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培训:创意可以更多些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8-29 阅读量:0

编者按:这些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力图通过暑期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可以说,培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加大,培训效果也在不断提升。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地方的培训工作还存在吸引力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本期我们寻找了三个地方方案,推荐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借力外援,江西兴国探索跨国方案

美国团队登上乡村讲台

通讯员 周新兴 熊婕 本报记者甘甜

虽然是暑期,但江西兴国县教师进修学校院内人头攒动,来自兴国各校的英语教师围着4位来自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州森林湖中学的外籍教师,拍照留念、拥抱道别……

“科尼(Connie)连续5年带着支教团队,飘洋过海来到老区兴国,开展英语口训培训。”兴国县教师进修学校赖晓辉校长介绍,美国团队在江西掀起了一股英语教学的“绿色风暴”。

美国教师带来地道的英语课

时间回到2014年。对老区兴国来说,英语教学是个难题,特别是乡村教师,教法单一,口语发音不准。能不能引入外援,学一些地道的英语?兴国县教育局和兴国县教师进修学校通过多方途径,联系上了大洋彼岸的森林湖中学,希望该校能为兴国的英语教师做一次短期培训。

当年盛夏,领队科尼带着教师团队一路远行,直达兴国,开启了一段持续5年的暑期支教之旅。森林湖中学是美国著名的私立中学,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教师长期教授母语非英语的孩子,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

“外籍教师来给我们上课啦!”这一消息迅速在兴国的英语教师圈中刷了屏。适逢暑假,参与培训的教师甘愿放弃休息,近距离感受纯正英语的魅力。

外教们真的有“绝招”。他们的随身包如同哆啦A梦的口袋,语法书、英语词典、英文报纸、光盘、美元、吉他……应有尽有。他们为中国学生特意制作了教具、设计了教学内容、开发了英文歌曲、英文对话、英文阅读、美国生活等有意思的课程。他们还传授给中国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帮助中国教师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法”“启发法”“幽默法”,美国教师的教学理念走进了兴国教师的心中,走进了兴国中小学的课堂。

乡村的山川湖泊都是教学内容

“美国人上课非常有趣”,这是学员们的一致感受。每堂课上,外教总有新意,有的肩背吉他,有的有魔术道具,讲到动情处,他们或唱、或跳、或变魔术……在他们的感染下,学员学习的热情被激活,开口说英语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兴国的均福山、潋江河等元素,被美国教师融入到著名歌曲《乡村路带我回家》中。吹拉弹唱间,单词及句式都印在了学员心里,这样的英语课大受欢迎。

“罗斯老师的课不仅仅是读课文,而是讲广阔的田野、巍峨的大山、农村的趣事。他的教学方法给我很大的启发,身边处处都是英语教学资源,山村小学的孩子一样可以把英语学好。”来自兴国最偏远的南坑小学教师黄丽,这样谈培训感受。

兴国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志诏讲了一个小故事:一次课余,科尼散步来到一家奶茶店。正好老板的小孩在为做一道英语暑期作业犯愁。老板娘求助科尼,科尼很快就帮孩子解决了难题。随后,这则故事也被搬进了课堂,成为教学素材。

5年来,美国教师的课从不雷同。在熟悉了兴国之后,他们的教学设计不断融入兴国的特色,山水人文、乡间趣事都成为教学的素材。不知不觉中,时髦的英语、有趣的教学理念都印在了中国学员心中。

飞跃万里也要赴“盛夏之约”

5年的“盛夏之约”,兴国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不同的外籍教师。“如果说第一年是好奇,第二年是兴趣,第三年是坚持,第四、五年就是责任了。”兴国县政协副主席、县教育局局长李文涛说。

虽然外教们热情、幽默,但对学员的要求很严格,有学员发音不标准,他们就一遍一遍纠正,不论课上还是课后,直到教会为止。培训期结束后,他们还通过邮件、微信等多种形式关注学员们的学习和生活,使支教活动具有持续性。

