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企合作模式是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密切协作的机制,以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职工教育培训遵循的是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原则。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是对滨江区社区学院的职工教育培训实践进行分析,从职工教育的发展价值,到职工教育培训如何发扬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到具体的校企合作进行职业培训的对策为逻辑思路,对目前职工教育培训成效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实践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工教育 培训实践 思考展望
西方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从二战结束前开始兴起的,二战结束后由于《退伍士兵权利法案》的实施,数百万的退伍士兵在联邦政府资助下进入社区学院学习,其中很多人选修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接受职业技术训练,以重新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便顺利就业,这就促使很多国家的社区学院开设重视和强化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促使攻读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人数不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兴盛起来。到了上个世纪末,西方社区学院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逐步取代了其他的一些功能,开始在很多国家的社区学院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内职业教育的概念首次出现是在十九世纪60年代末,以“癸卯”学制为标志的职业教育思潮拉开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序幕,也开启了我国近代的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近几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划,今后十年内国家还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培训的效率,不仅是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一、校企合作教育的价值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校能够把办学空间延伸至企业,争取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
从理论上看,开展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符合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新教育理念。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理念是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继续教育是一个特定的教育范畴,就是对已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或已获得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使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
从实践上看,本地区本区域内需要有大量的职工教育培训课程。杭州高新区(滨江)是杭州市的一个新城区,由高新开发区、滨江区管理体制整合而成。经过几年的发展,高新区(滨江)已成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基地。区内集聚和培育了10000余家企业,汇聚杭州市40%以上、浙江省20%的高新技术企业。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新区(滨江)领导充分认识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加强校企合作,做好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技能和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创业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二、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组织领导
在校企合作职工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区社区学院起到了主导作用,并且聘任区域内合作企业的领导,共同组成了“学校理事会”,区社区学院理事会成员由教育管理部门、区域内的企业领导、学院老师和专家学者等构成,代表不同的声音,会从不同角度来对学院教育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目前社区学院与滨江的1800多家企业都有联系,并且有136个企业领导为学校的理事会成员,一般这些领导都是企业培训部的负责人,其责任就是参与对培训计划的制定,检查、考核和评价员工教育培训实施的过程与结果。
构建学院内部组织机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分工及横向专业部门划分;二是纵向等级结构,包括权力的层级系统和职责划分;三是协调机制,包括制度规则、沟通网络和程序等。由于在社区学院外部实行了理事会制度,因此内部对应实行的为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学院内部的全面管理工作的实施。院长下设各个事业部门,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它将组织内的各种活动按某种要求划分为各个事业部,例如教育培训部、理论研究部和综合后勤部等。
(二)政策保障
社区学院是高中后教育,是最初的高等院校,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社区学院应该属于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发展的行列。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确定社区学院的定位,并且在招生、职业培训、学历提升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使社区学院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并且怎样去干。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学院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院的主管部门——区教育局领导重视,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领导在校企合作教育培训中也一样重视和支持。如每次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负责人培训前,区安监局会向企业发出培训通知,并将培训情况与安全生产的考核挂钩。对建筑工地的民工进行培训时,区住建局能给予经费上的保证。每次开展培训班前,举行开班仪式,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领导都到会动员,对参加的学员提出要求,有的领导还会亲自给学员讲课,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三)权责一体
学校和企业相互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安排落实好企业职工的学习、实训等工作。企业对培训提出要求,学院安排整个教育培训的实施过程,协调与企业之间的进度等。企业领导成立的理事会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参照企业用工标准和管理办法,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规划、职工教育培养方案等,确保职工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培训形式
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根据企业和职工的实际情况,学院和企业协商确定具体的培训形式,一般情况有四种。一是培训班需要用电脑和多媒体,或者需要大教室,就在学院内举办。二是把教育培训班送到企业举办。采用这种培训形式,可以方便职工的工作,避免为了培训影响工作。三是理论培训在学院内,实践操作到企业。学院举办的培训班,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确保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四是组织培训班到外地学习。采用这种培训形式的目的是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也方便专家给学员讲课。
