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宁省委党校以建设“一流省级党校”为目标,坚持不懈地抓学科建设,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三年来,校内主体班课程优秀率平均达到90.7%,学员满意率平均达到98.8%,党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增强。
确定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2013年,辽宁省委党校在校内中青班开展了教学“套餐化”改革。主要目的是通过实现教学内容的“套餐化”,突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套餐化”教学主要采取板块教学模式,将全部教学内容按学科分为十一个教学板块,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行为科学”“社会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法学”“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政德教育”。每个板块自成体系,板块内部设置1—2门基本原理课(主课)、若干门与基本原理相关的知识、前沿、省情、经验、案例(包括现场教学)介绍课(辅课),主辅课相结合。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桌面推演、组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实行多位相关教员同时到场、依次讲课或组织教学活动的做法,在同一时间段内以将一个专题的理论知识集中讲全、讲透为目的,使学员在更加深入系统掌握核心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多方式、多角度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套餐化”改革先在教学时间较长的中青班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已经将部分成熟的教学内容移植到其他校内主体班次。教学“套餐化”推行以来,党校的课堂教学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由于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按照不同学科将原有教学内容细化并重新组合,辅之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简约性,更容易被学员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使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更为集中,学科内部可以更加深入地围绕涉及本学科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每个板块由一个具体的教研部负责,由该教研部全体授课教师全程参与该板块教学活动,组织参加学员研讨,与学员深入交流,这就更好地加强了教师与学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
建立分工明确的三级学科架构
学科建设工作遵循全校统筹规划,层层分解落实的原则,在学校、各教研部和教师三个层次上建立起了分工明确的三级学科架构,在整体上设立明确而统一的学科建设目标方向,避免了学术研究及教学主题确定上的无序性和分散性,有利于各层次学科建设力量的统一,同时也能起到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协同建设,高效运转的作用,为更加有效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创造了良性运作机制。
一是学校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在校委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全校的学科建设组织领导工作。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组织制定、审议和实施校学科建设规划,审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的支出项目和额度,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研究解决全校学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学科建设的日常组织协调及管理工作。二是各学科以部门为单位成立学科发展团队,学科发展团队由学科带头人和主要学科骨干牵头,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制定本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明确本部门课程建设方向并提出部门课程建设计划。按照本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发挥学科团队力量,设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学术活动,对学科成员的学术活动进行资金支持,负责监督检查本学科人员学科规划的完成情况并定期向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汇报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三是教师结合个人实际和党校教学工作需要,根据学校和所在教研部的学科发展规划和要求,科学合理地明确个人的学科发展方向,制定个人学科发展计划,提出个人专题开设计划,为自己设立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主要目标,在主体班课程设立和论证上,要更多地考虑是否符合学校、教研部及个人所确定的学科发展方向,以此促进教师在学科发展上的相对稳定。
培养术业专攻的专家型教师
大力提倡“一个人、一辈子、一堂课”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措施和导向,使各学科教师能够找准学科方向,坐得住,沉得下,围绕本学科方向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理论深度,对授课内容不断打磨,持续跟踪相关动态,集中精力上好自己最拿手的一堂课,培养术业专攻的专家型教师。
一是强调基本理论课保持稳定,要求授课教师对基本理论知识要讲深讲透。基本理论课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基础,讲深讲透基本理论课需要具备长期的钻研过程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需要对相关理论研究领域有长期的关注和对相关内容的广泛涉猎和深入比较。因此,在教学安排上,要求基本理论课的授课教师和授课内容保持基本稳定,不随意更换授课人或授课内容,授课教师及所在教研部针对该基本理论课反复备课,反复打磨,对授课内容精益求精。同时要求授课教师不能仅限于讲授理论框架,要注重基本理论课的深透性,使学员真正理解理论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二是以本人的学科方向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严格依据授课教师所申报的学科方向,逐渐淘汰与本人学科方向不符的原有课程。专题论证时,对于与本人学科方向不符的新专题不予立项,新开专题课要与本人的学科方向保持一致。三是积极创造环境,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关注某一理论问题,开展持续性的跟踪研究,鼓励以所研究问题的相关成果设立新专题。鼓励具有职称人员向符合本人学科主攻方向的相关教学部门流动。定期开展校内外教学经验交流活动,邀请校内外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开展座谈交流或进行精品课演示,青年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或心得体会,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组织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
为提高青年教师授课质量和水平,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和练功氛围,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辽宁省委党校从2013年开始,按学科开展全校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每年开展9次,每个学科一年一次。三年内覆盖全校所有青年教师。
由各教研部推荐的本部门优秀青年授课教师参加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听课的时间、班次,以该授课教师在校内主体班次专题授课,分管校领导、本教研部全体教师以及全校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全程参加听课。授课结束后,全体青年教师共同就该专题课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分享听课感受,分管教学的校领导进行总结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
授课教师所在教研部也会通过听评课前的个人准备、集体备课过程,以及其他教师的点评,发现教师本身或教研部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对青年教师授课质量的重视程度;授课青年教师本人也会积极准备,保持对本学科的相关理论问题、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的持续关注,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组织集体听评课活动,还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定期的观摩、交流平台,通过互相挑毛病,找不足,及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借鉴经验、归纳提升,高效、快速地提升教学质量。
分学科成立任务明确的省情研究中心
从2013年起,为更好地开展省情研究,服务课堂教学,在学校的推动下,各教研部分别成立了本学科的省情研究中心。各研究中心以青年教师骨干为主要力量,发挥教研部的学科团队作用,不定期地深入全省开展省情调研,并以研究中心的名义与相关实际工作部门或单位开展合作,定期在研究中心内部开展调研成果交流。每年学校也定期召开全校各省情研究中心的成果交流汇报活动,使各学科的省情调研成果能够在全校得到集中的展示和分享,其中一部分成果及时地转化为课堂教学。
以各省情研究中心为单位,由学校或各研究中心组织,分学科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培训,采取到高等院校、干部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以“特邀研究员”形式定期派出教研人员列席地方党委政府会议开展调研,邀请中央党校和其他省级党校精品课教师来校开展“精品课示范观摩”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全体授课教师开展深度专业培训和调研,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些做法一方面调动了广大教师开展省情调研的积极性,促进了各学科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开展学术研究有了省情实际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各学科教师都能从本专业入手深入研究第一手资料,在部分调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授课紧贴省情,言之有物,观点切中要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果,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得到学员的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