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班里有个调皮的男孩,且叫他张同学。他上课经常走神、爱说话、喜欢在书上、本上画地图;课间喜欢和其他同学追跑打闹;经常不交作业,或者忘带作业,即使偶尔交了作业往往也是不符合要求——要么写错了章节,要么没写完,要么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就这么一个顽皮、不守规矩的男孩儿,有一次做完值日之后和我聊天,当聊到他的弟弟、他的妈妈,孩子有些激动、到后面甚至号啕大哭……
后来与孩子沟通,听他“诉苦”后得知——他有个弟弟,比他小7岁,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弟弟挺可爱的,他和弟弟玩耍、互动的也挺好。后来上了初中,妈妈经常拿他和弟弟进行比较,老是夸弟弟,经常骂他,还告诉弟弟:“千万不要像你哥哥学习!整天丢三落四的、不好好学习!”妈妈甚至有时候做了好吃的,只给弟弟吃!说他不好好学习,不给他吃。暑假出去旅游,也是只带弟弟、不带他。他觉得妈妈不爱他了!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亲生的。
【解决问题的过程描述】
我先是与孩子共情,告诉他老师特别能体谅他的感受,换作是我,心理也会不舒服的。然后引导他,当自己心里特别不舒服,甚至非常伤心的时候,可以尝试把自己的情绪、感受表达出来。例如,现在和老师沟通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我还建议他可以尝试和妈妈好好谈一次,告诉妈妈自己的感受。他当时就拒绝了!说道:“还是算了吧!我说什么她都觉得我是在找借口。我即使努力学习了,她也看不到。哎……那还不如摆烂!”这一刻我才明白,原本挺聪明的他,为什么在学习上会那么不上心,没有动力。
第二天,我主动联系了孩子的妈妈,询问了孩子在家的表现、问到孩子和弟弟的关系,以及她与两个孩子的相处。妈妈也是毫不避讳地告诉我:“我觉得老大到了初中后更加叛逆了,不听话!即使答应了会做的事,也会落实不了!我对他真的很失望!有时候就控制不住地对他发火。”当我告诉他昨天值日后,孩子和我聊的内容,他妈妈在电话那端出现了几秒的沉默,似乎很是惊讶,然后感慨道:“我可能确实对他过于严厉,忽略了情感上对他的关注和照顾。好吃的不给他吃,纯粹是开玩笑说的,怎么会真的不给他吃!但是,我会找机会好好和孩子沟通这个问题!也会注意改变自己的态度。谢谢老师告诉我这些情况。”
我后来又和孩子妈妈表达了我的一些看法。目前,不少家庭在二孩到来之后,老大因为受到忽视、感觉不被父母疼爱而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极端行为。张同学到初中后的一系列不太好的表现,与他认为在家里受到忽视、感受不到妈妈的爱有很大的关系。希望家长多换位思考,多理解老大的不容易——他之前都是家里的“唯一关注点”,自从老二的到来,他“失宠”了,不再那么受关注,甚至是受到冷落和忽视,老大的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他也需要时间去适应、去调整。家长更是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有意、无意地做一些事儿或者说一些话,让老大觉得自己“不被爱”了!青春期的孩子也更加敏感一点,他或许不说出来,但是,不代表他心里没有想法。心中的不满、怨气多了,孩子在学习上自然不能全力以赴,甚至会故意做出和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的事情!
在与家长深入沟通之后,或许是家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对孩子的态度转变了,我发现张同学在学校的表现也变了:他课上学习更认真了,课间不那么闹腾了,作业大部分也都能按时上交了。最主要的是他整个人都变得乐观、有活力了!他多次主动要求留下来帮着班里做值日,而且,干活非常卖力!我也是有机会就表扬他,鼓励他。
又一次做完值日后,我问他妈妈现在对他怎么样?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笑着说:“现在挺好的!原来她也是爱我的。我之前误会她了。”我又趁机教育他:“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爱你呢?!他是爱之深责之切啊!有了弟弟后,你妈妈或许有时候会忽略你、或许有时候着急了,说话没顾及你的感受,但是,你妈妈永远都是爱你的!即使有了弟弟,你仍然是那个不可或缺的大宝贝!同时,你是一名初中生了,你有时候也要替妈妈着想,适当地帮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着照顾一下弟弟。当哥哥的也要像个哥哥的样子!”他开心地告诉我说:“昨天我还给弟弟辅导功课了。”我一边欣慰地笑着说“行啊你”,一边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上面的故事中,张同学的表现是典型的二孩家庭中,老大因为得不到父母足够的重视和关爱,从而自暴自弃,甚至故意做出违背父母意愿的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一方面做孩子的工作,告诉他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更好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诉求或者不满;另一方面做家长的工作。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不良的表现源于对父母的不满,那么父母一定要先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还要采取行动、修正自己日常生活中对老大忽视的情感和不当的言行。当父母改变了,孩子的正常需求得到了重视和满足,他的学习生活也就逐渐步入正轨,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好!
面对二胎,甚至三胎家庭的增多,家长有意无意对家中老大的忽略,导致相当一部分家庭的老大或多或少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行为表现上的失常。张同学的故事一定不是个例!它警示家长们要关注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关照老大的“心理落差”,要给足他们“爱”,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多关注和了解问题学生背后的故事,要明白他们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我们也要重视对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关注和引导,重视他们的身心健康。做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情感的润滑剂!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