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村小学:教师“填空式”成长打造一流师资

作者:张康 来源:德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8-09-07 阅读量:0

在曹村小学宽敞明亮的学校办公室内,摆放着一排金灿灿的奖杯,墙上挂满了学校和老师取得的荣誉。曹村小学历年的成绩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系统一直名列前茅。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如何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原来,曹村小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鸾翔凤集

农村学校里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曹村小学1956年建校,刚开始和其他农村学校一样,在职教师大多是以前的民办教师转正,45周岁以上的老教师居多,年轻教师比例低,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师资队伍历史负债严重,造成学校发展缓慢。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曹村小学借着改革发展的东风,一步步走出历史的泥潭,快速发展起来。

2010年,徐国焕老师进入曹村小学,她是来到曹村小学任教的第一个本科生。当时这所农村小学的师生都为之振奋,他们仿佛看到了教育发展带来的曙光。紧接着2014年,张晶、陈春芳两位英语系毕业的高材生,来到曹村小学,结束了曹村小学没有专业英语老师的历史。2016年,侯园园、党文超两位老师来到这里,给曹村小学的数学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2017年,杨永卫、姚丽丽、宋菲菲、董晓旭、王伟五位新老师加入曹村小学教师队伍,曹村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学科全面开花。

教师队伍的进一步壮大是曹村小学发展的基石,在上级领导的引领和曹爱芹校长的带领下,自主研发的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则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为这个农村小学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兴师重教

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破壳而出

“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乃教育之本。教育发展必须关注教师的发展,关注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教师自主成长是什么?教师自主成长,是指教师自觉地根据内在成长需要和动力,结合个人生活实际,通过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调适,以实施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曹村小学的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简单地说,就是学校或教师本人“出题”布空,教师自觉自愿地答题“填空”,填空即是成长。

所谓“填”就是教师根据模块的要求,为取得预设的成绩单而自觉自愿地参与教育实践或参加活动,它是教师为实现自主成长所做的付出与努力。教师的“填”完全是主动的、自觉自愿的,不存在强制和逼迫,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意成长,所以叫做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

所谓的“空”就是把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划分为若干模块,预设出的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成绩单”,这些“成绩单”就视为教师成长中要填的空。它分两个层面:一是学校为教师成长铺路搭桥,预设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成绩单”,另一方面是教师本人主动地自我规划,在完成学校预设的“成绩单”之外,又自觉自愿地预设出自己愿意争取的“成绩单”。

教师通过“填空”的方法,重新审视个人的专业发展状况,清晰地找到自己的特长,发现自我发展的“短板”,然后扬长补短,促进自己的快速成长。所以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就是教师提升核心素养的过程,就是教师成为教授,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等找到职业幸福感的过程。

屡获殊荣

“填空式”模式助教师取得不凡成绩

教师“填空”的过程就是养成勤奋、阅读、反思、写作、创新的习惯的过程,即教师成长的过程。填空的多少反映了教师成长的长处和短板;填空的质量反映了教师内涵是否丰富;填空的级别反映了教师发展的高度。“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足以见证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教师们在教师“填空式”自主成长模式的带领下个个都取得了不凡成绩。党文超老师在开发区小学数学技能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刘瑞松老师的软笔书法作品获得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等奖、徐国焕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开发区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老师们一边上课一边还要学习,累不累啊?”记者带着疑惑向老师们问出这一问题。而他们一致笑着回答:“我成长、我快乐,我们一直走在成长的幸福大道上!”

数学教师党文超

用“数学日记”点燃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也成为党文超走上讲台之后一直所奉行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从小就喜欢数学现在任教于数学的教师来说,党文超要做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更想让学生像她一样热爱数学,并通过数学认识这个世界。

二年级开学之初,党文超就与同学们一起开启了“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之不一样的数学课堂”的新征程。从此,好吃的水果、可爱的毛绒玩具、充满魔力的扑克牌……都成了二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小客人。

跟着这些小客人,同学们学会了分类、加减乘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等有趣的知识。在一年级下学期时,班里的佳昊同学比较调皮,加上基础差,很多简单的数学知识听不懂,上课从不认真听讲。到了二年级,在这样有趣的课堂上,他就像变了一个人,课前预习,课堂上参与老师的活动,积极回答问题,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变得有自信的佳昊同学经常跟老师说:“数学真有意思,我喜欢数学。”

