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从“他控”到“自控”

作者:李健明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9-05-09 阅读量: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理应遵循受教育者的认知规律,特别要关注元认知发展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

元认知是关于认识的认识,是任何以认知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受教育者的元认知的差异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的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标。他控是指个体的活动是由他人来进行调节与控制。自控是指个体的活动是由个体自己来调节和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通过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教育对象内在的思想品德产生矛盾运动,使教育对象养成符合社会与人协调发展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他控”伴随个体元认知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在初期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有清醒的认识。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刚经历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大多在经受新的考验时,本身注意分配的能力有限,加之意志力相对薄弱,很难做到有效的调节与控制。尤其是在面对新形势下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现实中虚荣浮躁的不良风气时,更需要教育者对其进行直接的指导和监督。

“自控”是建立在个体的知识与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而以灌输、说教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种“听话教育”,造成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叛逆,导致“知而不信”“言而不行”。只有把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困惑联系起来,把课堂搬到现实的广阔天地中去,才能增加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独立判断、自我决定和吸取行为教训的意识和能力,实现“自控”。

外因毕竟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还应在教育者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中,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才能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迅速地作出评价和正确的反应,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元认知发展理论中,敏感性是衡量个体元认知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迁移性是个体能够把自己的活动过程与方式从一种具体的情境迁移或应用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其他活动情境中去的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元认知理论,从感性教育到理性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际践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向实际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发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不断激发受教育主体有效实践行为能力的外在动力,实现其感性认知的迁移性。知识获得的过程就是一个建构过程,这就要求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营造“学习磁场”——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元认知环境;改造原有元认知环境;创造新的元认知环境,进而影响学生的知识建构与深度加工,以此来建构学生的元认知完整体系,从知识、体验、监控三大结构出发,促进受教育主体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学习,激发其情感真善美的共鸣。思想政治教育要经过受教育主体自身消化、吸收,转化为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外在的行为习惯,通过进一步培育和提高受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只有在元认识理论的指导下,内外结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适应当下国情,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24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