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成就教育新生态

作者:贾宏永 赵连安 来源:中国教师报 发布时间:2017-08-10 阅读量:0

 推荐理由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幸运的是,河南省原阳县阳光中学找到了撬动学校发展的“支点”——微创新,他们把原本日常化、碎片化、大众化的教育教学元素通过整合、改造、创新,融合在学校的课堂、教研、培训中,形成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河南省原阳县城关镇,有一所以留守儿童为主的寄宿制农村中学。2012年学校开始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之后,学校的“命运”发生了深刻改变,这所学校就是原阳县阳光中学。

阳光人在导学案设计、课堂模式、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微创新,成就了阳光教育的新生态。

微创新一:从常规导学走向个性化导学

学校为了改变传统导学的大众化、无效性问题,有计划、有策略地进行教材单元整合的个性化导学探究,进而提升导学的有效性。

以七年级普通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为研究案例,教师在调查时发现,这个班级里不会找最小公倍数的有9人,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没有掌握的达12人,不会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的高达14人。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借助一道精心设计的涉及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多个数学知识的典型方程,让学生在做题中掌握相关知识,并实现举一反三。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整合。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等5个概念和不等式性质一课时;不等式、不等式组解法各一课时;规范做题步骤及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组)一课时;不等式相关题型拓展一课时。

在阳光中学,由问题出发再拓展到教材的整合已成为学校研究的常态,但具体到一节课,个性化导学案如何编写?学校导学案设计分为范例、仿例、重点突破、独做、拓展、学一退三清单等六部分。范例是指精选典型例题,把解题步骤及演草纸书写的内容详细呈现,便于学生自学;仿例是指借助范例中的例题模仿、合学完成学习任务;重点突破是指点、学、展、练,采取的仍然是仿做与独做形式;学一退三清单是指在学习中用到的方法用顺口溜等形式呈现,供学困生参考……这种导学案的编写方法,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在实践中,教师还摸索出建模思维导学法,即各学科解题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先建模、再用模、后固模。比如政治学科回答某事物的“重要性”时,可先说该事物事关××利益,关系到我国……再写“意义”,这有利于维护××合法权益,体现××国策、战略,最终实现和谐稳定、公平正义。

另外,学校还研发出举三反一、核心环节强化训练、题组训练、分总训练、举反例完善思维等8种导学法,并借助“导学八法”实现了从常规导学走向个性化导学。

微创新二:从学科课型走向课堂结构模块

为了优化、完善课堂流程,阳光中学进行了重构课堂结构的系列研究。仍以七年级普通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

课堂环节一为即兴导入,引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主题;环节二是借助解一道涉及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多个数学知识的典型方程,初步完成对知识的了解;环节三是将本题“大于号”换成“等号”,让学生仿解,并对学生阐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相同;环节四是当学生做到如-2x>-4的例题时,教师点拨、拓展系数是正数、负数、变不变号等解题思路;环节五是围绕解不等式系数化“1”这一关键点,教师精选左右两边分别是整数、小数、分数,同时未知数前面有正有负的8道小题,采取仿做、独做形式,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本节知识,另一方面对有理数乘除进行系统复习;环节六是同时出示4道含有分母或括号的不等式,实现强化练习。

在课堂尤其是自习辅导课上,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区:独立完成区、合作讨论区、教师辅导区。教师重点对学习知识“欠账太多”的学生进行辅导。重构课堂结构划分为三个区,就是要点燃、激发、唤醒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阳光人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创造性建构课堂合作学习的6种基本模块:一是识记、帮扶、检测模块,二是理解、探究模块,三是掌握、运用模块,四是分层要求、合作分享模块,五是互教互学模块,六是混合式分区自选模块。

在互教互学模块,各小组成员依照导学案自学,这个过程中教师分配各组重点研究的问题,每个小组确定2、3人作为问题的解说员,轮流为全班没有学会的学生讲解,其他学生哪个问题没有掌握也可以到负责该问题的小组进行学习……

几经探索,阳光中学的课堂教学终于从固定的学科课型走向了课堂结构模块,进一步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优化。

微创新三:从专家培训走向同伴互训

阳光中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每逢假期都要组织教师集中培训,从邀请专家的“走进来”到外出研修的“走出去”,虽有获益,但专家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与学校实际有距离,不便于一线教师的操作。为此,学校提出要从专家培训走向同伴互训。培训方式的转变,让教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旁观者变为实践者。

