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者的自我修炼

作者:汪文华 来源:蒲公英评论 发布时间:2022-12-09 阅读量:0

培训者,包括负责实施培训的领导管理人员、教学教务人员、市场运作人员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指的是教师培训机构中以教师培训为其主要工作的有关人员,以及大型中小学里专司校本培训工作的中小学教师。本文仅指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以下简称“教师培训者”)。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提升教师培训者素质成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实施教师培训者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实施培训者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者的能力和水平,正在国家层面和许多地区进行着。这反映了教师培训管理机构的观念觉醒——有效教师培训者是实现有效教师培训的要素之一,在一定意义上,教师培训者的素质和能力是确保培训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教师培训者的能力素质提升,可以通过两条主要途径实现:一是培训者培训,包括脱产集中培训和在职远程培训,以及院(校)本培训。二是教师培训者的自我修炼——基于培训、在培训中、为了培训。“培训者培训+自我修炼”,是成就有效培训者的当然选择。培训者培训是外因,自我修炼是内因;前者是“推动力”,后者则是“自动力”,是主导方面。教师培训者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自我修炼,怎样进行自我修炼,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以为,自我修炼的内容和方法主要取决于教师培训者的角色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角色要求和工作任务

有效教师培训者的角色要求涵盖三大方面:角色职能、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对于教师培训者的角色要求已有不少研究,可以归纳为:

首先,有效教师培训者是培训理论的研究者,是培训课程的建设者,是培训教学的执行者、指导者、合作者,是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并需将这些角色融为一体。

其次,有效教师培训者需要具备的本体性知识主要有教师职后教育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成人学习理论、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培训项目管理理论等。

第三,有效教师培训者至少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有需求调研和问题诊断的能力、建构培训模式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源和开发课程的能力、组织活动和示范引导的能力、质量分析和研究培训的能力等。而在教育部印发的《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中,对教师培训者明确提出如下的能力要求:

1.培训教师具有策划设计能力,能根据本地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与教师需求,策划培训方案,研发课程资源,设计培训活动。

2.培训教师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能规范有效地组织实施各项培训活动,与学校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培训教师具有研究指导能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方法,能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具体指导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

4.培训教师具有评估服务能力,能对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与效果进行科学观察与分析评价,培训前能对教师进行需求调研,培训中能对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培训后能对培训绩效进行客观评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和服务。

从教师培训有效运行的角度来说,作为培训者的工作任务主要有十项:

1.组织调研活动,分析、判断教师个人和群体的培训需求;

2.研究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即设置培训课程);

3.确定培训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即建构培训模式);

4.遴选培训者(教学、教务、服务),召开培训者会议;

5.开发培训课程;

6.制定与培训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措施;

7.对培训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管理(监控、示范与调适);

8.评估培训的质量(不定期的课堂观察,学员会议和效果反馈),评价培训的结果;

9.管理培训的资料(现实课程、过程材料和档案建设等);

10.形成培训总结报告,为教师培训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参考,等等。

二、四项修炼和行为建议

教师培训者的角色要求和工作任务为我们进行自我修炼指明了路径和方法。笔者把教师培训者的自我修炼概括为以下“四项”:

(一)需求诊断力

教师培训需求是有效教师培训的起点,至少来自两个方面。第一,当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状态等低于教育教学工作所要求的水平时,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群体与个体)的培训需求。第二,当学校和教师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需要解决,又苦于不能有效解决时,问题解决的策略就是培训需求。

教师培训者如何准确诊断培训需求,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培训需求调研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查阅资料、集体座谈、个别访谈和现场观察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如“问卷调查”“集体座谈”和“查阅资料”往往得不到真实的信息,而“个别访谈”又可能与实际有较大差距。笔者以为,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要把“现场观察”做到位。为此,教师培训者应该做到“三进”:走进学校实境、走进课堂场境、走进教师心境,从对教育教学行为细心观察和面对面真诚对话中,在参与问题分析诊断和指导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把脉需求。唯有如此,方能尽量减少对培训需求错误判断,最大限度地确保需求诊断准确无误。

