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学会“耍花样”

原创:窦玉贵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0-04-15 阅读量:0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育也不例外。随着寒假结束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全国中小学校都延期开学,但为了“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随即而来,这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单从几十平米的课堂驾驭能力到“千里之外”的遥控能力,就对教师提出很大挑战。当然,最终师生还是重回学校,人们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疫情期间的教育行动,应该让我们反思如何该推动教育进行新的改变?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如何转型?教学体系怎样完善?教师的素养又有何要求?人们能否更加理性深入地追寻教育的本质,让立德树人获得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认同?其实,不是这次疫情才让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只是疫情的出现、线上教学的实施让问题更为凸显的暴露出来。所有这些问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归结为对教师素养的挑战。

以往学生上学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绝大多数是教师,或者是书籍。教师基本上是优质资源的提供者。因此,那时候,很多孩子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们老师说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了,比如各种各样的APP,学生就接受或获取了很多的信息,因此认知习惯也趋向碎片化,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因信息的丰富而多元化了。正因为如此,老师的课堂或许更难以吸引学生,即使是学校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会更多,至于线上教学由于缺乏集体的约束性,学生“离线”的就更不必说了。究其原因:一是可能学生已经通过其他渠道知道所学的知识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们的吸引力不够,我们相比“网红主播”获取“粉丝”的能力还差很多,很难吸引学生,学生很难成为我们的“粉儿”。因此,我们若想让学生成为我们的“粉丝”,提高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学会“耍花样”。

一、创建花样课堂

学生们的线上学习,以及这次疫情,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不仅发生在物理意义上的课堂里,更应与学生的生活休戚相关,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课堂一直是老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创建花样课堂。在空间上,无论是线上、线下,课堂不仅仅局限在教室,还可以在网络、社区甚至大自然;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不要仅仅是讲授式(这一点似乎在线上教学更明显),还可以有问题探究式、混合式、项目实践式等。在内容上,就不仅仅是教科书的“书本知识”,还要带领学生把生活、社会这本“大教科书”读好。感恩教育、敬畏教育、诚信教育、劳动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都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二、实行花样管理

现在的老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把知识正确地讲出来,更多的是关注采样、反馈。不是老师讲得越来越明白,而是学生是否学得越来越明白,教师要做学生高质量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变化也会影响都对课堂的管理。单纯的考试评分、制定规章制度还不够,更多的要有对学生的观察、体验学生们感受、需求,及时采样、反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帮助,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花样管理,一是管理方法花样,这里我们可以从“钉钉”“QQ”的升级或赋予不同“特权”中有所启示;二是管理对象花样,更多的是一人一案、一个时期一个方案。总之就是事实观察、同理感受、明确需求、反馈促进,从而不断的促进学生“升级”。

三、构建花样评价

有教学就要有反馈,有管理就要有评价,适当的评价能不断促进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因此需要构建花样评价,多样化的评价,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大数据评,问卷、测验、技能锻炼、情景模拟,不仅评知识掌握水平,还要对学生的专注度、自觉性、好习惯等都纳入评价视野,对事情的多元认知、多维表达、多重理解都要予以考量,不断发现学生长处,提高学生自尊水平,激励学生进步。

四、修炼花样功夫

教师能够耍花样,必须得有花样的本领,否则必是露怯或出丑。因此,教师需要修炼花样功夫。《教师花传书》一书中说:“教师必须是‘工匠性’与‘专业性’兼备的专家。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既有匠人的一面,也有专家的一面。……作为匠人,教师的世界是由‘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秘诀’构成的;而作为专家,教师的世界则是由‘科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反思与创造性探究’构成的。”可见,无论是匠人还是专家,都需要教师有“看家本领”或“过硬功夫”,而这些就需要用绣花的功夫修炼。

说一千道一万,教育之本在教师,有了师德高尚、专业精湛、本领花样的教师,即使是“满堂灌”,也胜似“说评书”,学生也会意犹未尽;即使用“填鸭式”,学生也会觉得“肚子小”,恨课堂时间太短。之所以如此,就是他们能耍出花样。

(作者:窦玉贵,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下洼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