在他们的督促下,兴国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学生们都说:“现在,老师们的发音比电视上还好听,英语课也有趣极了,我们都喜欢。”来自县教育局的成绩监测也显示,近两年,兴国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大幅提升。

“兴国的教育需要我们,路再远,我们也要来。”当记者问到,每年不远万里,背着这么多的教学用具来到兴国,不会觉得苦和累吗?科尼总是这样笑着回答。

此次兴国支教结束后,科尼还将带领团队到赣州南康支教。“中国人说,‘桃李满天下’,这也是我的人生乐趣”。

“一方面,美国教师把纯正的英语带到了兴国,另一方面,兴国的故事也传送到了美国。小小的暑期培训已经成了中美民间交流的大舞台。”赖晓辉说。

下一步,兴国县教育局还将从接受培训的教师中,选拔一批“种子”教师,将美式教学延伸到每一个村小课堂。

休闲充电,山东淄博张店区推出贴心套餐

人性化安排保障教师幸福感

本报记者 魏海政 特约通讯员 张桂玲

“今年暑期,休闲充电两不误。”看到学校下发的暑期培训安排表,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的林宁特别开心,区里统一安排的两次培训分别放在了放假初期和末尾的几天,中间的一大段时间就可以“自由消费”了。

像林宁一样开心的,还有张店区的5000余名教师,以及校长、教研员们。张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翟克兵说:“暑假是教师放松休闲的专属时间。可许多教师培训都集中在暑期,将教师的暑期切割成了碎片,引发教师抵触情绪,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我们就是要探索一种受教师欢迎的高效培训。”

近年来,张店区的教师暑期培训为了避免这种“高耗低效”的怪圈,在培训时间、内容、形式上都颇费了一番功夫:紧贴教师实际需求,聚焦“理论素养、学科素养、人文素养”,以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专家型教师为导向,以“有趣、有用、有料”为原则,以“自主分散式研修”与“统一集中式研修”两种方式相结合,送给教师们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暑期“营养套餐”。

“不同学科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特点自主开展培训,只要是教师喜欢且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培训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在张店区教育局的这一指导思想下,各类新奇的暑期培训开展起来。

“把培训课堂搬到自然山水间”。目前,全区近200名美术教师已赴江西婺源,参与为期一周的“场景式研修”。此次共开设了“写生色彩、国画写生、素描速写、摄影摄像”4门课程,同时邀请了两位专业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式教学。“我们还要搞写生展,以我们美术教师特有的方式,献礼教师节。”美术教研员槐浩说。

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及新课标要求,组织全区英语教师开展为期半天的“世界咖啡”式学科研修。首先将教师分为7个片区,再分成4至6人一组,每组选定一个谈话主持人。由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纸上记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当讨论进行到一定时候,每张桌子除了主持人以外的其他人都转移到其他小组,片区一组中的第一课时转到片区二组第一课时,以此类推。之后,所有人回到原位,相互介绍自己在移动过程中的谈话内容,然后继续讨论。

张店区小学英语教研员朱晶告诉记者,“世界咖啡”的魅力,即在于让参与者能够用新的视角来看世界。让教师进行深度对话,从而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集体网络。

这个暑假,历史学科研修团队献上了他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短剧《商鞅变法》。研修活动中为什么要设计这一环节?历史教研员邢凤珍说,基于“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这一教学主张,目前学生短剧编演是全区初一历史的一项特色课程。青年教师在指导下进行演出,可以在体验中提高组织活动课的能力。

无论是美术、英语还是历史学科,张店区的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大胆设计自己的研修课程。沙龙、路演、写生,全新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只有在保障教师的尊严感与幸福感的前提下,才能使暑期培训真正成为教师成长路上的‘加油站’。”翟克兵说。

分层分类,湖南长沙雨花区量身定制课程

花式课堂让大家直呼过瘾

本报记者 赖斯捷 通讯员 祝肖钰

基层党支部书记到延安行政干部管理学院培训,骨干名师孵化研修班安排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后备管理干部在区委党校培训,全员参与的师德师风培训、信息技术提升等由校本研修完成……

