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协同创新共赢未来——嘉兴学院商学院应用型商科教育品牌探索之路

作者:王丽英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06-07 阅读量:0

商科,作为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及管理规律的重要学科,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且对应用能力要求极高。嘉兴学院商学院依托自身百年商科教育积淀,主动对接时代人才需求,在创新中求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学习者的能力和学校教研实力,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转型发展之路。

改革,推动人才提质

嘉兴学院,地处中国共产党诞生地,是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普通本科高校。前身之一的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其商科教育的历史可追溯至1914年宁属县立甲种商业学校,拥有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社会美誉度很高的优势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商科人才。

目前,嘉兴学院商学院拥有4个一级学科和10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与会计学为国家特色专业;人力资源、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为浙江省特色(重点)专业。此外,学院还积极创新实验管理体制,整合实验教学资源,2007年经管实验中心被列为全国29家经管类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商科人才培养质量,嘉兴学院大力度简政放权,支持商学院开展二级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极大地激发了办学活力。

经过充分调研和研讨,商学院专项改革确立了“优化结构、深化内涵、提高质量、培育特色”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并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总目标,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重要途径,搭建改革框架,稳中求进地开展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在框架指导下,商学院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形成了“对接产业、发挥优势、错位建设、特色发展”的专业布局,并以经济学和会计学等国家级别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支撑,大力培育经济管理类优势专业群,有效助推学院与中国铝业、中金黄金公司等有色金属行业大型企业合作办学的进程,百年学科在创新中迎来了跨越式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协作,校企有机对接

对于校企合作,嘉兴学院商学院院长潘煜双教授有非常细腻的剖析。她认为,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能等同于职业教育式的“校企无缝对接”,应强调“有机性、系统性”,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创新意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商学院领导班子在这一观点上达成了高度共识,高起点打造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五矿期货、中国铝业、中金黄金公司等大型知名企业联合开办了校企合作特色班;先后与嘉兴南湖新区和南湖互联网金融学院等单位共建“嘉兴学院互联网金融学院”,与正保远程教育集团等单位合作推进“互联网+会计教学一体化改革”,与嘉兴市温州商会合作成立了“嘉兴学院温商学院”,与嘉兴银行合作成立“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与人保财险、新华保险、福莱特集团、浙江蚁象等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双方建立了招生、培养、就业全程式协同新体系,让渡招生权,推荐就业岗位,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形成了专业、企业、行业一体化合作新机制,共同的利益目标实现了专业、企业、行业(集团)的有机对接;制定了知识、能力、素质适应性测评新标准,利用多种方式对在校生进行专业能力测试。

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五矿期货班已有4届毕业生全部专业对口,会计学专业近5年的录取分数线连年提升,全部为第一志愿。

2014年,首届浙江省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嘉兴学院金融学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扬;学院协同培养经管人才的经验和做法还得到了国家机构的高度肯定。

创新,重塑课程体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嘉兴学院商学院科学制定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实施“3年专业课程+1年实践课程”的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专业课程安排,加大实习实训比重。

教学方法上,学院与正保远程教育集团合作,开发了“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等8门专业主干课的MOOC资源,创新建立了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等资源于一体的云会计教学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会计教学一体化改革”等重大课改项目,获得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1项、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2项。同时,学院积极推进自编教材的研究与建设,出版了“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实训)指导教程”教育部门“十二五”规划教材等精品课程。

在学习评价、考核办法方面,学院建立健全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并改革毕业论文(设计)要求,注重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

此外,学院还与企业建立了第二课堂协同机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设立大学生科研项目、企业竞赛项目等,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联合培养模式。

近一年来,学院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双丰收,荣获浙江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院申报的“浙江省大学生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竞赛”成功列入2016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赛项,这是学院首次成为省级A类学科竞赛秘书处单位;2016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A类学科竞赛共获奖27项;获国家级别创新项目6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立项项目8项。

双师,外引内培建队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打造一支结构合理,能胜任实践指导、理论教学和应用研究的教师队伍。为此,学院与企业携手,共同建立了师资协同机制,聘请有较强实务经验及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作为校外教师,探索设计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顶岗互动的相关机制,逐步实现高校和行业企业人员的互聘或兼职,从而达到建设“双师型”队伍的目的。

针对改革试点中的实际教学需求,嘉兴学院给予商学院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允许试点专业引进部分“名校硕士+证书”或“名校硕士+实务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允许从事国际化办学的试点专业引进取得国外名校硕士学位的人才作为国际化办学师资。同时,还柔性引进一批与专业相关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高等教育等部门的专家学者,补充师资力量,提升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经遴选,商学院组建了校外师资库,承担专业课程讲授、专业学术讲座、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等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对内,学院制定了师资培养政策,并改革了教师评价考核制度。鼓励与支持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允许教师校外兼职,提高为企业培训、政府咨询等应用能力。为提高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商学院依据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实施了分类聘任与考核,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长处及尊重每位教师的意愿,建立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以及社会服务型岗位的等效评价机制,不同类型岗位的教师在职称评聘、学习进修等方面处于同等地位。

科研,实现多方共赢

嘉兴学院商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将双方的理论和实践优势加以融合,成立联合课题组,开展应用型科研工作,不仅为企业行业及政府部门解决了难题,又提升了自身科研实力,同时,研究成果还可转化成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案例教学,实现了多方共赢。

潘煜双教授特别指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改革绝不能弱化学术研究,相反,应用型的研究要求更高。它促使教师深入企业、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这样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反哺到本科教学中来。”由潘煜双教授亲自领衔的专家团队承担了2014年浙江省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应用试点工作,2016年,其课题“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作为优秀案例受到了浙江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亚特公司也对试点工作的成效非常满意,进一步和学校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意向。

在先进、开放的治学理念的支持下,嘉兴学院商学院各项工作均焕发出蓬勃生机。学院与浙江大学“CARD”中心、嘉兴市政策研究室共同发起成立“嘉兴学院长三角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和嘉兴市财政部门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嘉兴公共财政研究中心”;虞锡君教授数项科研成果均获得相关省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潘煜双教授主持申报的《专业·企业·行业:经管人才校企协同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2016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与浙江省杭州湾资源和环境研究会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杭州湾海域水环境实证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获2016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成绩的背后是嘉兴学院商学院的创新精神与改革意识,而改革带来的红利是更加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更加澎湃的发展动力,及全体师生们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