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需合作学习与主题研究同行

作者:汪文华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18-08-30 阅读量:0

教师学习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教师研修属于正式学习范畴,有专业引领和跟进指导,更多的是现场学习。有专家认为,教师的现场学习至少有四种类型:教师自己每天的教学现场;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各种培训、讲座现场。对教师研修的理解,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的统整。教师正式学习范畴下的教师研修是基于行动导向的合作学习与主题研究,其“为了教师的教学行动”“在教师的教学行动中”“基于教师的教学行动”。那么,何谓行动导向呢?

行动导向是在德国出现的一种职业教育思想,最初指的是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自我调节的学习行动,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由实践情境构成,以过程逻辑为中心,强调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或实践知识。 有专家指出,“教师实践性知识遵循的是实践的逻辑而非简单的认识逻辑”。因此,教师需要在行动中学习与研究,形成实践性知识,以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复杂问题,生成实践智慧。行动导向的教师教育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在教育领域,用“行动”指称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有三种:一是行动研究;二是行动学习;三是行动教育。“行动研究”的研究主体是教师,他们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研究本身即行动改进。西方一些国家教师培训经常采用“行动学习”方式,以学习者在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注重反思和体验,强调团体合作。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教授提出的在职教师“行动教育”,将教师的工作、学习与研究整合,通过建立“校本研修” 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那么,行动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无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和方式:合作学习+主题研究;这是教师成长为“反思性实践家”的必由之路。

第一,关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最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之一,也称作合作探究学习,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教师培训中,合作式学习同样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在彼此的合作中,能增进彼此间的互动。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出于自然流露的表达自我的情感与观点,协同合作,共同提高。在小组合作中,共同的目标使合作的意义发挥到最大化。为了实现小组的共同利益,教师会无条件地分享各自的知识经验,从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说:“一所学校要有发展,要有改进,教师要敞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连环跟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合作学习。

对教师研修的合作学习,有研究认为其流程为:布置任务、小组认领——分组活动、合作学习——计划组内的研究工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推选小组发言人、准备最后的报告——回到集体、呈现小组活动成果——合作小组平等评论——合作小组间表扬。也有将此简化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际交流——集体性评价。不论是集中培训、网络研修,还是网下的现场观察、相互评论与连环跟进,都需要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目前,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网络教师工作坊和名师工作室等模式,都基于合作学习理念;实践证明这些研修模式卓有成效。

第二,关于主题研究。教师的研究包括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对于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来说,更多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行动问题的案例讨论(如观课议课、磨课研课)和“小课题”研究。对于教学研究,顾泠沅教授曾说:“有人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彭恩霖教授:‘中国教师这么厉害,办法哪里来的?’彭恩霖教授就到上海来找答案。她一头扎到学校,一天到晚坐在课堂和教师办公室里观察。结果发现:原来中国有教研活动,美国没有。”对于“小课题”研究,河南省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远明认为,教师以课题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探究、思考、总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小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学会了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同时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小课题”研究一旦形成研究成果,这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对立的当下,“研训一体”的真正实现还有待时日。因而,本文重点讨论“小课题”研究,以与常规的“校本教研”区别开,同时突出“主题研究”(问题即主题,主题即课题)。

“小课题”的形成一般经历“问题——主题——课题”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发现问题、澄清问题和找准问题,将聚焦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研修的主题,围绕着主题进行研究。寻找“真”问题是起点,解决“真”问题是归宿。“真”问题的寻找从需要到困惑到问题、从表面到本质、从宽泛到具体,还需要适合一线教师研究,切忌问题不具体、不细化、不可操作,甚至是难以解决。这样的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能够融为一体,校本教研的课题就是校本培训的主题,也就是结合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以研领训,以训促研。

综上所述,教师成长为“反思性实践家”需要在教师正式学习的视域下,践行行动导向理念,通过合作学习和主题研究的统整,基于情境、问题、经验、反思和实践等,自我建构隐性知识或实践性知识,以运用实践性知识解决复杂情境中的复杂问题,生成实践智慧。

(作者: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无城镇西大街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汪文华;来源:蒲公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