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要想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必须有“爱心”这把钥匙。
【案例背景】
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如约而至,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不再是学生的身份,而是以教师的身份来到校园,带领着五三班38名同学开展本学期的学习。初次站上讲台,看着下面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想象以后我将带领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我的内心既快乐又激动。但好景不长,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地暴露显现,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每天帮他们处理问题、解决矛盾让我焦头烂额。其中最让我头疼的孩子是小宥。
小宥是一个气性很大的孩子。在我接手这班之前,原班主任跟我重点强调了一下他,说他就是脾气大,不会惹出什么大事来,是个纸老虎。但经过短短3个月的相处,我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案例描述】
小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有一点不顺他的心意,他就会扔书、踢桌子、踢门去宣泄自己的不满。如果这时有哪个同学从他旁边经过,他会恶狠狠地盯着他,骂他,攥着笔威胁对方等。甚至有时,在我与他谈话时,哪句话没合他意,他会狠狠地踹讲台,朝我扔东西。
虽然他每次事后都会找我道歉,说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但我也发现,当他生起气来什么都不管不顾,情绪平稳之后他能自己想明白,但他只会和老师道歉,从不和同学道歉,这导致很多同学都怕他,不想也不愿意与他深交。我时常借着他情绪平稳时不断地敲打他,也积极地与其家长联系沟通。但由于他的家长都在国外,也无法和孩子进行直接的沟通,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后来有一天的大课间,小宥原本在和同学玩“相扑”,本来玩得好好的,但小宥连输两局之后便有点生气了。他面红耳赤哼哧哼哧地喘着粗气,和刚刚一起玩的玩伴扭打在一起。我看到时,他们互相掐着脖子,周围围了好多同学围观。我赶忙去拉,周围的孩子拉住我说:“老师,别去,他生起气来老师都打。”我虽心怀忐忑,但为了保障每个孩子的安全,还是去拉,其他同学也纷纷帮忙,倒是非常容易就把两人分开了。我让两名同学都冷静冷静,平复心情。两人都点头了分别往不同的方向去了。
正当我刚松了一口气,就看到小宥不知道从哪里捡到了一个铁片,追着那个同学打。还好那个同学体力略胜于小宥,没让小宥追上。我让其他一名同学告知那名同学躲到班中,我则去追小宥。当我追上小宥时,他丢失了目标,但往教学楼方向走。我去拉他,他甩开了我,来到了楼梯旁边的储物间,狠狠地踹储物间的门。我赶忙去拉,但他再次狠狠地踹门,这时门上的玻璃“哗啦”一下全碎了。他也意识到闯了大祸,捡起一大块玻璃就要往脖子上划,往肚子上扎,说不想活了。
我不断地劝说他并承诺会帮着他一起想办法,让他放下了玻璃,来到了空教室之中。他泪如雨下跟我哭诉说同学不喜欢他,爸爸妈妈天天打他骂他不爱他,今天把玻璃打碎了,他爸爸会打死他的,还不如现在就死了算了,反正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我先倾听了他的诉说,然后根据平日里了解到他的兴趣爱好,带他思考平生还未完成的心愿找寻活着的意义。等他情绪稍微稳定了一点,我才和他谈论关于玻璃损坏的这件事。我告诉他,这件事我一定会和他的爸爸妈妈说,但他可以表明态度,承认错误,用自己的零花钱赔偿这块玻璃,承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他同意了。最终在家长与我的共同教育下,小宥因为犯错而想要自杀的这件事告一段落。
但小宥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收敛脾气,依旧常常与同学产生矛盾,让我倍感无奈。
【案例分析】
通过近三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小宥同学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自暴自弃;性格方面骄纵霸道、暴躁易怒。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家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与原班主任以及小宥妈妈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小宥的爸爸妈妈长时间在国外工作,小宥是由姥姥带大的,姥姥对小宥极为宠溺放纵,他想要什么都会被满足,这也就形成了小宥如此骄纵的性格。
爸爸妈妈从国外回来时,每次当小宥犯错,小宥爸爸都会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因而小宥产生了爸爸妈妈不爱他的错误认知,每次犯错他都很害怕被告知爸妈。并且他害怕爸爸的同时,也在学校与人交往时模仿爸爸的行为,一旦不合他心意就踹东西、扔东西,威胁恐吓其他的孩子。
2、同学的排斥
