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高校依法治校的着力点

作者:刘彦博 祝非凡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7-09-29 阅读量:0

 依法治校是高校管理变革的必然趋势,是高校管理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客观需要,更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当前高校法治观念与依法管理意识还较为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与措施尚不健全,依法治校还未成为高校自觉行为,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教育方针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落实,制约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如何破解高校依法治校中的难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树立法治理念是依法治校的现实基础。作为高校师生,应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实际行动促进我国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树立法治理念,首先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师生要在灵魂深处,树立起宪法和法律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其次是自觉守法。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只有遵纪守法,才能获得人格与精神层面的自由和尊严。再次是高校管理者要严格执法。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大学章程和学校规章制度办学治校,坚持公平正义与合法合理理念,妥善处理好涉及师生员工现实利益的诸多焦点热点问题。最后,高校对校园内的违规违纪案件要依法裁定,在此过程中,要避免人为因素和违规操作,防止公权力的滥用。

健全法治机制是依法治校的有力保障。遵循大学章程,健全高校决策、审议咨询、指挥执行、监督保障机制,是新时期高校依法治校的当务之急。在健全决策机制中,要厘清重大事项决策、行政事务决策、学术事务决策和一般事务决策之间的区别。高校管理层要清晰地认识到,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机制中,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党委全委会、常委会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管理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事项进行决策;校长主持学校行政工作,校务会议对学校行政事项进行决策。在健全审议咨询机制时,应实行重大问题审议咨询制度。而学术委员会应对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规划等进行审议。在健全指挥执行机制时,要做到合理定编,因岗定责,按责定酬,按章办事。在健全监督保障机制时,要根据法律法规及各高校的大学章程,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对各种权力加以规范和约束。所有这些,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高校要支持并保障纪检监察审计部门,依法行使纪律检察权和监督权。

优化治理结构是推进依法治校的根本前提。当前必须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其治理机制之优化,首先是理顺管理职能,实现内设结构均衡化。根据“谁主导、谁参与”的原则,在大学章程中予以具体明确,使各种公权力的行使有章可依。其次是恪守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主要是指校院机关、处室发布的信息必须全面、准确、真实。以学校名义作出的各种决议决策,不能朝令夕改,否则就没有公信力可言。再次是坚持信息公开。依照“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凡是需要师生员工知晓并执行的校规校纪等信息都要公开,但凡牵涉到师生利益的决议规则,在制定和执行中,高校管理层应当充分调查研究,通过教代会、学代会等途径,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确保决策科学、公正、合理。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是依法治校的关键举措。高校管理中的各种制度建设质量的标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考量着高校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概而言之,高校制度分为基本制度、一般制度和具体制度三种类型。而衡量大学制度的质量高低,主要体现为: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并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内容具体、明确,具有可行性。高校提高制度建设之质量,要结合高校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各项制度。而师生参与程度,则是衡量制度建设质量的关键。目前,高校应该在制度建设中“啃骨头”:首先是公开征求意见和听证制度,其目的是确保制度能充分反映师生的意见和诉求;其次是专家教授审议咨询制度、争议纠纷处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等等。

培育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内在需要。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人的影响是无形而深远的。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力培育法治文化,对于提高师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自觉遵纪守法具有现实意义。高校开展法治文化建设,要与普法宣传教育相结合、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开展法治文化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法治文化建设规划,明确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同时还要成立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从而为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夯实基础。要分层次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如高校两级党委中心组要围绕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行集中专题学习研讨。对于高校师生员工,除了宣讲法律知识之外,要以“宪法日”为契机,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法制主题文艺创作与汇演等多种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