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夯实思政课“力量根基”

作者:李欣雨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4-12-12 阅读量:0

【事例背景】育一粒种子,埋下希望的花

教育,是一条漫漫长路,需奋然前行,不断摸索:是一幅美丽画卷,需尽心描绘,精心撰写。行走在育人路上的我,时常观察着、惦念着、呵护着,总希望着有一天,蓝天的云能寻觅到家园,蒲公英会找到自己的玩伴,倔强的种子能够突破不再孤单。

讲好“浩若烟海、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故事,进一步厚植思政课的历史底蕴。“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中国历史历经数千年嬗变而未曾中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五千多年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精神追求已经深深刻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新时代,更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和优秀内涵,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结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充分彰显出应有的时代价值与借鉴意义。

【事例描述】软化“尖刺”,以书定性

每周一升旗的时候都能看到学生出现升旗时走神、敬队礼不标准等现象。从一到六年级此现象比比皆是,以至于很多人小学毕业后,对这方面基本概念都不清晰。因此,社会上似乎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误解,以为只要上了二年级,不管什么样子都可以成为少先队员,就可以戴红领巾了。如果严格按照标准,有的学生可能直到14岁都入不了队。这个就像是入团、入党一样,不是人人可以通过的。这些人对少先队知识的无知,也不一定就怪他们,实际上这充分说明,一直以来少先队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会要求那么严格,现在实际已经没有要求了。以至于社会上很多人会把小学生与少先队员划等号。小学生未必就是少先队员,少先队员也未必就是小学生。

我的班里有这么一个小男孩,就是这样倔强而偏执。他叫小杜,他在我的印象中,身上总会带点尖“刺”,像是仙人掌。升旗时,对于他来说似乎操场上的花花草草都极具吸引力,有无尽的探索空间,时常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时常需要专员督促提醒。

升旗礼仪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升旗礼仪知识,养成良好的升旗礼仪习惯。首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能够准确把握历史与政治的内在联系,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在升旗礼仪教育中,既要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应该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利用礼仪教育课、晨会、班队会、思想品德课等阵地由教师以较为系统的形式对学生讲授升旗礼仪知识和有关国旗的知识,如国旗的由来、国旗的象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升旗礼仪意识。让学生了解国旗知识背景下自觉遵守升旗礼仪规则。在教育课上为学生灌输讲解少先队员如何戴红领巾,如何行规范正确地队礼,为什么要有升国旗的仪式等等。其次,他们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创设情境、引导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此外,教师还需具备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将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历史和政治的同时,关注社会变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赏析关于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的文章。对于小杜这类的学生,要及时督促;了解因果后,开解疏导,鼓励督促,培养起爱国意识。

我记得我曾给小杜写过一封信,我列举了他生日这一天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然后肯定地告诉他,他的出生日期不平凡,因而他也会成为一个不凡之人。也许这样的话只能算是祝福,但我也希望这种“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发生在学生身上。他以后可能还是成为一个平凡之人,但他的求学路上曾有老师满怀真诚地祝福他,有学生的名字寄寓着家人的殷切期盼,我也从名字入手送上祝福。如“思齐”出自《论语》,“见贤思齐焉”,我也和学生的家长一样,希望她将来成为一个严于律己、不断追求进步的人;有的学生性格柔和、品性善良,我便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送上祝福,厚德方能载物。

接纳“尖刺”,因材施教。首先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然后因材施教、巧妙沟通,才能让孩子把老师的话听进去,逐渐在老师帮助下向好向上。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逐步了解小杜在家庭生活中也存在类似的状况,太过叛逆,也太过倔强,干事情拖拉,没有条理性。由于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小杜的行为习惯欠佳,在家常常听到“我家大宝最棒”类似赞美话语,对自身定位很高。所以在校每当同学们出言提示时,总会听到“我没有,是他,不是我,你们都针对我。”也能看到他急切地伸出手指认身边的人,当证据齐全被拆穿谎言时又会编出三四个版本的理由,甚至还会来一个同伴一起“是我弄得,但是他也弄了。”极其反感其他同学指出不足的同时,却能熟背班级公约,频繁找老师告状。谈起这个孩子,每个人似乎都是无奈的语气。我还把他领到办公室沟通过好几次,希望能够让其正视不足,谦虚有礼,不承想这家伙根本不买我的账,一直盯着我,什么话也不说,眼神充满“怨气”。任凭“我”使出十八般武艺,或软声相劝或严词批评,都如石沉大海。当“我”试探着问出那句你是想帮他们才这样的时候。没想到小杜的神情一下就变了,似乎是呆愣在原地,充满“怨气”的眼神出现了裂缝,透露出一缕几不可见的微光。

正如冰心所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作为班主任,我相信如果能帮助他收敛刺头,修身修心,一定能软化这些“尖刺”。紧盯缺点,只会让孩子的“尖刺”越发锋利;多寻找优点,因势利导,才能软化“尖刺”。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书以养心,以书定性”的育人模式恰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写字可助写志,修学亦能修身!在极其耐心的沟通后,我发现小杜似乎缺乏正确处理问题能力,时常选用推卸责任去保全自身,发生矛盾时总是揪着对方的错处不肯让步,玩闹时用他以为好的方式对别人,却没办法理解别人的心理。认真地倾听他回顾事情的因果,这个孩子就可以进行自我反思了,不需要老师总是说你哪里做得不对。

【事例分析】以悠悠书香养己,以拳拳之爱心育人

仙人掌,浑身尖刺,令人心生惧意,不敢接近。坚硬带刺的仙人掌,却能开出晶莹纯洁如锦缎般的花朵。它不会偏偏在春天与群芳争艳,更不会在秋季结满果实炫耀自身,偷偷窜出一段枝芽,乘风而上,向阳而生。

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等各种场所都有“边界。”无论是和亲密的家人相处还是和同学、老师、朋友相处时,都要互相尊重彼此的边界,当对方在专注做一些事情时,要保持安静,不有意打断对方。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时,常常换位思考融“心”共情,时常走进他们内心深处,因他们故事触动心灵而落泪;时常在陪伴中鼓励时融入鞭策,不难发现在传递爱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懂珍惜与感恩,知道努力与奋进;也时常是学生情绪乌云满天而来,常炼“三心”内涵,帮他们拨开云雾见笑脸而去,这正是激扬生命乐章的教育故事。教育1次能管100次的,才叫教育。卢梭有言:“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优秀更远。”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认可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激励、极大的鼓舞。让我们用心去做教育,让快乐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是祖国花园里的一朵花,但花种各不相同,有些小花还会带着“尖刺”,这就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和真挚的情感去接纳、软化、抚平“尖刺”,培育好每一朵独特的花,如此才能培育出“百花齐放”的大花园!在漫漫教育之路上,我们更要始终肩扛重任、怀抱理想,永远记住那句“以悠悠书香养己,以拳拳之爱心育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劲松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