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杨银付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9-05 阅读量:0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九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党的十九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其中建设教育强国是在党代会报告中第一次提出。这是党的十九大在教育方面最大的亮点。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就是要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富特色教育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这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党的旗帜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增加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

学前教育迈上新台阶 仍处发展提高关键期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办好学前教育”,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县为单位先后完成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于去年启动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投入持续增加,长期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得到突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2016年达到77.4%,“入园难”进一步缓解,学前教育发展迈上新的台阶,高过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教师数量短缺、工资待遇偏低,幼儿园运转困难,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公办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办好学前教育,要注重科学规划,充分考虑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优化幼儿园布局;坚持公益普惠,进一步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公办民办并举,提高公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能力,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强化机制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发展和监管学前教育的责任,建立健全确保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质量并重,推动各地制定公办园生均拨款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构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和保障体系。

义务教育实现高水平普及 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了高水平普及,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党的十九大要求,“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指明了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按照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基本消除,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脱贫任务全面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多措并举。要按时完成“全面改薄”,按照规划2018年将全面完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这是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的基础一环,这一规划覆盖全国2600多个县近2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被誉为“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反响良好,到年底所有项目学校要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要加快实现“城乡一体”,2014年起我国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2016年起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推进“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要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按计划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要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坚持依法控辍、提高质量控辍、落实扶贫控辍和强化保障控辍并举,为2020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奠定坚实基础。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确保逐校覆盖,提升我国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继续开展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份实现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要按照备忘录完成规划,并建立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同时推动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动从县域均衡迈向市域均衡。

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较大发展 发展与改革的任务依然较重

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为各类人才成长奠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总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条件逐步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6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5%,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基本普及,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多方面原因,高中阶段教育仍然存在许多明显短板,一些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教育资源短缺,普及程度不高;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协调,部分地区中职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一些学校办学条件薄弱,经费投入机制尚不健全,普通高中债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教师总量不足,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短缺;一些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普通高中缺乏特色,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

要实施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提高普及水平,着力提高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程度,提高特殊群体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到2020年,全国和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优化结构布局,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要加强条件保障。完善学校办学标准,加强学校办学条件建设,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并进而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要提升教育质量,深入探索新课改背景、新高考背景和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适应课程结构调整,改进高中教学组织形式,推进选课走班,悟透新课程标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8年01月03日第5版 版名:校长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