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案例
我曾经教过一位教师的孩子,该生在学习方面表现极差,不仅基础弱,而且不肯学,心思全在看闲书、玩游戏上。多次与家长沟通,但其非常叛逆,甚至以割腕相威胁,家长不敢再管教。多数老师认为他不可救药,形容他是“灰堆里的豆腐”。
该生的优缺点:散漫,任性,无拘无束,没有好的习惯;但他情商很高,会与各类人打交道,人缘好,聪明,有胆量,有是非观点。
如何来教育好这样的像“灰堆里的豆腐”的学生呢?
我是这样做的:主动接近他,用生动丰富的事例给他讲父母为他的成长付出的辛劳与代价;讲拼搏与享受的关系;讲男子汉要有骨气、顶天立地的道理……帮助他树立荣辱观,激励他做有志气、别人看得起的好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还经常布置他做些工作,鼓励他发挥自己优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当他做了好事、有了进步就大力表扬他,让他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增强前进的动力。由于他与我家孩子年龄相仿,我还主动约他和我家儿子一起打篮球、看书、出游,增进情感和向师性的同时,通过同龄人的正向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品行。在学习上我不厌其烦地面授、一对一辅导,并让好同学与其结对子进行帮扶。很快,他有了进步。
二、理性分析
1.转变差生对待学习的消极态度与冷漠情感。差生在学习方面的落后不是偶然的,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诸多方面消极作用的总和。他们视学习为一种额外负担,似乎知识内容与他毫无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没有或很少有学习愿望,把学习看作是深重的劳役,对学习不感兴趣,表现出消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求知欲;在课堂上觉得枯燥乏味,对学习活动过程漠不关心,也不期待从课堂上得到愉快的体验。
2.端正差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即确定良好的学习动机。如果差生没有确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没有学习的愿望,没有觉得学习是一种需要,没有感到学习活动对生活的意义,那么一切都是无济于事的。
3.激发差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这种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乐学”。
4.开展差生学习方法指导。在差生学习指导中,不仅要使他们爱学,还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即“教学生学会学习”。实践证明,教会差生学习,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源泉。差生的学习兴趣是靠学会学习来培养的,差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加入集体的学习过程,才能感到进步的快乐。
5.培养差生成功感。差生之所以对学习抱冷淡消极态度,往往是由于学习上长期饱尝失败的痛苦所致。因此,必须培养与智力活动相关的成功感。如:课堂上先提问差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课下,针对不同差生的学习基础,给每个人编写不同的作业、练习题,采取允许差生不断补充改正的方法进行评分,让每个差生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让每个差生都直起腰来走路。经常利用表扬来树立差生的成功感,不断发现其闪光点,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
三、工作反思
1.关注引导
主要是指对后进生的引导。就是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对某同学或某些同学进行特别关注。关注包括给予各方面的帮助,观察发现他或他们的变化,并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
2.表扬引导
表扬是对受表扬者的肯定、赞扬和鼓励,同时又是对其他人的号召和督促。表扬对于争胜心、表现欲极强的青少年来说作用更大。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进步,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教育和引导,也是对全班同学的教育和引导。
3.方法引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管理自己,在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引导”正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要自觉地转变角色,变禁锢学生的管理者、说教者和主宰者为放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引导者。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首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