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模式怎样创新——沈阳大学虎石台附属实验学校变革记录

作者:王占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07-10 阅读量:0

 沈阳大学虎石台附属实验学校是一所集2所小学、1所完中于一体的区属公办性质集团化实验学校,拥有全新管理机制。该校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大胆实验,在创新育人模式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新机制激发新活力

去年6月,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政府和沈阳大学签署学校托管协议,将沈阳市沈北新区2所小学、1所完中委托沈阳大学管理,学校的管理体制为校长负责制,校长和管理团队由沈阳大学委派。沈阳大学党委书记李继安认为,沈阳大学与沈北新区人民政府联办附属实验学校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域产业振兴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区校合作,可以借助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使虎石台地区教育质量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沈北新区区委书记金志生指出,区校合作可以将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办学方式在沈北新区落地生根,也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

按照这一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联动、合作共享”的原则,附属实验学校借助大学优质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据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海介绍,学校建立了沈阳大学教育实践基地,邀请大学知名教授为教师定期开展教育教学培训,助力师资培养、深化教学研究;选拔优秀的教育硕士研究生担任学校学科助讲教师,既帮助学校主讲教师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也锻炼了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借助大学教育资源,在学校开展美术和体育特长生培训计划,助推学生特长才智的发展。

学校将沈阳大学“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办学理念移植并渗透到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新模式创造新亮点

合作办学一年来,附属实验学校先后与沈阳大学师范学院、沈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等大学机构通过共建机制,将大学优质教育资源融入中小学校园,努力构筑从小学到高中一体化培养的育人新模式。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利用丰富的专家资源为附属实验学校培训师资;附属实验学校教师可以参加师范学院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董海认为,这些活动一方面促进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合作共建也拓宽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的地域和空间,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师范学院学生职前职后的零对接,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目的。

附属实验学校与应用技术学院合作,通过共同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科学技术服务、生态保护等活动,帮助学校建立各类人文社团、艺术社团,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双方共同开展友好年级、友好班级、友好团支部等共建互访活动,加强双方学生交流;应用技术学院选派优秀大学生为附属实验学校学生开展学习方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邀请优秀中学生体验大学生活,帮助中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和成才动力。

附属实验学校与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合作,关爱农民工子女及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为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疏导,建立特殊儿童成长档案,并跟踪回访。

新评价提升“心”素养

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质量监控、反馈、诊断、激励等作用,是教育人才观、质量观集中且直接的体现。为此,附属实验小学以低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改革作为实验的突破口,将“一张卷子定乾坤”的评价方式改为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学校依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在评价中构建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

从评价形式看,学校将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将口试、笔试、操作实践相结合,将复习与评价相结合。在试卷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即听、说、读及实践操作等方面的综合性评价。同时,在试卷中增设了对学生书写的评价环节。

“我们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既关注知识的获得,又关注情感的发展和各科能力的培养。”董海认为,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家长、教师正确认识孩子,增强了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己、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成为教师改进教学的反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