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之“有”,落实“学有优教”

原创:王兴 来源: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发布时间:2021-05-10 阅读量:0

教育决定民族未来,教育成就民生幸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肯定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教育发展战略,深圳市教育局高度重视。

“学有优教”首先要有物质保障和制度支撑,普惠均衡和优质高效是两个最重要的要求,福田区教育局就明确提出“全力打造本真、适才、普惠的高品质教育”的目标。落实这两个要求,当然不只是硬件设备设施的提升,更在于软件的打造,持续提升教育的内涵和品质,构建高质量、有特色、多样化、可选择的办学局面。这个局面的真正落实,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因素,是学生,是家长,是教师。

推动“学有优教”,说到底,就是要着手内涵,着眼优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

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张文枫校长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把青年教师的培养看成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关键。这几年深圳市教育系统招聘了大量名校的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这批青年教师充实到各个学校,让孩子们感到非常幸福,让家长市民们感到非常幸运,也让校长们的责任和压力倍增,把这些青年才俊培养好,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二十年、十年乃至更短的时间内,这批青年教师的硬功夫就是学校的软实力。

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倡每一位教师要“有”几个硬功夫的发展方向:有德有品、有智有慧、有能有才、有纲有目、有严有爱。

有德有品

立德树人,育人先育魂。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不同于机械制造,只要有模板就可以直接复制。“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优秀教师既要是“经师”又要是“人师”,首先自己要有德,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就要牢固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去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高尚的人品、师品和品位,要有独立健全的人格,才能培育出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我们在培养青年教师过程中多开展党史学习,学习国情,探讨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先植牢教师的根,铸好教师的魂。

有智有慧

高学历可能是“智”,教师肯定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但是不少人高智商的高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慧”。这个“慧”,就是基于智商与情商又高于智商与情商的智慧之学。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应该指的是“文化”。其中包含了哲学思维与政治智慧、自我修身与处世智慧、文学艺术与教育智慧。比如格物致知、家国情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材施教、愤启悱发、教学相长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今天乃至未来的文明社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深入开展读书活动,给老师们推荐古今中外的哲学著作,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老师们自觉行动学“国学”,诵“经典”,通过青年教师沙龙定期组织分享与研讨。

有能有才

做老师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与孩子们“玩”,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虽然需要你有专才,但真的不需要你有特别高深的学问,特别是基础教育,除了专才以外,更需要你是通才。说“玩不过学生”,这句话说得似乎有点调侃的贬义,但是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你没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和展示自己人格魅力的才华,恐怕孩子不太愿意跟你“玩”,那你想吸引孩子跟你学也很困难。只有让孩子们喜欢你崇拜你爱你,才能让孩子喜欢并热爱你这门学科然后在这门学科里成就自己的事业。这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校长带头让学校弥漫着艺术体育的气氛,建设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培养并展示老师的才艺。

有纲有目

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落实“学有优教”的关键,我们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让每一位老师清楚明白各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老师们互帮互学,跨学科听课评课研讨,做到胸中有大纲,脑中有目标,心中有学生,眼前有生活,脚下有路径,手中有方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一个原则“先学后教”,让学生深度学习,激发两种状态,积极自我认同和积极课堂对话,以教师的三种策略倾听、串联和追问,让学生达到的三种境界学进去、说出来、写下来。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乐此不疲,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交往,学会自我完善。

有严有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但不一定有健全人格,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决定一个人发展的要素既不是他的内在能力,也不是外在的环境,而是他对外部现实以及他与外部现实之间关系的诠释。这些主观诠释,有时合理有时则不尽合理,尤其是儿童早期对生活容易形成误解,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生活背景又千差万别,孩子们对生活的误解也就千差万别,这就是学生人格不健全的差异性,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和意义就是想办法尽量矫正这些不健全的因素使之往健全人格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教师既要在确定好共同约定的规则下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又要认识到孩子的发展是缓慢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有反复的,需要我们的工作从“心”开始,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在工作中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我们学校经常组织教师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儿童的人格教育;开展“我的教育教学故事”交流活动,通过校本研修的方法组织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智慧。

总之,在我们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他们全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梦想。他们在我们的指引、塑造和培养下,才能成为更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只有我们的教师优秀,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这才是“学有优教”。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