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金·入选:成功都是奋斗出来的——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作者:王丽英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3-30 阅读量:0

图片1.jpg

江苏工院参赛选手在2018年江苏省技能大赛

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比赛现场进行服装立体造型

2018年春天,对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来说,无疑是一个交汇着欣喜与豪情的时刻,学校喜报频传,不仅一举摘得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金牌,更凭借杰出的办学成效顺利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实现新跨越,迈向新征程。

立于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这所百年老校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彰显出极不平凡的价值与成就,并以永不止步的奋斗精神,赢得了敬佩与关注。

夺金,百年老校恰风华

3月25日上午,2018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富怡杯”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奖单揭晓。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张佳/于梦霞、边影影/李文玉两组选手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以总分之冠和第二的优异成绩摘得两个团体一等奖;高星、王军、陈晨、王玉兰4名老师则喜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这是学校连续第五次获此殊荣,五年来,共有20多名学生通过省赛,并在全国赛上夺得20个一等奖、11个“全国职业技能标兵”称号,为江苏省实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九连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此骄人的战绩得益于学校对人才培养、人才选拔、教师培养等机制的体系化建设。

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提出“以赛促教,赛教融通”的理念,通过竞赛规程与教学标准的对接,不仅使得培养人才规范化,更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层次;通过竞赛内容与人才培养内容的融合,不仅加强了技能储备和人才储备,更营造了技能竞赛的正哺环境;通过竞赛组织过程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同步,不仅实现了竞赛常态化,更加使得备赛工作长效化;通过竞赛精神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互通,使得竞赛不仅检验专业技能,更考验选手职业素养。

人才选拔和集训上,学校一方面强调“多层次,常态化,全覆盖”,力求通过更多的学生参与,以“国赛”为引领,“省赛”、行业赛等为支柱,形成立体化、多层次技能大赛体系和常态化、全覆盖的技能竞赛机制;另一方面,学校成立了“技能大赛集训指导中心”,并提出“张謇计划”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将技能大赛集训团队纳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将赛前集训与工作室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研究制定大赛集训环节的考核制度、学分赋予办法和课程替换机制,大赛获奖证书与技能证书的替换制度等,提高参赛学生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教练型”指导教师团队可是学生们在各级各类大赛上频频获奖的“法宝”。学校通过外引内培,加强激励等举措打造出了一支10余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指导老师团队。教师们积极地“走出去”,定期参加培训,汲取先进理论,并将新方法、新工艺、新理论“引进来”,融入教学中。同时,学校还积极地将参赛经验向兄弟院校推广,并通过举办培训,带动兄弟校共同提高。

2016年,学校《以技能大赛为引领,构建服装设计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荣获中国纺织工业系统纺织服装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入选,新绿犹能满故枝

“古人哪得知今日,新绿犹能满故枝”。这是张謇先生的嫡孙、原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对学校的由衷赞叹。

106年的传承与创新,这所寄托着创校人张謇先生诸多理想的“中国首所纺织专门学校”,不断地将先生闪耀着光芒的职教思想与当代工匠精神有机融合,造就了9000多名纺织服装老板,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及“全国就业典型经验50强”称号。

106年的不断创新与突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昂首领跑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纺织服装办学综合实力强、国家(省)教学成果奖多、纺织服装类发明专利多……牵头建设纺织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拥有国家教学团队(名师),拥有省先进纺织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了从中职到硕士的纺织现代职教体系……成就满满,含金量更是满满。

此外,学校还拥有更多的创新案例,正如同一簇簇春之新绿,在百年遒劲的树干滋养下,蓬勃生长。

学校牵头组建了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成员涵盖政行企校92家单位,这是党的十九大后成立的首家国字号职教集团。

学校的品牌专业“现代纺织技术”创新采用走班制组织教学,按照课程“组班”,一门课容纳了不同专业方向、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不但高效利用资源,更促进了专业的跨界与融合。

“服装设计与工艺”“家居艺术设计”专业群将专业链精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形成了集人才培养培训、产品创新研发、技术服务、文化传承传播于一体的社会服务体系。仅2017年一年,服务收入便达到435万元;培训设计师790人,省培、国培项目130人等。

学校还积极引入非遗大师传授仿真绣等非遗文化,并运用微课、VR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立体展示和研习,促进了课堂教学和传统技艺传承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和大师工作室建设的结合、职业素养养成和工匠精神培育结合。学校教师、仿真绣传承人张蕾的“国礼之仿真绣”,兼职教师、非遗传承人朱剑鸣大师的“隽永的古老织机”更是惊艳了展台。

学校还依托纺织服装品牌专业优势,与荷兰本科院校萨克逊应用科技大学、专门开设了为期半年的“纺织工程与管理”学分互认项目,“纺织类+贸易类+中国文化类”的课程体系既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又兼顾传播中国文化,深受学生喜爱;与意大利艺术与设计大学合作,以3个商业及艺术原创项目作为载体,开设“时尚艺术设计”实验性课程,促进了双方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融合,为共建“江苏工院意大利国际服饰研究中心”奠定了基础。

卓越,接续奋斗再精进

当前,中国的纺织产业正在由大向强突破,向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转型。校友纺织科学家姚穆院士恳切地寄语母校,要“加快建成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纺织服装高职名校”。这,也是全校师生的梦想。

如今,蓝图已经绘就,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员工正在接续奋斗,用一系列“再精进”争取早日梦圆。

机制方面,学校积极携手政行企,共同打造了融实践教学、技术服务、创新创业、产业培育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大平台,以平台为依托,学校与联发集团、浙江瓦栏等7家著名企业合作共建了7所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并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形成创新价值链,打造培训实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师资双栖发展平台、学生双创教育平台、产业培育平台,增强融合溢出效应。

专业建设方面,学校针对江苏产业集群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科学主导工程理念,做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背景下,纺织+机电+机器人+大数据=纺织智造,纺织+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纺织电商的跨界融合;坚持系统工程理念,构建以现代纺织、服装设计、家纺设计优势专业群为引领,纺织智造、纺织电商等特色专业群为支撑的专业新结构;坚持标准引领,引入《悉尼协议》,打造高水平骨干专业,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实质等效。

特色校园文化方面,学校以“为中国制造提供德艺双馨人才支撑、为学生成就精彩人生培育优良德行”为目标,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导向,着力打造以张謇职教文化为主干,融合江海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实践活动的职教文化育人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校紧紧围绕“教育应谋个性发展”的思路,强调“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体系;立足信息化、集成化,建设量级“淘课”学院,探索“自助餐式”课程供应模式,开展“卓越课堂”行动计划;构建面向全体、全程融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教育与实业迭相为用”。

师资培养方面,学校要求教师“学问兼理论与阅历乃成”,通过构建“产教互通、校企互聘、专兼协同”机制,实现教师与产业教授、技能大师间的双向流动、两栖发展;同时,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突出“双师”特色和“国际化”特色,打造师德高尚、教学理念先进、社会服务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提出“规制之重构”的建设方向,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形态,构建网络学习空间、众创空间等载体,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学校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协同化。

国际交流方面,百年前张謇先生“洋为中用、祈通中西”的愿景不仅逐步得到了实现,学校依托专业优势,聚焦国际需求,输出中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学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现有留学生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对接欧美设计—亚洲加工—全球销售的国际产业分工,发起国际纺织服装人才培养联盟,携手合作企业走出去,打造东盟纺织服装培训基地。

奋勇,才能争先;奋发,方能有为。透过奋斗中的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我们仿佛看见,一个更加精进的“中国纺织服装高职名校”,正阔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