以语文学科同伴互训为例,在全校公开选拔语文学科校本教研员组成讲师团,并承担以下任务:将语文课标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研究性学习总目标结合校情分解到中学阶段的六个学期;以实例说明课标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实例说明课后研讨与教学设计是如何落实单元目标的;以实例说明如何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详细、具体、可测、分层的学习目标;以实例说明如何将知识导学案转化为思维导学案;找到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古诗词阅读的中招考点、题型研究及答题规律……

建立全校教师合作、分享机制。以写作课为例,七、八、九年级共同研究作文写作手法、结构、语言训练分解体系;以单元为整体,多角度研究教材、分解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并达成行动共识;研究成果在全校进行展示,并接受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答辩和建议。

成立教师研究共同体,在日常的同伴互训中分模块、定主题。以某一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学生在课前学习了哪些相关知识;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哪些,并厘清重点、难点、易错点;以案例说明如何将知识导学转化为思维导学;这样的课时安排体现了怎样的教材编排意图……

微创新四:从因果研修走向果因研修

阳光中学在课改初期,关注怎样教比较多,而忽视了教什么。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制约着导学案的编写质量。为此,阳光中学的教师提出了从因果研修走向果因跨学科研修的转型思路,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让教师出试卷,倒逼教师读教参、说课标。教师通过读教材列出单元目标清单,再编制一份单元测试卷,并让教师说出试卷编制的结构、题型、分值,尤其要说出选题的理论依据。层层深入,以此促使教师熟悉教材、明确课标,学会科学地检测验收学习效果。

让教师学会跨学科整合教材。让语文教师上一节有语文味的数学课,即能够把数学课本中的章节当作说明文,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说明文的方法读题,也让学生体验到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重要性;让理化生教师共同研讨、相互配合,如化学教师运用分子、原子运动的知识讲授物理学科中的内能,这样就能讲得更透彻,且一举两得;让语文、音乐、美术教师同上一节课,探究三类语言在课堂上的转换,让学生体验怎样运用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美术语言表达同一件事。

让优秀教师谈失败案例及如何改进的策略。优秀教师或班主任谈一谈教学中最失败的一节课或者班级管理中最后悔的一件事,分析当时为什么会那样做,假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会怎么处理,以此警示其他教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让专家协助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前是请专家授之以鱼,如今的做法是开放一个渔场,在专家的帮助下让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路径和方法。

运用问题招标认领分享机制。以年级为单位,分学科汇总、归类上学期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研究课题。学校鼓励教师个人或团队认领课题进行研究,对作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对可行性研究成果在全校推广使用。

让教师学会换位思考。一是让年龄大的教师谈谈被当作“差生”的经历、感悟;二是让学生当教师,让教师跨学科当学生,全程体验上课过程;三是让某一学科教师上一节较难的课,其他学科教师当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教师会懂得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会、乐学、会学。

阳光中学的教师们就是这样,将校本研修做真、做实,在研修过程中成就自我,助推学校课改走向深入。

微创新五:课题研究从“高大上”走向“真实小”

课改初期,学校盲目追求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但多数课题研究不是一线教师所遇到、所需要的真问题、真研究。为此,学校提出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室即研究室、教师成长即成果”的新校本课题研究思路,立足真、实、小的解决真问题的微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如何解决课堂上优等生“陪学”问题?何谓优等生“陪学”?课堂表现为:一部分学生读书、做题比其他同学稳、快、准,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后就等着、看着、闲着。尤其是在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上,教师所授内容他们早已掌握,如果再继续坐着、听着就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研究出许多破解策略。课堂上,教师让优等生自行“加速”,即可以多读、多看、多想、多做;针对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可设计并要求优等生同类题、拓展题多做、多练;针对同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为优等生“加餐”,加大难度训练;在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上享有“特权”,即遇到自己会的内容可以不听,可自行钻研别的学习内容,见缝插针实施自己的学习计划。

不仅如此,阳光中学教师就如何解决学困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走神、做小动作、听不懂、不会听、不听别人发言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

阳光中学的课堂改革,从常规导学走向个性化导学,从学科课型走向课堂结构模块,从专家培训走向同伴互训,从因果研修走向果因研修,从“高大上”的课题研究走向“真实小”的微研究。阳光人借助这5个微创新,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助推阳光中学营造阳光文化、实施阳光管理、构建阳光课堂、创设阳光课程、成就阳光教师、培育阳光学生。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原阳县阳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