对数学和生活更加了解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愈加出色,于是党文超给孩子们设立了“小老师讲堂”。每周选一人,自愿报名,讲解本周重点知识,周五晚上家长帮助录视频传到班级群里。这样不仅锻炼了讲课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给掌握不好的同学一种学习的途径。让她惊喜的是,孩子们竟然可以自己对同一类数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年级上学期,党文超提出“数学日记”这一概念。她给学生发了漂亮的小日记本,让同学们以故事的形式记录学习的数学知识。为了不增加负担,她会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孩子们相互讨论自己的心得或者是有趣的数学故事。

“对于孩子们来说,希望数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公式,还可以充满丰富的情感和有趣的故事。 ”党文超在采访中表示,对于学生来说,怎样学习数学才是最重要的,她将继续与学生一起带着生活中的故事,让孩子们跟着她一起爱上数学。

语文教师刘瑞松

使“问题孩子”收获满满自信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简单的这一句话,就是刘瑞松对自己的人生定位。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刘瑞松怀着一颗园丁之心,培养着祖国的未来。他不仅收获了学生的喜欢,还让家长们放心,老师们敬佩。

2017年,刘瑞松任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班中有一名叫华浩的小同学,因在新生入学面试中表现异常,被定义为特殊儿童,在家长的再三恳求下,学校同意华浩入校学习。新生分班时,一般老师可能都不愿意接受这个孩子,但刘瑞松却毅然接受了这位“特殊儿童”。

在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上,刘瑞松就这样叮嘱其他孩子:“这是咱们班的华浩小朋友,他是我们班最老实的一名同学,胆子非常小,说话声音小,也许你会听不清楚,但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同学了,是朋友了,在一块玩耍学习的时候,不但不能欺侮他嘲笑他,相反,要多多帮助他。如果他冒犯了你,你不能直接反击,一定要先给老师告诉,让老师为你处理,还你公道。”

正是有了老师的这一番话,一年来,班里没有一个学生和他打过架,更没有一个学生欺侮过他,嘲笑过他。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微笑,期待的目光,激励的话语,渐渐地使华浩鼓起勇气,能够举起手回答问题。开始华浩声音很小,发音不清,同学和老师根本就无法听清。在刘瑞松和其他同学充满理解的目光和表情里,华浩同学逐渐收获了自信。

在第二学期的后两个月里,课堂上,老师每每发问,他是屡屡举手,声音也愈加清晰;课间,已能够看到他与同学嬉戏追逐的身影,听到他欢快的嬉笑声。

学期末,当孩子的妈妈拿到华浩考的80分的语文试卷时,眼睛湿润了,声音哽咽了。“谢谢刘老师!还能让孩子继续跟您上学吗?孩子跟着您上,我就放心了……”

“童年,人之初;童心,心之初。孩子们的初心,弥足珍贵。作为老师,我们要保护好孩子们的初心,守护好他们的童年。”刘瑞松说。

语文教师徐国焕

让“随笔作文”擦出思维火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徐国焕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和阅读。“写作在左,阅读在右,在语文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这是她对从事八年语文教学工作的总结。

徐国焕自2010年参加工作,前四年教小学一二年级语文。初教语文,她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很扎实,可是一遇到开放性的阅读理解题,孩子们都用迷茫的眼睛看着她,这让她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于是徐国焕购买了《可爱的鼠小弟》《晴天有时下猪》《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每天她抽出二十分钟的时间给同学们读故事,交流读书感悟。她发现同学们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课堂上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渐渐地徐国焕的课堂出现了这样一种状态:课堂答案不再是讲解的,而是生成的;课堂不再是灌输的、而是体验的。

徐国焕不仅重视阅读,更重视学生的写作。初教三年级,她发现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起初,她发现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于是她就带领着同学们一起玩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逗笑木头人”等。游戏结束后,徐国焕让同学们立刻写作,结果他们写的文章有情节、有故事,特别生动。

就在徐国焕不断摸索作文教学的方法时,她接触了随笔化作文,并探索出自己的教学模式。2018年上半年,徐国焕将作文课和课本教材结合起来,探索出基于课本的随笔化作文。学习《半截蜡烛》,徐国焕让同学们在熟读课文后,把它编排成情景剧,然后再把《半截蜡烛》的情景剧写成随笔。学习《草船借箭》,徐国焕先让同学们观看《草船借箭》的视频,然后把看到的情境写成自己眼中的《草船借箭》,写完之后跟课文的《草船借箭》进行对比。

通过课本随笔作文课,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笔下的作文和经典文章的差距,更体会到了经典的魅力。课文不用讲,同学们就有了很深的体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