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高校理工科专业课程的育人资源

作者:景鹏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3-19 阅读量:0

积极整理和挖掘富含中国元素的工程技术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及时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教学无疑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课堂、主阵地和关键渠道,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思政课程毕竟只是高校众多课程中的一类或者几门,目前我国的实际是,理工科专业大学生数量占到了全部在校生数量的大多数,要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需要在更多的专业课堂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在知识传授和专业学习中使广大青年学生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国际学术交流更加频繁,许多优秀的科学技术成果和专业教材陆续登陆我国,为我所用。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更新速度更快,国外经典教材被直接引入高校课堂,国内出版的教材也大量地参考和引用国外教材,这促进了国内的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但作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教材,还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首先,许多教材的专业课程概述和技术发展史中,大部分体现的是西方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和社会发展。其次,教材中的许多例题和习题都是来源于西方社会发展和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较多地体现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和科技成就。比如,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的讨论,可能会出现在计算机、自动控制、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材料学、工程管理等专业课程中;对国外某些核电站建设的讨论可能会体现在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物理学、建筑材料、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气象变化等专业的课程中;对某牙膏或奶粉的讨论可能会出现在化学、生物、化工、医学、工业设计、自动化生产等方面的教材中。这些内容无疑会引发学生的对比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及时补充体现我国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内容,让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了解我国在相关专业和技术上的发展史和现状,进而引导学生对我国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思考,增强大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学好专业本领和投身产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热情,更加自觉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社会和生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丰富的素材值得认真整理和深入挖掘。

一是可以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整理和挖掘。历史上虽然我国对科学技术不像今天这么重视,但毕竟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其中不乏很多耀眼的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比如传说中黄帝的指南车、张衡的地动仪、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四大发明、长城的建设、黄河的治理、大运河的建设和运营、我国历代的天文历法、二十四节气等,这里面有大量科学问题和技术要素值得讨论。这方面的成果在全国各地的科技馆或博物馆里已经有一定的梳理和展示,但目前还很少有专业教师把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和科学问题搬进课堂,融进专业教学。所以高校理工科专业课教师,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典籍和历史工程实践中挖掘各自专业中的育人元素,进而融入课堂教学。

二是可以从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当代重大科技成果中整理和挖掘。“两弹一星”的功绩已经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其中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总结和凝练,值得我们带着广大青年学生一起学习,除了通过专题报告和参观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将“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下去。这涉及很多的理工科专业,比如运载火箭的飞行控制、弹道跟踪、检测和识别、动力推进系统研究等,比如卫星的材料设计、机械设计、腐蚀防护问题等以及原子弹的原子链式反应、冷却控制、土木施工问题等。我们可以用“两弹一星”作背景来设计我们的例题、习题和试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向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

三是可以从当前我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实践中整理和挖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成就是巨大的,当下就有很多先进的科技成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像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像我们生活中的联想、海尔、华为、阿里巴巴等,像很多国际著名期刊上出现的华人科学家的科研成果等。这些都有很多的故事值得挖掘和整理,使之成为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这些素材学生们易于接受和认可,有利于学生理解专业课程知识,又有利于增强学生认识专业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更是全体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我们要积极整理和挖掘富含中国元素的工程技术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及时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而且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做得更专业、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