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新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要求全国各地9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的实施,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追求;是与时俱进助力“双减”及“五项管理”,为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目标重心转移而做出的伟大决策。修改后的新《制度》有如下新意:
一、进一步明确权责和责任主体
《制度》明确指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管理财务工作,对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强调了中小学校财务工作是由校长在党组织领导下具体开展,并对其负责。财务主管人员应当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深度参与学校重大建设项目、重要办学资源配置、重要资产处置、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财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掌握财会和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制度》强调,“中小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以及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二、大力提倡节约
《制度》三次提到“节约”(较旧《制度》多了两次),这是我国在当今全球经济疲软大环境影响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批示的集中体现。《制度》第三十二条谈到,中小学校支出应当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当然,节约不能只靠财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依法行事来实现,其根本还是在于加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管理,从源头抓起。诸如节约一滴水一度电,按需用餐,爱护公共财物,垃圾分类回收,双面打印公文,采用墨水钢笔写字,电子信息化办公等,从日常小事做起,日积月累成果不可估量。同时,大力提倡厉行节约也是学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三、特别关注民生
《制度》第十条对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做了详细规定,食堂是与学生及家长直接相关的最大民生问题,伙食费取之于民必须完全用之于民。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听民声,察民情,谋对策,身体力行为全党表率,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制度》规定中小学校食堂财务必须设立专账,定期向学生、家长及社会公开,另外,中小学食堂不允许盈利,所有家长交来的伙食费必须全部用于学生就餐服务,包括中西部营养改善计划国家专款补助一并发挥效益,不能挪作他用。
四、强调利用信息化管理学校财务
《制度》第九条强调,中小学校应当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学校财务活动。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办公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信息化办公优化了办公程序,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协同办公,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纵横向信息沟通交流,方便上级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对中小学财务工作的实时监控,把控并避免风险点的出现,从源头遏制错误发生。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结合中小学校特点,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新《制度》的实施,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大力宣传和积极推进。全国各地应以区县域为单位组织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财务主管领导、会计、出纳及学校相关监管处室领导等人员参加培训,解读新名词和具体操作方法,提高运行效率。中小学内部也要分批次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学习,可以分学校支部委员会、学校后勤处、审计(经审)处、校委会、行政会、教职工大会等批次进行培训学习,形成人人懂财务,人人抓财务,人人管财务的良好生态。另外,学校相关人员还应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的学习,形成内行人做内行事,内行人管内行事的良好局面。
2.完善监督机制,全面加强监督
不少大的中小学校均设有审计处,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实时监督学校财务运行情况。一些尚未设置审计处的学校,应由学校工会牵头,组建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小组,定期开展审计工作。为保证学校财务工作良性发展,学校审计处或经审小组等机构必须健全组织结构,完善人员及设施配置,进一步明确责任,严格履职,工作到位,按期定时开展工作。在审计过程中要心无旁骛,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去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促进学校财务工作向前迈进。必要时可以开展校际财务交叉审计,开展互评和经验交流,扬长避短,形成区县域内中小学财务工作的绿色生态。
3.严把出入口关,做到脉络清晰
无论是财务领导、主管人员还是会计出纳都非常清楚,财务工作虽千头万绪,但归结起来就是“入口”与“出口”的问题,只要把好这两个关口,理清出入两条线,做到账实相符,财务工作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上级财政拨款、自主性收入、学生伙食费及课后延时服务费、社会捐赠、新购置的物品、新建的建筑物等款项为“入”,支付的职工工资福利、水电气费、差旅费、学生资助、采购支出、教职工课后延时服务费、物品损耗等款项为“出”。“出”和“入”互不混淆,口径一致,及时入账做账归档,学校财务工作就能更加精简。
4.坚持实事求是,守住财经纪律底线
涉及财务的领导及管理人员、业务人员,除了要了解掌握相关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严守财经纪律底线。要坚持开源节流,以厉行节约为出发点,守好“钱袋子”,不乱立名目套取公用经费以为私用;不巧立名目打“擦边球”擅自增加职工福利待遇。对一些大额支出、采购及项目建设等要形成方案报请学校支委会(校委会)讨论定夺,并向行政会、职工大会公开,事后公示。严把支出的合理性和程序性,签章分离,签字人员要齐、意见要明,保证票据合法有效,且能追根溯源。
总之,在新《制度》实施过程中,经手学校财务的相关人员除了要积极学习,领悟内在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展工作外,还要摒弃私心,本着服务师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理念,一心为公。惟其如此,学校的财务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党建工作及教育教学等其他工作服务,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方平,重庆市忠县白石中学校副校长,重庆市高级教师、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