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教育”点燃师生主动发展引擎

作者:施剑松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9-07-17 阅读量:0

P020190717306689705669.jpg

升旗仪式上,张华礼(左)为英语演讲比赛获奖学生颁奖。梁波 摄

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个体自觉发展,人的自觉发展也正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

——张华礼

小档案:

张华礼,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硕士研究生,高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兼职教授。

最近6年,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下文简称“牛栏山一中”)每个新学年第一次国旗下的讲话,都由校长张华礼主讲。在这些讲话里,他反复提到一个关键词:自觉。“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个体自觉发展,人的自觉发展也正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坐在校园间有千年历史的元圣宫中幽静的旧教室里,张华礼语调谦和而坚定。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然而,知易行难。在一所中学要创造一种氛围,提供一个教育系统,能让学生今天的学习适应明天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需要一套清晰可靠的方法论。

“自觉+”将教育由他律变为自律

牛栏山一中的校训是“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然而,熟悉牛栏山一中历史的人都知道,自从1950年,首任校长李明,一个从部队转业的团级干部,带着两个卫兵在元圣宫四进院落旧址创办这所中学的那天起,这所学校就打上了鲜明的纪律烙印。

过去的近70年里,正是严格管理让牛栏山一中从北京郊区一所普通学校逐步发展为全市闻名的市级示范校,但严格管理能不能让学生自信地迎接下一个70年呢?

张华礼觉得不行,“过去的教育是随着大工业时代兴起的,强调规范、统一。而下一个70年,我们的学生将迎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时代:创新,做机器不能做的事情,才是育人未来的方向。”

一套将教育由外部强加的“他律”转变为个人主动的“自律”的改革想法,在张华礼脑子里逐渐成形,其中的关键词就是自觉。借助“互联网+”的概念,张华礼和全校师生一道,在校园里实践起一整套“自觉+”的教育行动。

所谓“自觉+”,就是在传承学校办学历史已有的经验、策略前加上“自觉”理念。将自觉作为学校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将自觉确立为学校文化中的核心精神,用自觉来引领学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发展。

张华礼在校园中提倡管理自觉、教学自主、品德自律,并用四句话作为衡量自觉教育的标准:自觉之本在认同、自觉之魂在主动、自觉之要在行动、自觉之成在慎独。

管理的重点不是监督师生是否遵循规章,而是获得师生对学校发展目标发展理念的认同;改革的动力不是用新教材、新课程逼迫师生改变,而是倾听教师和学生的想法。一句话,学校管理不再是强加在师生身上的一条条规定,而是点燃每个人心中主动发展的那台“引擎”。

几年下来,如今校园中老师们看张华礼的眼神都跟当初不一样了,常有那样一种亮亮的、温和又带有希望的光。

“自觉+课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路径

最近5年,牛栏山一中的课程在原有“德育、健康、基础、拓展、特长”多元化课程的基础上,也融入“自觉教育”的理念,逐步确立了“四自五育”发展课程体系,即自律修养课程、自主探究课程、自强健体课程、自信体验课程。

自律修养课程是学校德育发展的课程范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建设并实施生命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品格教育、国内外游学、社会实践等系列课程,逐步培养学生诚实、勤奋、自信、责任、感恩的核心品格,帮助学生养成自律习惯,形成自律意识。通过军训、远足拉练、“自律牛班—零比拼”等系列活动,为学生创设迎难而上的情境,培养学生顽强、自制、拼搏的自律意志,增强自我超越的信心。

自主探究课程是学校智育发展的课程范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逐步构建了“一体两翼”的学术性课程。“一体”课程就是基础课程,是指国家课程的必修或必选部分。“两翼”课程是拓展课程、分别是科技潜能发展课程和人文素养提升课程。张华礼认为,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学校的课程建设始终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

