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研训一体”是学校发展强力引擎

作者:许俊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20-03-18 阅读量:0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作为主阵地的基础教育学校提出了提升办学文化、改进学校管理、创新课程开发等诸多发展要求。满足这些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教研和培训。然而,当前一些对于校长教师的培训及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却收效欠佳。究其原因,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研究部门等业务指导部门与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不适应是根本。在当前培训、教研中,存在针对性不强,教研只囿于学科课堂教学,与通识性培训不挂钩,与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特色脱节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师训、干训两河水,教研员是独行侠”的局面。

事实上,如果教研和培训工作相互孤立,就无法满足基础教育学校发展需求。校长不懂教学就无法领导课程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教师不懂管理,就无法驾驭课堂管理学生,也无法完善和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保证办学方向。因此,切实深入开展“研训一体”,是推动基础教育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往干训与师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由培训部门制定,被培训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培训往往是短期的、采取集中面授的专题式培训,或者短时间的外出考察。一学年的几次培训,往往内容游离、形式单一,收效甚微。“研训一体”是对传统教研和培训模式与理念的升华,对培训组织者与实施者的要求较高,从培训的出发点到培训的内容、形式再到形成培训成果以及成果的推广,都有其固有的特点。

“研训一体”预设问题化。“研训一体”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核心。“研训一体”尤其注重前期调研,这是研训内容确定的依据,也是培训和教研的动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部门既要辩证施治,又要尊重学校和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研训组织部门如何开展前期调研?首先,要充分采集信息,可采用实景考察(校园考察、听课),问卷调查(如领导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分层座谈,意见信箱等多种形式。其次,要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归类,合并同类项,此时力求信息的具体,越是实际发生,越是细节越好。再其次,组织学校相关人员进行结构化研讨,透过问题探寻本质,力求对问题分析透彻,要红红脸、出出汗,挖掘学校、教师、学生存在的根本问题。这个过程很重要,它不但可以为科学制定培训方案提供依据,也是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就培训动机和培训目的达成共识的过程,为培训的成功做好铺垫,因此,准确的前期调研是培训成功的前提。

“研训一体”问题任务化。通过前期调研找到培训的方向后,培训相关部门就要明确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形式,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培训方案,形成具体任务,以任务驱动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积极参与其中。任务的制定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培训者的工作任务,一个是被培训者的学习任务。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主导,后者是主体,尤其不可忽略后者,在培训开始之前让被培训者清楚地知道培训的目的、内容和形式非常重要。拟定培训目标要明确具体,要能够解决或改善在前期调研中梳理出的根本问题。确定培训内容要充分考量培训资源,由于条件、水平有限,有一些培训内容无法进行,也不要求全责备,不要强行上马,这是为了保证培训质量,使培训不流于形式,不粉饰门面。选择培训形式要依据培训内容和被培训者的特点进行选择,如:集中面授、参观考察、影子培训、座谈研讨、科研小课题等。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是培训成功的基础。

“研训一体”任务成果化。培训成果不仅是解决问题、改善现状的钥匙,也是被培训者的提高过程、培训者的探索过程。“研训一体”要求成果可视化,要看得见可执行、摸得着可推广。基础教育学校的培训是“软件工程”,是对领导干部、教师的知识传授、思维训练、情怀培养,培训成果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就给成果的验收和评价带来较大难度。以往培训之后,培训者会要求被培训者交上心得体会,不成体系,而培训成果可视化解决了这个问题。成果可视化是指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载体,对培训的各个阶段加以记录和再现,包括:前期的问题调研、为解决问题形成的任务、任务的执行过程以及任务形成的结果、对被培训者的跟踪分析等。成果可视化是培训成果可移植、可迁移、循环利用的物质基础。培训成果如何是培训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研训一体”成果规范化。培训成果规范化的过程是培训复盘、再打磨的过程。成果规范化要求加强培训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目的是加以推广。培训成果的规范化要通过实践检验,在实践过程中查找不足,加以修正,既要发掘共性的规律,又要发扬个性化的优点。培训成果的规范化需要寻求理论支撑,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用适当的理论规范、完善培训成果,这既是一个反刍的过程,也是一个科研的过程。规范化的成果可以在区域内加以推广,使没有参加培训的干部、教师受益。培训成果规范化是培训效益最大化的保障。

“研训一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践行、深化的过程中,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培训方案,注重各环节的信息采集和科学分析,随时检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者的工作效能、被培训者的学习状态,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提高基础教育学校的育人功能、教师的专业水平,最终形成可推广的成果。

(作者系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