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温暖、期待、赞美——中小学党务工作者网络培训班学习培训感受

作者:杨宁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5-06-30 阅读量:0

2024年12月13日,我参加了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小学党务工作者网络培训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等。下面就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全国教育大会犹如一盏明灯,为全国教师发展规划清晰路径,指明方向。身为深耕一线的教师,我深入研习会议精神后,内心满是感触与思考,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使命荣光,也是对今后教育教学实践有了新的展望与规划。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杨绛先生说:“这世上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你给我一颗糖,我会给你小蛋糕,你拉我看星星,我会带你晒太阳。”人和人都是互为镜子,你待我如何,我便待你如何。所以我认为,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热爱。关于这场双向奔赴的热爱,我有四点想和大家分享。

一、用童心理解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一直提倡要理解学生,就是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居高临下的去思考学生的问题。人可以失去童年,但不能失去童心,我们应该怀着一颗诚挚的童心,能蹲下来一起和学生去面对这些问题。感受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他们这么说这么做能反映该年龄段学生的内心想法。始终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和立场出发思考、处理问题。他们会从心底认可你,相信你所做的哪怕是批评也都是为了他们好,这时教育就有分量了。

二、用爱心温暖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获得了一个权威的地位和可以“爱”学生的资格。但是,“爱”这个词语真是一个最具迷惑性的词语。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爱”到底是什么呢?

有的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但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中会发现爱只停留在口头,停留在表面化,并没有真正用内心去关爱学生。而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要用真爱去感染学生,并且把爱落实到实处。亲切的呼唤学生的名字,细心的为学生整理衣领或红领巾;经常与学生谈心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他们制造一些小惊喜等。

三、用耐心期待学生

所有的孩子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进度学习。孩子就像一个个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那些晚开的花不是不想开,而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他自然就会开放的,所以晚开的花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关爱理解和宽容。

四、用赞美赢得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曾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作为教师,我每天提醒自己:一定要先微笑,后开口;先表扬,后批评。我会找到合适的契机进行表扬,一方面是从言语上的激励,比如:“你的答题思路十分清晰”“你的字迹真漂亮““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今天的状态真不错”“你今天的笑容真好看”等。另一方面是物质上的激励,在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绩时,奖励一些小礼品。我从不吝啬自己的甜言蜜语和“糖衣炮弹”,这也让我成功地成为了孩子们的朋友。

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继续边学边做边修正,和学生共同成长,因为我始终坚信:一个不再成长的生命,是无法去影响那一个个正在成长的生命的。就让这场双向奔赴的热爱点亮每一位学生,照亮他们人生的夜空。

(作者单位:塘沽上海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