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持续推进,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加之经济形势下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优先战略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着力点,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的演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呈现新形式、新特点和新趋势,给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一、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意义
1.国家层面,指明方向,展现明确的行动指南
就业是国计民生,是民心工程。实现高质量就业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工作质量,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为高校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社会层面,稳定民心,夯实稳定的社会基础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连着民心。解决好就业问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支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是我国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题中之义,有利于更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3.学生层面,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作为一名高校学生,要通过大学的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拓宽视野,增长才干,走向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业优先战略促使当代大学生摆脱“躺平”“等靠”“搭车”的惰性思想,转变观念,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中,为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1.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者
辅导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在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以亦师亦友的身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强化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意识。一是要引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结合所学的专业进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二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从专业、兴趣特长出发探索职业方向;三是要引导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毕业后到一线、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学生就业实践的指导者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是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的辅导员九大职责之一,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贯穿到学生从进校到离校的整个过程,一是要给予学生简历制作的指导,扬长避短,查漏补缺,一份优秀的简历往往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二是要给予学生面试技巧的指导,淡定自若,从容不迫,一场有效的面试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给予学生就业方向的指导,审时度势,步步为营,一次正确的就业方向选择会让学生少走弯路。
3.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的护航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诸多的社会热点话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走入职场,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内心会产生一系列自卑、偏执、自负、焦虑、依赖等心理问题,辅导员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疏导,调试积极健康的心态,成为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的护航者。
三、目前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目光短浅,缺乏系统观念
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思维。首先,辅导员没有针对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进行顶层设计,未能从大一进校就引导学生规划好以后的职业方向。其次,未形成从入学到毕业阶段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学生就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浪费大学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最后,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单枪匹马,未能系统的利用各项资源。
2.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手段
部分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一直以口头授课、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工作,与学生的深度交流机会偏少,同时也忽视了讲座、主题讨论、实践活动等授课形式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其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仅简单地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忽视了就业信息整合分析的关键步骤,导致辅导员传达的并不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真正需要的辅导员并不了解,降低了效率。
3.纸上谈兵,缺乏就业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应届毕业生,缺少就业经历,在开展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时,往往只能讲授一些理论教学内容,缺乏对用人单位需求的了解。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极大,辅导员缺乏就业指导能力提升的意识,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无法发挥其积极作用,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个人的就业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四、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能力提升路径
1.树立系统观念,整合就业资源
高校辅导员要提升就业指导能力,就要树立系统观念。首先,辅导员应该具有全程化的服务意识。从大一年级起,就要建立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中心的思想,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全程化就业辅导体系。在大学三年,可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进行就业指导,在大学一年级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二时就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定向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其制定就业计划,大三实习期间关注学生的实习状况和心态变化,给予职业方向的及时调整和心理疏导。其次,辅导员要善于整合资源。用好校内就业指导老师的资源,及时让指导老师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给予精准帮扶;运用好校外用人单位的资源,主动留联系方式,掌握学生在单位就业的情况,及时跟进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做好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
2.创新工作方法,实现个性化指导
为实现充分就业,辅导员们要创新工作方法。首先,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将大学三年与学生相关的资料收入其中,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指导。其次,辅导员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专业的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试,以此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分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最后,在大一时就邀请优秀的学长学姐以座谈会的形式向同学们灌输就业的观念,展示学长学姐优秀的简历,以此激励同学们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杜绝“躺平”思想。
3.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岗位匹适度
辅导员要提升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深入企业,深入基层,走到职场中去了解学生们所学专业对应的企业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进而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提升自我修养,提高学生与岗位的匹适度;其次,辅导员应多参与系统培训,提高能力、提升意识。从国家的政策导向到帮助学生个人制定职业规划,用理论指导实践进而提升就业指导能力;最后,要提升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就业能力大赛,提升应变和表达能力,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在就业优先战略视域下,辅导员提升就业指导能力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必然要求,采用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做好学生就业观念引导者,就业实践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护航者,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