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融聚四力,点燃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原创:宋奕云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3-08-07 阅读量:0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提出了“党建赋能,思政铸魂”的工作方针,调整宏观架构,以党政办为圆心带动学校五大中心,多措并举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形成了“四融聚四力”的党建品牌,激发了党建工作新活力。

一、党建融入队伍建设,凝聚教师发展内驱力

(一)加强政策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二十大以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自觉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十四五”发展蓝图,精心谋划学校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强化党建引领,助力专业成长

举办“誉满杏坛,星耀联中”颁奖典礼,表彰年度优秀教师,引导教职工争做“四有”好老师;开展党员教师“双向培养”结对活动,把教学骨干培养成优秀党员,把普通党员培养成教学骨干;成立名师工作室和学术委员会,强化名师引领作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党建在青年教师自我成长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系列培训、团建、课堂大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三)开展党史学习,筑牢初心使命

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活动,通过党员讲党史、主题党课竞赛活动传递红色故事;将党史元素融入集体备课、学科教学和试题命题,传承红色精神;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送党史知识,传播红色文化。党史学习让全校教师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让“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党建融入教育教学,凝聚学生成长行动力

(一)筑牢课程底线,厚植红色信念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了“五彩石”课程体系,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展,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厚植学生理想信念。

(二)整合课堂教学,贯彻育人使命

学校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开足开好“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思政课程”与“课堂思政”的稳步推进,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列入教学目标,融入教学环节,归入教学评价,落实在教师的备课与授课中。

(三)推进三化联动,擦亮成长底色

学校将党建思政工作融入各类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序列化,结合传统节日和学校的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读书节,梳理每月德育活动主题,形成序列化的活动体系。实践活动丰富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将思政教育与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志愿服务充分融合,培养学生优秀品德、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班团活动常态化,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定期开展班团队活动,以党建带团建、队建,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党建融入学校文化,凝聚党建领航向心力

(一)校园环境营造爱党文化氛围

党建活动室新增“党的光辉历程”,时刻警醒党员教师牢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电子屏每日播放党史,课间播放红歌,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在电子班牌中亮出班级党员教师团队,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校园行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坚持每日升国旗,全员唱国歌等日常教育,形成行为文化,优化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意识和行为养成;创编校歌《联中好儿郎》,开展了师生红歌比赛,用歌声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挖掘燕大抗战时期在华美女中办学的校史,以校史讲党史,培育民族精神。

(三)校园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认真梳理学校文化图谱,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核,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修身自胜 报国利民”的校训内涵和“感恩·责任”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将情怀厚植学生心底,让他们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四、党建融入家校共育,凝聚为党育人协同力

(一)建机制,改善家庭教育

学校采取“活动有场地、上课有教师、学习有系统、管理有方法”的“四有措施”,推动家庭教育常规化;通过健全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工作保障、突出队伍建设等措施,推动家庭教育常态化;丰富活动载体,开展“小手拉大手”“家长志愿者”等多样化活动,推动家庭教育多样化;搭建“社校、警校、医校”三大联动平台,家校社联动,不断增强家庭教育的协同性。

(二)开课程,促进党员示范

学校本着平等尊重、自主自愿的原则,以示范引领、共同提高为目标,成立党员家长讲师团,结合教育特点及家长职业优势,开设了规范、科学的家长校本课程,并形成了一大批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家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群建,走出学校和家庭,深入教育落后地区,帮扶困难群众,为西部教育发展贡献联中力量。

(三)铸党性,培养志愿精神

学校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成立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学生分队常态化开展“护环境讲卫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家长和学生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助力社区发展;成立“爱心平台”,援助困难群体,为他们提供物质帮助,送上党的关爱。

(作者系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