这个暑假,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按照“培训跟着岗位走,围绕岗位定主题”的原则,逐层分类,推出了一份暑期教师培训的“精准细分计划表”。

首先进入培训状态的,是来自局机关、局直属(二级)事业单位、各中小学及幼儿园的76位后备干部。

早上6:30,所有学员准时整队,在教官的带领下开始晨跑。“啪、啪、啪……”“1—2—3—4,1—2—3—4……”76名学员整齐的步伐、嘹亮的口号、飒爽的英姿是雨花区委党校清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感觉组员们的心走得更近、力聚得更紧了!”来自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的老师沈艳军说,整整一个月,不仅有“军训拓展”“理论武装”“红色教育”“业务素养提升”“综合素养培养”5个教学板块,还有座谈会、主题演讲、集体观影等活动,让大家直呼“过瘾”。

“这是今年的新动作。”据该区教育局局长张新卫介绍,因为城区扩容、化解大班额等,这几年雨花区新建学校很多,仅2018年就有8所新校开学,“需要大量教师,更需要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管理团队”。

推出教育系统后备管理干部培训项目,针对的正是这样一类人群,他们即将或正在行政岗位上锻炼,未来将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由此,在培训课程设置时,更多考虑的是教育思想、专业能力、管理水平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据了解,今年暑假雨花区的教师培训项目,基本都是按照不同层次梯度、不同岗位职能来分层实施。

首先是异地高端研修层次。这一层次按照岗位职能的不同,分出3个为期7天的主题研修班。分别是设在延安行政干部管理学院的基层组织书记研修班,共有56名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内容以基层党建为主。

设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教育教学管理干部研修班,参培的90位学员主要来自各校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等,内容以教育管理工作、学校管理创新、校本研修等为主。

同样设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骨干名师孵化研修班,75名学员由区内的卓越教师、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组成,以凝练教育教学风格、助推名师专业发展为主题。

其次便是今年新增的后备管理干部梯度的研修,设在区委党校,由党校安排专职班主任全程跟班管理,教育局安排一名干部全程参与考核。

最后是面向全体教师的常规培训。其中也细分了主题:一是每校都有校本级培训,主题由各校根据本校教师实际情况确定,但至少安排一个师德师风主题培训;二是近500人参加的学校行政管理干部培训,课程选自后备管理干部研修班,相当于该梯度研修在校级层面的“扩大班”;三是分学科进行的统编教材集中培训;四是省市区级国培计划。

“现在,大家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多,但能让大家满意的培训却很少。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培训设计者的思考不到位。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小的改变,让教师们真正喜欢上暑假培训。”张新卫说。

培训需要从“心”出发

贾荣耀

暑期培训作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备受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但也正因为重视,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培训形式、内容上趋于保守、力求平稳。特别是在近几年,暑期培训模式单一、投入大但效果不大等问题开始凸显。

“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关键就在于培训不太接地气,并未精准对准教师的需求。教师想学“东”,可培训的课堂却是讲“西”。在笔者看来,要让培训更接地气、更受欢迎,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从“心”出发。

首先,培训的内容要提升针对性。很多地方的培训大多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培训任务,自己如果完不成,则没有完成工作目标。很难想象,以此为出发点组织的培训,能够有多么精准。

其次,培训的专家要提高专业性。各类培训中,一些课程对基层教师而言,犹如“听天书”一般。专家与教师的话语体系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样的培训课开了很多,却并不能真正取得多大实效。

最后,还要处理好“工学矛盾”。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参加培训没有多大的内生动力。自己劳累了一个学期,还得去参加各类培训课程,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则很难打起精神。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安排好计划,才能把教师吸引到课堂上来。

令人欣喜的是,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了大胆的探索。从江西兴国邀请国外团队担任讲师,到山东淄博人性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再到湖南长沙的“花式课堂”……这些案例表明,只要基层能够用“心”做事、大胆革新,培训就能更有成效。期待更多的暑期培训组织者加入到“创意”培训的队伍中来。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