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请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原创:郭斓,饶先发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1-11-04 阅读量:0

立冬将至,寒意袭满大学校园,可大学生们却似乎未感到寒意,而是热烈地讨论着“双11预热直播”。在线上,大家的消费热情则更高,“双11送券”“满减直播”充斥着各大网购平台首页;“双11买什么”“冲啊尾款人”等众多热词冲上微博热搜;物流记录、付款截图和“剁手”吐槽也霸占了朋友圈。

大多数青年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自己支配生活费,因自控能力不强,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跟风消费等现象随即出现。各大网购平台借助算法进行商品推送,并以“集赞、秒杀、砍价、送券”等方式刺激消费。同时,部分商家倡导“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渗透消费主义思潮;部分平台提供的“先购物后付款”消费体验同“网贷”“校园贷”“裸贷”等非法借贷相互交织,容易诱发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让青年学生陷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深渊。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并非易事,这要求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合力,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社会层面应增强法治建设的强大力量。通过净化网络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对“校园贷”“网贷”“裸贷”等现象进行严厉打击,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同时,不断强化社会公德的培养和建设,引导商家遵守市场秩序,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学校层面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舆论引导,关注学生消费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习惯,及时纠正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观,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教育引导不能浮在简单的海报、标语和口号上,还要通过案例警示、法制教育、话题讨论、实践调查、主题宣讲、心得分享等活动让教育更加生动、深入和全面,确保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教师层面应加强理性消费的日常教育。在双11”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单可行的小建议,如引导学生买东西前问问自己是否真正需要,加入购物车的物品先放两天再考虑是否付款,浏览商品时考虑本月消费预算等。在日常生活中,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政工作者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为从人生观层面上来看,消费主义思潮将占有和消费物质看作人生最大乐趣,它将会误导学生出现超前消费等非理性消费,甚至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育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提升精神境界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方能在努力奋斗中寻求获得感,在奉献社会的人生实践中创造自身价值。

家长层面应发挥家庭美德的感召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勤俭节约,教育孩子不攀比、不虚荣,不比阔气、不讲排场,不追求名牌和奢侈品。用家庭美德感召大学生培育优良的个人品德,将理性消费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小事当中,不断增强学生节俭养德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同时,家长要增强家校互动,与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了解孩子每月的真实消费平均水平,合理预支生活费。

当然,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不能只在每年双11”前后,各方理应发挥共同合力,加强教育引导常态化、精细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作者简介:郭斓,新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饶先发,江西理工大学教师,江西省十大最美辅导员,曾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全国优秀博客奖、全国优秀博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