍异域文化外,更应弘扬本土文化,进一步挖掘我国的外语教学资源,提升学习者对于不同文化话语的理解,建立平等、宽容、合作、共赢的文化态度。

在信息资源方面,可以多采取第二课堂的形式或以课堂+网络的立体化教学方式,鼓励学习者以课堂为中心展开中国话语讨论,再以网络为平台辅助中国话语反思,促进语言技能和文化自信的双重提升。在中国语言的翻译规范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的外文表达,把中国文化的外语表达教育贯穿到各层次外语教学之中,减少在未来外事活动中的误读,增强自信。

【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树立中华文化话语权途径探索”(2018B12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