小宥在班里总是很显眼,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三年网课,同学们没有很直接的接触,与同学们小打小闹,没有产生过很大的矛盾。但他骄纵霸道的性格其实惹得不少同学都心中不快过。这两年恢复线下课,同学们直接的接触,使得之前埋下的矛盾的种子也慢慢破土发芽,许多同学看到他这些行为,害怕他,也不愿意与他交朋友和他玩。作为一个十岁的孩子,不被群体所接纳,没有朋友,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
【解决问题的过程描述】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小宥骄纵霸道、暴躁易怒的性格,追根溯源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这也使得他与同学相处产生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宥进行了引导教育。
1、深入交流,打开心灵
由于小宥在生气时不管不顾,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所以每次我都先让他平复心情,在他情绪稳定后再给他讲道理,进行教育。虽然我很年轻,教育经验不足,但同时也因为我很年轻,共情能力很强,小宥很愿意与我倾诉他的内心,让我清楚他的内心所想,这也更利于我与他交流沟通。我时常根据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情况讲述一些真实事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好,以及对其他同学产生的影响等。
2、深入家庭,家校共育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改变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首先,我先和长时间陪伴小宥的姥姥进行了沟通,反映了孩子的情况,并向姥姥提出:“不能过度溺爱孩子”,帮助姥姥提高思想认知、转变观念。其次,我和长时间在国外工作的小宥爸爸妈妈联系,提出:“孩子已经长大进入青春叛逆期,不要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所幸,小宥家长都是很明事理,很配合的家长,他们时常与我交流,慢慢转变观念,与学校形成合力。
3、鼓励为主,循序渐进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改变都是长时间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我时不时地与小宥谈心,赠送给他了一个“发泄球”并制定了小目标,与同学产生矛盾,先冷静,捏发泄球也好,找老师倾诉也好,找个没人的地方平复心情也好,但是不能威胁同学、打同学。
近期我发现,他与同学产生矛盾的频率大大降低。虽然还是会和同学产生矛盾,但他不会像之前一样直接上去就踢同学、打同学。近期小宥就发生过两次矛盾,一次与四年级的同学产生矛盾,他不像之前追着他们跑,骂人打人,而是找到了四年级那个班的班主任解决矛盾;另一次与班里同学产生矛盾,同学们都害怕他像之前一样,但他只是一个人去操场冷静了。这两次我都在他心情平复后及时地与他再谈心,表扬他能够收敛自身情绪,鼓励他继续努力。小宥自身是想改变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的,通过不断的交流,小宥能够直接感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怀,也有了做出改变的动力。
4、设置岗位,融入集体
小宥不太喜欢参加班级的劳动,如做值日,送饭桶等,这也导致其他同学对他意见颇多。我设置了志愿岗位,让小宥每天出操、放学前监督其他同学清空桌面。他对于老师要求他做,其他班级管理者要求他做的事都很抵触,但给予他这么一个权力,让他也“管理”其他同学,他便积极了。并以这去约束他,他便十分乐于为同学,为班集体服务。这也能让其他同学接纳他,喜欢他,愿意与他交往。
【总结与反思】
世间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着,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孩子是不断成长的。所以其实对于小宥这学期所产生的这些棘手的新问题、新状况,我积极勇敢地面对,不断地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小宥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爱。
通过我和小宥家长的共同努力,小宥是有进步的,他努力地控制自身脾气,积极地为班集体服务,融入班集体,大大减少了与同学产生矛盾的频率。当然,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会时时关注他,坚持做他的倾听者,同时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让他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关心、理解、包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用爱才能使孩子信任老师,敞开心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和对班级的热爱。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