除了上述对学校和教师个体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诊断外,教师培训者还需要掌握培训周期(一般5年)的培训规划(由上级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和指导机构宏观规定),确定年度(或专题)的培训重点,即对培训需求的分解。同时,为提高培训需求诊断的适应性,教师培训者还必须了解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培训设备等培训条件,并据此对培训需求作适当的调整。

(二)课程建设力

教师培训者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也不同于大学教师或科研人员,既是培训课程的设计、开发者,又是培训课程的实施、完善者。一句话,教师培训者是教师培训课程的建设者,建设教师培训课程是教师培训者应该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素质。课程建设一般要在确认培训需求的前提下,经历建构培训模式、开发培训课程和实施培训课程等环节。教师培训者需要全程主持和参与“调研——建构——开发——实施”的全过程,运用专业知识整合培训需求和培训资源,提出课程、论证课程、设计课程,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调整、完善培训课程,在“行为跟进”中转化专业知识为专业能力。

第一,发现潜在的培训课程。教师培训者要在与教师的专业对话中发现隐形的需求和现实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第二,进行培训课程论证。通过课程专家指导、教师培训者之间的“同伴互助”和与中小学教师充分研讨,论证培训课程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等。

第三,设计培训课程。教师培训者根据培训需求、培训资源和课程论证结果,确定课程目标、编制课程内容、选择培训策略,同时做好专兼职培训者的选聘和训前集体备课工作。

第四,完善培训课程。教师培训者在组织实施培训课程的过程中,全程监控,全面管理,并在培训进行中和培训结束后,不断进行反思,评估培训课程,对培训课程进行实时调整和完善提高。

(三)培训监控力

教师培训者是培训监控的具体执行者。培训监控主要包括对学员的监控和对培训者的监控,具体任务有学员与班级管理、反馈信息搜集与处理等。

一般来说,教师培训者即学员的管理员,如被称为“班主任”或“组班教师”“指导教师”等,担负“班级”管理、学员指导(生活与学习)等责任。做好培训班班主任工作,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由于管理对象是作为成人的教师,需要教师培训者具备高超的管理艺术,成为学员的“伙伴”和服务员。要以人为本,立足学员实际,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要依托团体,引导自主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由于教师培训者不可能承担所有的培训课程教学工作,同时又需要对其他培训者(如兼职培训者)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以确保培训效果。因此,教师培训者应进入培训课堂,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观察”。

搜集学员和其他培训者对课程及教学的反馈信息,是教师培训者实施培训监控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获取,也可以通过座谈会、访谈和问卷等形式获取。这需要教师培训者掌握并科学运用有关技术。

同时,教师培训者要善于分析和处理反馈信息。既做好与培训者的沟通工作,及时帮助其改进教学,提高针对性。又要做好对学员的学习引导工作,促进其与培训者之间的相互适应、彼此理解,促成学员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

(四)质量管理力

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培训者管理、课程管理、考核管理和资料管理。

首先,一次(期)培训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培训者。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需要在培训者遴选和培训者会议上发挥管理效能。如,召开培训者集体备课会议,研讨培训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协同备课,研究课程,使培训者明确各自所教内容的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避免内容重复。

其次,加强对培训课程的管理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手段之一,包括训前的计划管理、训中的质量评估和训后的效果评价。如,要求兼职培训者训前提交教学计划(讲稿、PPT文件等),甚至“试讲”,并根据培训目标和重点提出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

第三,培训考核是教师培训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考核标准的制定、考核内容的设计以及考核的组织实施等。如果着力于考察学员的行为变化和能力提升,就需要教师培训者精心设计培训考核方案,突出学员的行为变化,必要时将考核延后一段时间,培训者到学员的岗位上进行实践考核。

第四,培训资料管理是经常被教师培训者忽视的环节。培训课程教学实录(文本的、电子的)被束之高阁者有之,作业、问卷、座谈记录等不作整理分析者有之,教师培训者不会整理整个培训档案者有之。这些培训资料其实是宝贵的资源,有着再利用、再开发的价值。比如,要为教师培训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决策者提供意见和建议等,就需要培训者撰写有价值的培训总结报告,必须完全依据培训的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