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设定了16项工作任务和11个具体项目,鼓励和支持行业加强对高职教育的规划与指导,引导行业相关专业和课程改革、协调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评价。交通行指委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系统推进各项任务、项目落到实处。
做好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指导
作为行指委,落实行动计划关键要把握三个环节。
一是做好统筹规划。交通行指委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具体项目的时间进度,统筹规划各项任务和项目的方案设计、政策引导、进程安排、检查监督、验收评价等环节,明确各项任务和项目的建设目标、具体任务、时间表、路线图、预期效果等。
二是加强综合协调。在教育部统一部署下,主动协调教育部门与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的关系,避免工作任务和具体项目的重复交叉和多头管理。
三是强化绩效评价。建立工作任务、项目目标责任制,做好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指导、检查与跟踪等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开展任务、项目的绩效评价。
突出任务重点 系统推进实施
交通行指委以“夯基础、扬长项、补短板”的工作思路,将行动计划相关任务和项目落细落小为4个方面12项具体举措。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立足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实际,建设一批点多面广的道路运输、水上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类骨干专业;依托高水平本科院校、交通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交通企业,建立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鼓励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为职业院校提供兼职教师;以交通运输主干专业和急需紧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组建全国汽车维修服务、航海等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支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集团化办学建设,如京津冀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长江经济带职业教育集团等;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援助,推进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促进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增强院校办学活力。依托交通运输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行业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建成一批职工继续教育品牌职业院校,为加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引导交通运输高职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传统专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等“四大交通”建设领域的新兴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形成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实际工作的课程体系;鼓励协调交通运输高职院校与交通建设养护、运输、物流、港口等领域骨干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鼓励交通运输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建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建立若干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为当地培养交通运输类技术技能人才,配合“走出去”交通运输企业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培养符合交通企业海外建设工程需要的本土人才。
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探索开展交通运输类专业层面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制订专业诊断方案,对点多面广的道路运输、水上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类等专业开展教学诊改,通过结果评价、结论排名、建议反馈的形式,建立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倒逼机制。
落实保障措施 注重管理评价
落实行动计划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交通行指委将积极采取措施为行动计划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交通运输部相关领导和交通行指委相关委员组成,负责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秘书处、专家组、督查组,负责协调、咨询、检查各项任务和项目的实施。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要求项目承担高职院校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学校举办方按要求给予各项任务和项目建设的配套经费、落实支持政策;高职院校建立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来自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捐赠;交通运输企业按照国务院要求,依法履行职业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
三是强化管理评价。明确任务和项目的建设目标、落实责任、确定时间表和任务书,实行项目管理。督查组对任务和项目承担单位开展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绩效评价。专家组会同督查组对任务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
四是营造宣传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平台,宣传行动计划实施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成效、典型案例,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增强宣传工作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影响力。
行动计划只是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起点。通过三年的建设,交通运输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将呈现出一幅美好蓝图,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水平显著提升。
(作者系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