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李红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12-19 阅读量:0

黄冈师范学院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图书馆1.png

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黄冈师范学院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本科生分流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作好制度顶层设计

作为学校首批转型发展试点学院,学院积极开展以需求导向的转型发展改革实验,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四个专业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应用型特点,做好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明确各门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课时不低于30%、校外实践教学不少于一年成为“标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修够15个创新学分。完善选课制度,公共选修课打破了专业间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发展预期选择相当层次、相应类型的课程。新的课程体系较好地整合了相关的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习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了科学、合理、富有弹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构建分流培养模式,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学院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上的差异,设置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学院目前在旅游管理专业开展试点,对学生设定了三种不同的目标定位:一是学术性人才培养定位,其目标是使有志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得以继续深造;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其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其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人才。据此,学院设计了多元化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对学生实施分流培养,使学生成为各有所长的专门人才。

(一)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学科素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强化优秀本科生专业基础、外语、高等数学知识等,探索与科研、考研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前沿学科知识、先进技术和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和外语水平,即“专业+外语+技能”,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出色的专业技能等,成为具有国际视野、时代特征和凸显行业要素的专门管理人才。

1. 由行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由高校和行业专家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全程参与,保证培养方案与行业发展同步、与行业需求一致,凸显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点。

2.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突出专业特色,学院注重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毕业实习安排到五星级酒店、5A景区、国土部门及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由景区、旅行社、酒店、国土部门及相关企业人员和学校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完成。除毕业实习外,还设计了开放实验周、课程实践月,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3. 加强外语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增强国际竞争力。除大学英语外,学院还开设了旅游酒店英语、企业专门英语,由外教任教,有的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外语,培养适应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文学、美学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富有竞争力的人才。

4. 构建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一是加强学科竞赛,通过举办导游大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外语演讲比赛、礼仪大赛、GIS与测绘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二是举办专家讲坛,邀请专家、学者、企业经理人、优秀毕业生举办讲座,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三是激活学生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创建旅游研究学社、流响旅行社、星河地理社等,切磋专业知识,交流探讨专业和行业热点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复合型知识、复合型能力,又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要求转型发展专业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出色的职业技能,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兼顾学科专业的共性需求与社会实际需求,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培养一专多能、具备多学科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学院将继续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转型发展,以培养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力争早日把旅游文化与地理科学学院建设成为在校内令人羡慕、在省内有重要地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