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培养高素质服装类专业人才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6-06 阅读量:0

图片1.jpg

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香港旭日集团副董事长、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董事会董事长杨勋先生做客创业大讲堂

图片2.jpg

学校承办2016年国家教育部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服装专业教指委会议

图片3.jpg

学校定期召开董事会研究工作

图片4.jpg

每年举办惠州学院时装周暨“福彩杯”服装设计大赛

2017年4月27日上午10点,惠州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气氛热烈、秩序井然,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的师生们在聆听一场题为“服装行业发展与大学生的发展机遇”的报告会。主讲人正是他们的创业导师、1989级校友刘必胜学长。刘必胜1992年毕业后一直在国有服装企业工作,于2004年创办佛山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经过快速的发展,公司从一个小作坊开始,现已成为拥有自己工业园和1000多名员工、自主品牌的国际公司。公司集市场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拥有纱线、织布、织领、绣花、染整及制衣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3.7亿元。身为公司创办人的刘必胜董事长已成为行业翘楚,他的创业故事感染和激励着新一代的莘莘学子,并于2010年起与母校开展校企合作,设立每年10万元的“安东尼奖学金”,目前已为学校投入400多万元支持各项事业发展,彰显了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两个小时的报告,刘必胜从自己的职业理想、创业故事、创业感悟谈到目前行业现状、发展前景,使同学们对服装行业和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更坚信在服装行业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刘必胜是学院培养出的众多优秀人才的杰出代表,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典型。

2000年惠州学院专升本以来,服装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3次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所学院能够数次获此殊荣,奥秘何在?惠州学院校长彭永宏认为:“这首先得益于学校敢为人先,与香港旭日集团等30多家企业开展了长达33年紧密的校企合作;其次,得益于始终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经过多年探索与创新,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之路。”

探索篇

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原名:西北纺织工学院惠州分院、惠州学院服装系)创建于1985年,由香港旭日集团捐资兴办。1989年与惠阳师专联合办学,1993年与惠阳师专、惠州教育学院三校合并成立惠州大学(现惠州学院),是华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服装人才培养高地。学院创建之初与香港旭日集团建立了校、政、行、企深度融合多边共赢的战略联盟与董事会办学体制,创建了紧密对接产业链的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了与专业链对接的服装专业教学综合改革模式,实施了课程模块化、教学项目化、平台系列化、教材专题化等专业综合改革,培养了具有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三创”人才。

一、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多边协同育人机制

针对校企合作中松散和不稳定等问题,学院建立了校、政、行、企深度融合多边共赢的战略联盟与董事会参与机制。

1.成立由学校、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惠州学院、香港旭日集团等若干企业、旭日广东服装学院等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学院长远发展规划,研究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每年通过定期举行高层圆桌会议、专业建设研讨会,推动各项专业综合改革,评估工作成效。

2.校企共建协同育人平台。调动学院、企业资源建立了广东省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真维斯RFID服装模拟店、内衣数字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和教学平台。

3. 开展“嵌入式”课堂教学。先后聘请50多位企业高管和行业技术精英走进课堂,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将企业元素、行业动态、社会需求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创建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多年来,学院坚持“学工一体,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行业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构建了基于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设计与能力培养阶梯式对接。根据行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等,阶梯式系统嵌入到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综合实验课、技能实训课、创新创业课等系列课程模块,从而形成了基于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了贯通四年本科学习的全程教学体系。

3.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在国家实践教学基地、省级服装与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与研发中心、省级服装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省级服装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重大平台支撑下,扎实推进了“一中心多企业”的平台建设,创建了“企业进学校,学校入企业,校企一体”的产教融合支撑平台。

三、创建服装人才培养供给侧与行业企业需求侧相适应的专业综合改革模式

针对过去存在的教学科研对行业企业需求响应不及时、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及个性化发展受限、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学院大胆探索了紧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的专业综合改革模式。