三、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和保障
(一)保障机制
1.硬件保障。学院建筑面积3308平方米,设有计算机、电工、合唱、器乐、书法等专用教室和8个普通教室,一个多功能厅,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空调。学院已建设好滨江区市民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滨江乐学在线。学院一流的设施设备和优美的学习环境,为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创造了十分优越的物质条件。滨江区社区学院作为浙江省安全培训定点三级培训机构、杭州市就业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滨江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中心、滨江区红十字会培训基地,也为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提供资源保障。
2.师资优良。学院有专职教师22名,其中副高职称3名,中级职称17名,还聘请了部分高校的优秀兼职教师、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培养,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采取长训、短训、研究、交流相结合的师资培养模式,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水平,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学院现有注册安全工程师4名,有各类培训专职、兼职教师。2014年开始,除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技能培训外,还提供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评审服务,每年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各类培训、辅导,配合滨江区安监局深入企业查安全隐患等,并提供改进建议,得到了企业的好评。如学院在指导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内容包括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策划及制定目标、教育培训、现状梳理、管理文件修订、问题整改等。
(二)模式运行
1.加强培训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规范校企合作办学,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学院修订了学员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员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各种教学培训活动有计划、有方案、有教材、有考核、有总结,并请企业职工及时对教育培训进行评价,为我院健全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学院为了更好地为建筑企业的农民工进行培训,成立了滨江区建筑工地“民工学校”。学院制定并完善了《滨江区建筑工地“民工学校”管理制度》、《滨江区建设工地“民工学校”章程》、《滨江区建筑工地“民工学校”学员守则》等多项规章制度,使“民工学校”的创建和管理有章可循,此培训模式成为省内首创。
2.选择职工实用的培训内容
(1)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滨江区社区学院作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予的三级安全培训机构,始终坚持以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区安全生产工作主要目标任务,自2010年开始,对全区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员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培训内容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知识、职业安全卫生、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事故的预防、报告及调查处理等。
(2)初级救护员、电工焊工技能培训。2013年开始,学院和区卫生局、红十字会深度合作,在企业开展救护知识技能培训。参加对象为企业生产的一线班组长和部门负责人。培训的主要内容有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四项技术、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逃生避险技能等。针对企业对职工救护知识培训的要求,学院教师还制作了初级救护员培训微课程,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心肺复苏等救护知识。2012年开始,学院为建筑企业举办电工焊工培训班。电工培训内容:按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要求教学,使用安监局教材。开设电工基础、安全规程、安全生产管理、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防触电技术、电气防火与防爆、防雷和防静电、电工仪表及测量、低压电器设备、照明设备、低压电器设备安装与调试操作、电工测量操作、触电急救操作等安全技术培训。焊工培训班学习气割中氧气-乙炔气瓶的使用方法与安全,氧-乙炔焊接切割用设备及工具、气割的原理及应用范围、薄板的气割、大厚度工件的气割、钢管及圆钢的气割、法兰的气割、坡口的气割等技术。
(3)建筑工地农民工教育培训。滨江区社区学院作为“滨江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中心”,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全区各个建筑工地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我们针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依托建筑工地“民工学校”这一平台,通过对农民工进行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建筑施工知识、劳动保护及权益保障、安全生产、卫生防疫、生活常识等内容的培训,增强了农民工的公民素质、法制意识、职业技能,提高了就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为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4)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从2011年起,杭州市启动了农村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旨在通过技能培训和文化课学习,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书。我们学院服务企业,通过调查摸底,对职工初中文化较多的企业,开设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班。培训班学员参加语文、数学、社会科学、公民道德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程的学习,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考试达到80学分,发给市教育局盖章的成人职高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
3.组织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1)组织企业职工到学院培训。学院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每年年初制定好总的培训计划,按培训计划逐一开班。开班前与企业分管领导联系后,下发培训通知,接受报名组织培训。这些培训班需要用电脑和多媒体,或者需要大教室,这样只能在学院内举办。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对学员从出勤、纪律、考试三方面严格要求,并把培训结果向主管部门和企业反馈,从而保证了各类培训班的质量。
(2)把培训班送到企业举办。学院近年来创设了“流动课堂”——让“学校跟着企业走”、“教学跟着职工走”。“流动课堂”是我们滨江社区教育的品牌,学院对居住地相对集中、工作时间相同的企业职工,采用上门集中办班的方式培训;对无法停工的企业和居住分散的职工,采取检修停产、轮休期间上课等方式开展培训。为方便钱塘江北(文一路到文三路各科技园区:天堂软件园、节能科技园、东部软件园、西湖电视机厂园区等)企业的安全培训、考试的需求,学院在天堂软件园设立一个机房,每年在江北开展4期的安全管理人员及企业负责人的安全培训,大大方便了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们还把“双证制”学历教育送到企业办班,让企业员工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知识、拿到文凭。
(3)组织培训班外出学习和实地操作。学院举办的培训班,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如学院举办的电工、焊工培训班,在学院内理论学习的同时,组织学员到工地实地操作,把操作的成绩作为考核的依据。学院组织的安全培训班,组织学员到企业查找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学员现场提问,教师当场点评,使学员回单位后的安全管理经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安全生产资料也做得更规范了。
