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作者:王静婷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7-06-28 阅读量:0

“情绪为中性”,当记者走到多模态情感识别系统展区的摄像头前时,屏幕上显示出这五个字。

“情感识别简单说就是对情感进行‘计算’,即在采集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身体信号后,通过后台计算呈现出个人的情感状态。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报网上在线课程,但孩子到底听没听,状态怎么样,家长很难知道。如果家长采用这样的系统,系统就能通过分析孩子的状态给出相对客观的判断”。IBM中国研究院认知交互技术总监秦勇博士在介绍系统时向科技日报记者说。

这是发生于6月23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举办的2017 IBM大学教育合作峰会上的一个场景,上面提到的情感识别系统是由  IBM中国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开发研制的。

而IBM与我国高校合作共同开发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区块链即服务”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消费积分系统,还有与清华大学合作的IBM绿色地平线项目。

326396a63e070bc746593fef6802a50c.jpg

(2017 IBM大学教育合作峰会上展示的校企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不是一个新命题,但合作中也存在诸如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利益协调、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学校和企业如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带着这样的问题,在IBM大学教育合作峰会者现场,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校方、企业方、教师等在校企合作中承担不同角色的人员,下面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谨慎选择合作伙伴 价值观一致是关键

“选对合作伙伴是成功合作的前提,”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兼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向科技日报记者说,而选择合作伙伴的关键是价值观一致。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的目的方面有时是不一致的,比如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学校更多地是从长期角度考虑,希望企业能花更多精力在“培养”上,不能“只用不培养”,而一些企业往往追求短期商业利益,将重心放在“使用”上,这样就会存在理念偏差。

“合作之前的反复磋商、沟通了解是非常必要的,就像今天IBM召开校企峰会,会邀请50所高校探讨人工智能发展一样,我们学校也会定期召开峰会,邀请企业探讨人才培养等问题,这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徐晓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与企业的合作需要严格过程管理,严格培养流程,学校一般会选择稳定、有责任心、流程规范的企业来开展合作,会在前期选择方面花费不少精力,只有选对合作伙伴,合作才能有效开展。

学校始终是将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与某些企业的合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学校也会及时中止相应项目,徐晓飞说。

当问到如何解决合作中诸如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时,IBM大中华区大学合作部总经理程炜这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IBM连续22年与中国高校合作的经验来看,“丑话一定要说在前头”,合作前我们会就知识产权、项目进度、人才培养等相关内容达成约定,制定非常详细的规则,只有规则先行,才能确保双方在合作中减少摩擦。

价值观一致的合作伙伴、完善的合作规则是学校和企业有效合作的不可或缺因素。

29a2f3252097997255e7cdbc05f6b074.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就“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发表演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承办2018 IBM大学教育合作峰会。图为西电计算机学院院长王泉(右)从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承办2018  IBM大学教育合作峰会。图为西电计算机学院院长王泉(右)从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初佃辉(左)和IBM大中华区大学合作部总经理程炜(中)手中接过象征智慧、能量、责任的合作之鼎

人才培养单靠学校是不够的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美国等国家相比,在理论基础、技术基础方面的储备还是不错的,不足主要在于大学的教学内容、教材等落后于前沿技术的发展,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将最前沿的技术引进大学课堂,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职业角色是很关键的。另外,大学里分专业,但在企业里并不分,所以大学里需要建立跨学科专业,培养“新工科”人才。而需要做到这些,单纯靠大学是不够的,大学也有点力不从心,这就需要企业的介入,需要大学和企业共同来培养,徐晓飞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美国等国家相比,在理论基础、技术基础方面的储备还是不错的,不足主要在于大学的教学内容、教材等落后于前沿技术的发展,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将最前沿的技术引进大学课堂,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职业角色是很关键的。另外,大学里分专业,但在企业里并不分,所以大学里需要建立跨学科专业,培养“新工科”人才。而需要做到这些,单纯靠大学是不够的,大学也有点力不从心,这就需要企业的介入,需要大学和企业共同来培养,徐晓飞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由IBM建立的“大数据大学”(目前更名为“认知学堂”)项目也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种尝试,即通过慕课形式,以在线社区、网站为平台,由来自全球各个地区的IBM工程师向学生和开发者教授最新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和实践技能。

“IBM大数据大学”于去年落地中国,首先选择与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慕课平台展开合作,“我们尝试对交大所有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一次短的训练营,刚开始学校不敢给学分,所以我们把这个班设置成五十个人一个班,报名的时候来了七百多个人,一下子把我们吓坏了,同时我们也很开心。”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副院长蒋建伟说。

像“大数据大学”这样的形式,不是替代老师,而是帮助老师,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老师在理论专业知识方面有特长,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会有一些不足,让企业工程师介入到教学中来,由老师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不同的网上教程,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达到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的目的,蒋建伟说。

当问到“大数据大学”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哪些难题时,IBM数字事业部战略合作关系与数据科学生态系统总监兼首席技术官Leon Katsnelson  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首先最大的挑战在于它是一件新的项目或者机遇,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方面都会有一个过程,但从之前一年半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市场接受和成长的速度极快;其次在语言上,多数的课程还是搭建在英语界面的基础上,而中国的语言环境还存在一些障碍;三是大数据学习需要一定的练习平台和环境,比如在搭建更加稳定、可伸缩的虚拟实验室方面,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

联手助推产学研合作 实现共赢不是梦

校企合作涉及面比较广,除联合培养人才外,实现产学研结合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提到选择高校联合开发项目的初衷,秦勇是这样答复记者的,“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像IBM的研究机构甚至达到几千人团队,算比较“奢侈”的了,但几千人和社会上“开源社区”相比,还是很小的。所以选择和大学合作,相当于延伸了我们的触角,等于我的员工变多了,这对我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做学问是需要静下心来做的,高校在基础性、理论性研究方面具有较强优势,有些工作由高校和老师来做比较合适。”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金琴认为高校和企业关注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高校更关注问题本身,比如在情感识别系统这个项目中,我们会更加关注算法改进、基础理论等理论研究方面的知识,IBM在商业应用、成本效益、实际落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眼光,在合作中我们也经常和IBM研究员探讨应用问题等,也拓宽了我们的视界,双方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其实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可以说,高校和企业的合作,综合了各自分别拥有的技术、设备、人才、市场、信息等优势,通过互补,从而形成更大的优势,具有更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使各方依托合作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是《论语》中记载的一句名言,这也是校企合作中要实现的理想效果。学校和企业虽然在合作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在培养创新人才、实现产学研结合方面,共同谱写着新的篇章。

背景链接:

近日,2017 IBM大学教育合作峰会在威海隆重召开,峰会主题为“共飨人工智能盛宴 同创教育合作新篇”。

约50所院校的近百名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峰会,与IBM中国顶尖技术顾问和认知科学家一道,共同探讨认知计算时代下大学工科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聚焦产业需求培养掌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科研和应用人才,为建设发展“新工科”提供可行思路,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威海校区校长徐晓飞代表校方发表了开幕致辞及演讲,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IBM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周忆、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IBM副总裁兼中国系统实验室总经理谢东、IBM大数据与分析新技术中心首席技术官兼IBM大数据大学项目全球总监Leon  Katsnelson以及IBM大中华区大学合作部总经理程炜等IBM相关领导也出席了本次峰会并发言。

2017 IBM大学教育合作峰会于6月23日在哈工大威海校区隆重举行.jpg

2017 IBM大学教育合作峰会于6月23日在哈工大威海校区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