1.制定“三创”人才培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开展行业企业人才与技术需求分析,确定了培养具有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服装人才培养目标。

2.建立校政行企多方联动机制。学院长期与惠州市民政、科技、农业等政府部门,真维斯服饰(中国)有限公司、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国服装教育学会、广东省纺织教育学会等建立良好关系,建设教学科研平台与教学科研团队。2012年学院引进香港制衣业训练局项目团队,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师资引进、国际交流、教学改革、国际服装零售课程开发等方面合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的产教融合不深的问题,体现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我国普通高校转型试点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思路。

3.实施专业教学综合改革。通过模块化的专业教学改革,将服装行业智能生产、智能营销、“互联网+服装”等新技术知识体系及时融入课程体系,形成教学知识体系与产业转型升级同步的知识体系创新机制。通过项目化的专业教学改革,聚集行业企业的技术需求与技术资源,将技术与人才需求以项目形式融入到专业教师的教学体系,形成导师、学生、企业三方的利益机制和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通过嵌入式的专业教学改革,将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引入课堂,提升内部师资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实践篇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别和省级特色专业,2008年以来,与香港旭日集团等核心合作单位,开展了产教深度融合的服装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校企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实践创新

香港旭日集团的服装生产与零售企业每年需要大量服装经营管理人才,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学院与香港旭日集团共同设立了旭日企业研究社,制定了企业所需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简称A.O.计划(Administrative Official),开展校企一体化培养服装人才的探索。A.O.计划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的技能需求完全一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一岗多能、部门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从而大大缩短了学生上岗工作的适应期,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根据香港旭日集团、真维斯(中国)总部人力资源数据统计,该公司1/4中高层管理者来自于学校服装类专业。

二、广域校企合作平台的实践创新

1.让企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与专业建设,搭建校企合作的专业教材建设平台。学院先后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了服装工业工程、服装贸易跟单、服装生产跟单、服装营销数据分析等专业课程以及服装买手、服装零售、国际服装市场等10门服装零售课程。目前学院出版了61部教材,被国内80多所高校使用。

2.实施“一室多企”工程,搭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学院先后与香港旭日集团、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法国立克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共建了成衣工艺实验室、服装创意研发中心、RFID服装智能店铺、T恤协同创新中心等,形成了“一室多企”的共建特色。

3.依托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分别与真维斯、江苏龙芯、东莞石龙天成等公司以及国内外著名品牌优衣库、ZARA、绫致、ONLY、七匹狼、特步、潮流前线、李宁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服装零售、服装生产、服装贸易、服装跟单、服装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实践。

三、多方参与专业教学综合改革的实践创新

1.模块化专业教学改革。由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负责实施。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企业的产品流程和经营流程,将专业课程关联起来,构成专业板块课程,组建板块课程教学团队,在合作企业的参与下开展教学,并通过最终的产品成果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将成衣工艺、丝网印、服装设计、市场营销等课程组合起来形成专业板块课程,依托惠州学院·真维斯服装创意研发中心,引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开展团队教学,最后将以学生课程成果联展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这种改革转变了传统知识孤岛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联系,推动了问题导向、分组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

2.项目化专业教学改革。由师生共组团队负责实施。由专业教师与学生共组团队,将企业的有关需求融入到师生团队的知识体系与工程创新实践教学,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导师带教完成企业的人才定制。这种改革,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导师、学生三方利益机制,并形成了成果转化机制。学院与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协同开展丝光棉设计方向人才培养,依托学院T恤协同创新中心,采取主任负责制,由中心主任负责挑选进驻中心的导师与学员,以学习研发T恤为主题(含设计制作),指导教师负责学习模式的传承,产品研发任务由公司根据其经营计划安排,产品研制费用公司承担。多年来,通过该项目培养了一批丝光棉设计人才,能到服装企业直接上岗。2015届毕业生蔡鸿腾直接被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招聘为设计师,当年就为企业研发产品,成功获得订单30多万件,如今设计产品的订单和质量逐步提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