四、校企合作教育的成效与思考
(一)主要成效
1.提高企业职工的技能和素质
近三年来,学院每年为企业职工培训5000余人。2012—2014年共开展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培训27期,培训1966人,考试合格取证1945人。2012—2014年共开展建筑工地民工培训113期,接受培训的农民工12320人。2012—2014年共开展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1280人,毕业1265人。2013—2014年共开展救护知识培训班14期,发放初级救护员证452人。2012—2014年共开展电工焊工培训班6个,培训192人,发证189人。学院对企业职工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公民素质、法制意识、职业技能,增强了他们的职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企业职工和新型的城市居民。
2.自主开发了相关的培训教材
在校企合作教育培训中,针对行业特点学院自主开发了部分培训教材。为提升企业职工的文化礼仪素质,学院开发了职工素质教育课程,其中《做一个可爱的滨江人(礼仪知识读本)》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学院根据建筑工地农民工生活、工作、心理状况,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编印了涉及“安全、质量、文明”等主题的《建筑业务工人员岗前培训教材》。针对企业对职工救护知识培训的要求,我们学院制作了初级救护员培训微课程,主要讲述心肺复苏等救护知识,方便企业职工更好地学习。
3.激发企业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学院根据企业和学员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学员的学习和实践,使学员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既能学到必要生活、健康的基础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真正把“学”和“做”、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培训激发了企业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滨江区的企业为了使职工更好地学习,都有职工学习场地,添置了电脑、图书,建立职工业余学习制度,职工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
4.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学院为企业职工教育教训不仅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素质,而且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企业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工作积极性高涨,团队合作凝聚力强,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2014年,我区经济健康发展,高新产业为主的经济特色进一步显现。全区规上工业销售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1019.52亿元,增长21.8%;实现工业增加值350.03亿元,增长17.1%;我区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居全国高新区第4位。2014年,在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中高新区(滨江)再列首位,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考核排名第五。
5.增强了学院教育培训能力
学院通过近三年的校企合作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学院自身培训能力。2014年11月,学院被杭州市教育局命名为校企合作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一是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制度建设。学院根据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及时调整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活动,确保教育培训的质量。二是提高了师资队伍的质量。学院在校企合作教育培训中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的机会,还聘请了较稳定的、高技术的兼职教师,定期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让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在提高培训质量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逐渐提高。三是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对学院更加信任了,企业领导与授课教师之间联系密切,更有利于学院各类教育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体会与思考
1.培训内容要注重融入企业文化
在培训课程的体系开发中,要注重企业文化对职工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要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融入到职工教育培训中来,需不能仅仅从技术操作课程培训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方面引入企业文化,形成不同的技能技术培训课程,这样,职工教育才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不同企业的需求。
2.培训方式要增加订单式
学院与企业合作教育培训可增加订单式培训,由企业根据人才需求规划选择未来员工组建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针对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过程实施与监管、学员学业评价等,共同培养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前为合作企业培养合格职工。
3.要依托行业协会培养职业人才
根据美国职业培训的经验,各个行业协会的存在,可以很好地助推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培养体系的构建。各行各业的协会对于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比企业来更加清晰,对人才需求有着更为准确的市场定位。依托行业协会有利于所培养人才更符合城镇化需求,也更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4.培训过程要加强严格管理
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学院要与企业单位密切合作,共同管理日常的培训工作。许多培训由于缺乏监督手段,校企沟通渠道不畅,造成培训效果事倍功半。作为教育培训的主办方,学院要制订各项培训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质量。比如严抓参加培训学员的出勤、上课时的纪律、课后布置的作业、培训后的考试,这些都是保证质量所必需的。校企双方还要重视培训前的准备和策划,而当进入培训实施阶段,企业负责培训工作的领导也能参与监督和检查,才能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来利娜.杭州市滨江区建筑工地“民工学校”的运作设计与实践[J].社区教育研究,2014,2
[2]胡昌荣.以订单式校企合作促进地方院校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5,1
[3] 张旺.合同培训:社区学院服务市场的新模式[J].职教论坛,2002,19
[4]李向东,曾高清.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学院办学模式探索[J].经济体制改革,2012,3
[5]Organization fo Economic CooPerationand DeveloPment.Short-Cyele Higher Edueation:A Seareh for Identity.OECD,1973
[6]Cohen, The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 LeVine,A higher Larning in Allleriea,1980-2000
[7]JonE.Travis.Rebuilding the Community:The Future for the Community College[J].Community College Review, 2012,23,31-34
[8]李继星.我国社区学院建设当议[J].高教探索,2012,3
[9]曾高清,徐进,李向东.中国社区学院建设投资环境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