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展现您的风采

原创:李连胜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19-11-07 阅读量:0

最近有三个细节令人难忘:一是有幸进入一名师网络工作室,在群主的带领下群活动很是丰富。线上:名师课堂精彩纷呈,学员交流积极主动;线下:开展面对面研讨、落实分工与合作,有效一对一分享。名师网络工作室的活动呈现出一种和谐与幸福的良好氛围。无论是名师的风采还是年轻教师的风采,在课堂教学、交流互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敬佩;二是在朋友圈看到某地举行的一个教师专业能力展示活动,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团队和自我的努力下,表现很优异,自身的风采展露无遗,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参赛教师在获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与同行增进了交流与友谊,可谓“精神物质双丰收”;三是闲暇之余,与一新同行交流,最近让其苦闷的是:自己年轻充满了活力,认真负责,课备得详细,尽管自己在课堂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课堂效果依然不理想,有一些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课堂身上,让自己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是这种结局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该同仁的课堂过于格式化,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的展现自我风采,课堂引人入胜的环节太少。

以上三个细节让笔者想到一名教师要想快速成长起来,要想有好的课堂效果,就要在自己的教学中、生活中展现自我的风采,而教师的风采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关键。所以,教师要通过自己每一次的“传道、授业、解惑”,每一次的交流、互动,每一次的活动、娱乐……让那一双双小眼睛聚焦到自己身上、聚焦到自己的课堂、聚焦到自己的真情表达与风采展现上来,让教师的风采去影响、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教师的风采从哪里来

1.注重形象,让自己“美”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师要衣着整洁,头发和胡须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教师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示范作用,要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就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要通过得体的着装等把自我的精气神展现给学生,把教师的亲和、文明、大方、得体、健康等良好形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师尊重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审美教育和礼仪教育,培养孩子审美情趣。

2.注重阅读,让自己“富”起来。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虽然很多,但最持久、最扎实有效的一定是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活水,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不读书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更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阅读,要做到博览群书,最好手不释卷,让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自己“富”起来。

3.注重交流,让自己“强”起来。《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此句告诉我们,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一个人的经历、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如何让自己能够快速地获得有用的知识,注重交流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加强与亲人、同事、朋友、学生、家长等的交流。特别在信息化时代,更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加强与天南海北的同行甚至外行交流,让自己通过网络架构起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不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获得更多知识,促进自身专业成长,让自己“强”起来。

二、教师的风采怎么展现

1.打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有人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之一是来自自己引人入胜的课堂”。课堂是教师价值实现的舞台,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所说:“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沉醉在我的课堂!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校长,让校园充盈人文的光芒,让每一位师生在我们的校园幸福地成长!为了这一梦想,我曾呕心沥血,我曾披星戴月,我曾上下求索”。在实施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只有做新课改的弄潮儿,时刻站在学科的前沿,广闻博识,游刃有余地科学施教,特别是要展现教师精彩表达力与组织力,展现良好的教学风格和高超的教学技艺,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诗意、引人入胜,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诲,课堂效果才会更好,才能更好地展现教师的风采。

2.形成“打成一片”的氛围。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你就成为他心目中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展现自己的风采,就应该走进学生群体,与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课堂外,应该做到多参加学生活动,下下棋、踢踢球……总之,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让教师展现身上的正能量的东西,更好地影响、关怀学生,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3.开展“和风细雨”的引导。浇花浇根,交人交心。教育家于漪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经常感受他们的苦恼和喜悦,学生也非常认可这位“大”朋友,课堂内外的事无所不谈,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性别的孩子,要想展现自我的风采,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就要在生活中开展“和风细雨”的引导。要懂得关爱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特别是在面对留守儿童、学困生时,更要注重“和风细雨”式的教育,让学生敢于、善于吐露真情,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与教育,让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积极交流,逐渐形成良习,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不断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与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