3.企业嵌入式专业教学改革。由授课专业教师负责实施。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由专业教师根据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安排1—2次讲座,对该课程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进行讲解。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两个专业分别有78%和75%的课程采用企业嵌入教学模式。此项改革为专业教师创造了与企业对接的机会,有助于发现校企潜在的合作项目和推广已有教学成果,同时又可以让服装企业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沟通,学生能找到合适的企业,企业可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四、利用三级学科竞赛平台,开展阶段式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的实践创新

学院开展了“双业双进”工程,即学业与创业共同促进,为此搭建了三级学科竞争平台,倡导学生自创、自制、自导、自演,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1.学校层面上,每年承办SDC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国区)选拔赛,举办惠州学院时装周暨“福彩杯”服装设计大赛,为大三和大四学生提供综合创新能力实践平台,较好地检验和评价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为他们走向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院系层面上,以院系为单位,根据专业课程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组织课程设计竞赛或课程成果展。多年来,手工艺、内衣设计等10多个专业课程单独或联合开展课程竞赛或教学成果展,为大二和大三学生提供课程创新能力实践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其他层面上,鼓励学生参加企业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级各类大赛以及假期社会实践,承接政府、企业、行业各类服装赛事项目,满足各年级学生对创新实践的需求。近几年来,学院承担了真维斯杯华南赛区的组织任务、广东省农博会服装创意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频频获得佳绩,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双进双挂”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的实践创新

1.专业教师进合作企业挂职。香港旭日集团为学院所有教师提供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机会,其间教师须为企业提供咨询报告及相关的专题讲座。教师到企业挂职,既能提升个人实践能力,又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深受教师和企业欢迎。目前学院所有教师都完成了进企业挂职实践的锻炼过程,且形成了长效机制。从教师的成长来看,通过挂职,教师与企业合作更为紧密,在教学、科研、理论水平等方面都进步较快,效果显著。

2.合作单位技术骨干进校兼职。学院聘请了杨勋、刘必胜等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还引进了30多位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讲座。为了上好课或讲好学,适应教师角色,这些来自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更需要对其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等进行总结提炼,这也是对他们的考验和提升,他们认为很值得,因此企业也乐意接受这种做法,认为可以提升他们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而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校内专业教师带来了企业最新的技术管理和企业最新的人才与技术需求,同时这些兼职教师的案例教学,有效推动了现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

成果篇

学院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成果,很好地实践了国家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推进了广东省实施省市共建、转型试点以及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步伐,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学院先后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2017年,2014年,2001年),出版研究成果专著1部、服装类专业教材61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16篇、专利21项,承担国家级别、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3项。

近年来,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151项,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69项,其中表演专业段潇洁同学夺得2009年世界比基尼小姐大赛总决赛冠军、高源同学荣获2010年广州亚运会礼仪志愿者选拔大赛总决赛“亚运天使”亚军、林紫薇同学荣获2013年广东十佳设计师,庄梦辉等获第七届中国针织时装设计大赛金奖,田林波获2017年亚洲十佳模特。

毕业生质量水平深受用人单位好评。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学院连续多年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社会满意度达95%以上。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镇,到处都有我校服装类专业毕业生的身影,一批优秀校友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地区服装产业的振兴之中,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如:1989级校友刘必胜、1992级校友吴新中、2010级校友童晓妍等,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坚持扎根服装行业,秉承“敦重明辨,求真致用”的精神品质引领行业发展,闪耀南粤大地。

学院办学成果在国内20多所高校推广应用,在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2017年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年会、2016年教育部门服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2015年第三届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2014年第二届广东省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等10多次重大会议上进行成果交流。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台湾树德科技大学、香港制衣业训练局等国(境)内外100多所高校及企业先后到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参观考察办学成果。

创新没有终点,改革永在路上。面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成果推广运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服装人才。

(惠州学院党委宣传部 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