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成就数学之美的教育家

作者:赵成昌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布时间:2019-01-21 阅读量:0

苏步青(1902-2003),浙江温州平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后任复旦大学校长。

苏步青生长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镇一个偏僻的山村,父亲靠种地为生,童年时代放牛喂猪,干过割草等农活。1911年,父亲挑上一担大米当学费,带苏步青到100多里外的第一小学当了插班生。1914年,苏步青以优秀成绩考进旧四年制的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在此期间,他深受数学教师的影响,学习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其数学才华引起校长洪彦元的极大关注,洪校长专门安排教师对他进行指导。

22岁时,苏步青报考了著名的仙台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帝国大学是日本知名的学府,而苏步青出类拔萃,学习成绩年年拿第一名,并且还有一些在研课题,他自然成为学校的名人。在3年就学期间,苏步青写出第一篇数学论文,即《关于费开特的一个定理的注记》,发表在日本学士院纪要上,引起了很大反响。1931年1月,根据日本学术委员会的指示,苏步青将自己获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写成了200多页的论文,提交学术委员会评审,同年2月底苏步青的论文通过答辩,获得日本理学博士学位。因与学长也是数学家的陈建功先生有约在先“学成后一起到浙江大学去,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一流水准”,于是苏步青恪守诺言,怀着对祖国和故土的深深思念,毅然决然地携日本妻子松本米子和女儿回到浙江,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数学教师。

当时,国内教学条件很差,工资都发不出来。苏步青在代理校长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坚持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苏步青与陈建功先生一起开创数学讨论班,以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西迁贵州,苏步青被迫躲在山洞里也不忘为学生举办讨论班。1942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参观了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连声称赞道“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当年的学生,如今都已成为卓有成就的数学教授:张素诚,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杭州大学数学系教授;吴祖基,郑州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全治,美国里海大学数学系教授……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苏步青还抓紧时间写作、整理研究成果,把自己从1928年到1948年撰写的41篇研究论文陆续发表在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的数学刊物上。渐渐地,国际数学界称苏步青是“东方国度上升起的灿烂的数学明星”。

1952年,因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苏步青被调到复旦大学任教。4年后,苏步青获得新中国第一次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嘉奖其在“K展空间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同时也奖励多年来在“一般量度空间几何学”和“射影空间曲线微分几何学”上的成就。“K展空间”正是20世纪40年代新出现的一个研究方向。

1978年,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为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作贡献。一次,他作了题为《几何外形设计理论及应用》的大会报告,使得“计算几何”这一新的学科方向从此在国内兴起。他开设了《微分几何五讲》课程,主持了计算几何讨论班。后来,在苏步青的领导下,全国成立了计算几何协作组,由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和复旦大学等单位参加。从此,协作组每两年举办一次计算几何的学术会议和学习班,为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高科技项目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并培养了一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人才。

“满案簿书双睡眼,毕生事业一教鞭”,这不仅写出了苏步青执教的认真与辛苦,而且表达了他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其得意学生后来也成为数学家和院士的李大潜如此称赞恩师苏步青:老师并不简单地满足于“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境况,而是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更看重造就人才迅速成长的优良环境。苏步青先生曾写道“漫夸桃李满天下,更盼风光润大千”,他还反对“名师出高徒”的提法,响亮地提出“严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这一充满哲理性的观点。

苏步青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既是数学界的荣光,也是教育界的骄傲。在学生的心目中,苏步青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严师,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作者单位系安徽无为县襄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