自2012以来,牛栏山一中相继开发了中科院科普教育课程、中科院高端实验课程、3D打印课程、湿地课程等。而在人文素养综合类的选修课程方面,学校开设了博学馆系列课程、礼仪课程、高二和高三的大文科人文综合课程、牛中讲堂社科类系列课程以及外教听说课程、高三茶艺课程等,极大拓宽了学生的人文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多元潜能。2015年以来,牛栏山一中还陆续开设了大学先修理科综合课、各类创新大赛、学科竞赛、自主招生辅导类课程等,实现了学生课内知识的拓展,为升学备考做更充足的准备。

自强健体课程是健康发展的课程范畴,学校积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与国家水上运动中心合作开设了赛艇和皮划艇课程,学校心理教研组还在高一、高三年级开设心理校本必修课程、生涯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自觉做好高中学习与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实现自我管理、自觉发展。

张华礼说,人的自觉意识就是在生命的实践与体验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学校在关注全体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同时,为兴趣学生和特长学生的发展开辟多层次的发展路径。自信体验课程是学校美育、劳动教育的课程范畴,通过各种艺术课程及社团活动,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美的自信体验。此外,学校通过建设与开发校内实践基地,让学生通过一年四季的绿色花草蔬菜的种植,体验劳动的艰苦与辛劳,感悟生活的来之不易,感恩父母以及全天下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层出不穷的创新课程,强化了学生的认知与体验,为学生个性的舒展和潜能的释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唤醒,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提升。

“自觉+教师”让教师引领教育改革

张华礼经常对老师们讲,每一所高质量中学都面临着同样的压力,学校过去的辉煌随时可能成为今天耻辱的证据。他认定学校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在他的努力下,学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精力与资源用于提升教师队伍。

那么,教师队伍的“自觉+”该如何落地呢?张华礼认为,一个重点是“心”,另一个重点是“新”。

牛栏山一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老师们从每天早晨六点半出操,到晚上十点离校,工作比一般中学的教师更加辛苦。而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恰恰是因为学校的教师工作特别勤勉、特别务实、特别奉献。以至于学校教师的工作作风在整个顺义区是出了名的:访客随时步入校园,从清晨的操场、午间的教室,到夜晚的办公室,都可以感受得到。

学校教师对学生走心,学校要做的工作是给这颗心找到方向。“我们有青蓝工程、新教师座谈会、班主任经验分享会、定期宣传优秀教师实例的牛人街一号,”张华礼说,“这些经验分享会,很多教师说到动情处,都会放声痛哭。”

为使干部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升学习力,学校开展亮身份活动,所有党员佩戴党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教师、四个引路人等系列讲话精神。学校还出台师德八大素养标兵评选办法,开展做自觉牛中人,创元圣先锋岗品牌创建活动。

而创新则要全面提高干部教师的教育力,虽然地处顺义区,学校克服困难,组织教师常年在海淀区参加教研活动。同时,学校还引进北京市第四中学网校,利用远程技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目前,牛栏山一中各学科都建有名师工作室,邀请首都教育名家到学校开工作室,引领学科发展,学校的特级教师则建有工作坊。张华礼说,依托区里的支持,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赴美国和加拿大进修培训,培育教师国际视野。目前已经开展了两年,参加培训教师70人次。此外,学校还在全校开展一线教师三年一轮的大培训,组织一线教师在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系列培训。

通过学习,更多新概念、新想法在教师脑中出现。“这个时候,学校的态度是,老师有想法,就让他实现。场地、课时、社会资源,只要学校评议通过,就干起来。”张华礼说。

一个细节透露出牛栏山一中对教师发展的支持力度:学校对教师课程开发的待遇不是一门课给多少钱的计件工资,而是根据实际参与教师的付出,让每个教师拿到足额的劳动所得。这就使得教师组建跨学科课程开发团队成为可能,不久前,学校推出的“万里江山图”精品综合课程,就是学校语文、美术和地理教师联合研发的。

面对下一个70年,张华礼说:“我们希望,牛栏山一中每一名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身上都有一台伴随他们终生发展的自主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