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紧双主体 聚力求共赢——聚焦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特色案例

作者:罗冲 王丽英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6-15 阅读量:0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最近又迎来了教育部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期末大考”——评估验收。笔者带着几分敬意和好奇,翻阅了这一份颇具特色而厚重的“答卷”,可谓精彩纷呈,加分多多。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规律,对于现代学徒制试点,我们强调,不仅要‘求同’,更要‘存异’。”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冯锋如是说。

在此理念指引下,学校立足于校企共同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精品工程,紧紧扣住校企双主体育人和促进多方共赢的现代学徒制关键要素,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吸睛聚焦的特色案例,也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树立了可资借鉴的典范。

校企共“设计”,解决人才培养供需脱节问题

精品工程前提在于设计。如果把现代学徒制比喻成铸造一项建筑工程,那么工程双方共同“设计”和“制模”就是工程的关键。校企一体化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显著特点,也是解决人才培养与需求“严丝合缝”的有效途径。所以,校企共同并以企业为主的“设计”与“立模”(制定人才标准)是现代学徒制的前提性步骤。本校试点专业涉及传统制造业(食品加工技术)、现代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服务业(烹饪工艺与营养、幼儿保育)等三个产业,专业人才标准各异,培养模式有别。为此,校企共同协商,且以企业意见为主,基于岗位实际需求研究制定差异化的专业人才标准。比如,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双岗能力”标准,即:经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学徒必须达到吴江宾馆烹饪专业6个岗位中至少两个岗位的能力标准,独立胜任任选两个岗位的工作。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大喜来店长”标准,即:经过校企共同培养,这个专业的学徒不仅要完全掌握各式糕点制作、品质监测、店面营销等各个岗位的能力,还要胜任大喜来门店管理,成为一名“准店长”。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极具企业“本土”特色。“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采用了“全面对接、四段递进、角色转换”的培养模式,采用“1+2”教学安排,即学生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第二、第三学年在企业学习和工作,实现校企育人全面对接,岗位认知、顶岗、轮岗、定岗四个阶段逐层递进,学生角色由单纯的学生向学徒、准员工、员工一步一步转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行“校店一体、课岗融通”培养模式,将学校资源与酒店资源融合为一体,将专业实践课程全部安排在企业生产岗位进行,以师带徒的方式实施“一对一”现场教学,实现岗位与课程无缝对接。“幼儿保育”专业实行“学训交替、协作育人”培养模式,采用“4+1”教学安排,即学生每周4天在学校学习,1天到幼教机构实训,教学效果明显。“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行“323”培养模式,即兼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3个层次,形成“校企双元”和“三师”培养。

校企共“组材”,解决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契合度问题

“设计”解决了供需的对接问题,那么在“设计”的框架下,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则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需方的满意度。校企教师(师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合理配置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确定了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原则。

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校企双方按照职业标准构建了基于工作岗位的“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按照岗位任务、工作内容开发教学内容。合作建成国家级别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在线开放课程“面包生产技术”和省“十三五”重点教材《面包生产技术》。在“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构建既体现淮扬菜制作核心岗位能力、又突出吴江宾馆特色的“岗位+”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和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理论课程以满足实践需要为原则,引用合作酒店的案例进行讲授:岗前培训以课程方式实施,如把打荷岗、切配岗等岗位的职责与技术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对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如冷拼制作、基础菜肴制作、淮扬名点制作等课程。在“幼儿保育”专业,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构建了“企业+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资源库、岗位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等5类教学资源。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企共同构建“一体两翼,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一体”,即制药设备应用技术能力为主体;“两翼”,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的机电技术和制药工程两个专业的融合,开发了基于泛雅网络平台建成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合作编写了《典型制药设备机构分析》《典型制药设备气动应用》等具有校本、企本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系列教材。

校企共“铸客”,解决“尺短寸长”的互补性问题

校企双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师傅)互为主客,同为“铸客”(古代具有某种专业技能的他国工匠)。学校教师长理论、短实践,企业导师长实践、短理论,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此,校企双方利用合作契机,开展师资互聘互兼、双向培训、融通使用,校企优选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及企业技术、管理骨干,形成现代学徒制师资团队。

在校级层面,学校对入选师资的条件、职责等方面作出较高标准的要求;在业绩考核、绩效分配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向现代学徒制教师倾斜,激励试点教师的工作热情。在专业层面,各二级学院分别与合作企业细化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如“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制定了“双导师”选拔标准以及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了双导师责任与待遇,企业将企业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作为年终考核、提干、加薪等评定的重要依据;实行校企“双师”双向挂职锻炼,开展横向联合技术研发。“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校企共同拟定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方案,建立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互聘的办法,形成校企互聘共管机制,成立“现代学徒制导师库”;实施“校企结对”活动,形成相互帮扶对象,教师进企跟岗锻炼提升实践技能水平,师傅跟岗观摩教学和参加专门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幼儿保育”专业,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培养了幼儿保育专业骨干教师2人,聘请企业兼职教授1名、兼职教师6名。“机电一体化”专业,构建校企双方“三师”(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师傅、优秀学长)培养的长效机制,制定“三师”选拔标准及工作职责,实行双向挂职管理办法和等级晋升的激励措施,公开选拔校内指导教师11人,聘请优秀学长2人,聘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师傅10人;该专业还实行“一师双岗”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学校聘用企业人员的相关规定,通过教师进车间,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双师”能力。

校企共“现场”,解决“双身份”管理适时性问题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校企”两地场所,如同建筑工程的多现场,而试点“双场所”“双身份”,给校企对学生(学徒)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校企共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管理系统,在机制和手段上实行“双元”“全程”和“智慧化”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一是建立健全了“学校与所有合作企业”—“二级学院与单个合作企业”—“专业团队与岗位团队”三级现代学徒制管理机制。学校与合作企业成立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委员会,二级学院与企业成立协同育人办公室,专业团队与企业岗位团队成立协同育人师资组,明确各方职责,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二是建立健全了现代学徒制管理规章。学校牵头合作企业制定《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培养评价办法》等系列制度,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推动协同招生、协同育人、协同就业,保障试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开发运用了“智学徒”实习管理系统。针对学徒班工学交替中顶岗实习期间管理的难题,学校与上海海魄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智学徒”实习管理系统,借助移动互联新技术,以云空间为载体,学生(学徒)能随时在平台上记录自己实习的体会、感想,推送到企业导师进行评价和建议,再推送到校内导师进行评价和建议,实现了校企“双导师”对学生(学徒)实习过程的监督。后台可以自动生成实习手册和汇总计算学生实习成绩。系统实现实时交流,形成学生(学徒)—企业师傅—校内导师循环交互体系,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使评价的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校企双方在试点培养中机制衔接、设计紧凑、匠心共运、过程齐抓,试点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人才培养供给与需求直接对应、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无缝契合、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相互补充、学生与学徒适时转换等试点目标。”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陶书中自豪地说。

这次试点工作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最高月薪资超过了6000元,平均月薪资达到3700元,学生就业综合指标明显高于非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