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谐“减负”的学校文化土壤

作者:严卫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06-22 阅读量:0

“减负”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非完全消除学业负担。

不能以“唯儿童论”的思想开展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减负提质”以学生为中心,但不是什么都以“儿童”为中心,而无教育原则地满足其要求。

不能受社会浮躁思想的影响,功利性地“减负提质”。

教育一定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人文性、生命性和教育的可持续性。

当校长和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行为准确而深入地诠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理解与支持学生新鲜的想法、创造性行为以及教师的教研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校园里快乐、健康地成长,这样的学校教育是符合规律的教育,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我们用“和谐文化”来概括这样的教育理想,并把“和谐管理、和谐教育”当作办学理念。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面临着“减负”这一时代难题。我们尝试着把“减负提质”融入学校和谐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校长、教师、家长等对“减负提质”有了更理性而深刻的认识。

和谐文化与“减负提质”的关系

在和谐文化中植入“减负提质”的理念和做法,是可能的吗?

我们发现,学校和谐文化与“减负提质”工作有许多结合点,比如,两者均体现出对学校办学思想深层次的思考;都体现出对教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关注,既关注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也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关注如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关注由此而折射出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更深远地关注了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和谐文化有利于“减负提质”工作深入开展,而“减负提质”的有效落实能进一步丰富学校的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观照着学校教育的前瞻性和未来性。首先,学校“减负提质”应结合基础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而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措施不能滞后,也不能脱离实际地拔高。其次,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来自学生年龄、认知、身体发育、家庭教育、个性发展等多种因素。学生现在呈现出的差异,并不代表未来的发展差异。教育工作者不能硬性“一刀切”地要求学生,应包容学生的差异性体现,注重因材施教的有效落实。再其次,加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有效衔接,也必将使“减负提质”工作更具教育内涵地落到实处。

探寻“减负提质”的途径

实践中,我们借助学校和谐文化与“减负提质”工作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探寻良好途径,深入落实“减负提质”工作。

在学校和谐文化的浸润中,进一步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

思想指导行为。我们注重教师作为人的发展,给予教师成长中的关爱,让教师把亲身体验到的幸福情感通过自己的教育行为传递给学生。结合“减负提质”工作,不断思考自己的辛勤付出与学生学习负担“度”的关系,改进、完善教育方法。同时,还注重引导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索“减负提质”的良好途径,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此外,坚持开展以树立先进教育思想为专题的理论学习;不断派出教师到高等学府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同时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减负提质”相关制度等“刚性”要求的落实,使“减负提质”观念深入到教师思想认识的源头。

注重师生良好习惯的自觉养成

习惯决定行为效果。学校和谐文化既关注“人”的生命性成长,也关注“人”在成长中良好行为的养成。学校和谐文化以规范办学为前提,促进老师把教育规范内化成一种自觉行为,深入实施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在工作中明确规定,学生早晨8点过后、下午2点过后才能到校,下午两节课后准时放学。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大课间活动保证30分钟,严格控制各学段学生家庭作业量等。对学生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倾听、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正确处理学习与玩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完善措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渐内化成自觉行为。

注重学校“和谐教研”,加强研究与交流

学校“和谐教研”能推进“减负提质”工作。学校和谐文化倡导的“尊重、信任与支持”,是构建学校和谐教研的基础。首先,学校领导注重集体性教研。经常随班听课,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指出,促进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加强学科研讨。如规定一、二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后,如何改进与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兴趣活动等,加强问题与个案研讨。再其次,开展诊断性研究,倡导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过程性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建构“和谐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和谐课堂”的构建,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效落实了“减负提质”工作。在这里,“和”即“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统领与指导,“不同”则体现在各学科内容、各班学生学情、各位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而形成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

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评价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职、评优、评先,岗位竞聘,年终奖励性绩效考核等工作中。通过评价,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让家庭教育在共性与个性中协调发展

我们十分重视把学校和谐文化的核心教育理念渗透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与家庭共同搞好“减负提质”工作。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也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结合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有甄别、有选择地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在反思中丰富学校和谐文化

“减负提质”是学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静下心来思考,在理性认识中深化“减负提质”工作。

“减负”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非完全消除学业负担。要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认真学习,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能更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才能在“减负”中真正做到“提质”。

不能以“唯儿童论”的思想开展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减负提质”工作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毋庸置疑,但不是什么都以“儿童”为中心,而无教育原则地满足其要求。

不能受社会浮躁思想的影响,功利性地开展学校“减负提质”工作。不能把“减负提质”工作政绩化、功利化,而应遵循教育规律,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减负提质”的实效。

用正确的教育思想积极影响家庭教育。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来自家长在强烈的望子“成龙成凤”思想驱使下,脱离了孩子的教育实际,造成了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学校应与家长积极沟通,让家长在教育的共性与个性发展中,探索良好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搞好家庭教育。

教育要宁静致远。学校“减负提质”工作涉及育人者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涉及家庭教育等。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做教育。教育一定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人文性、生命性和教育的可持续性。教育应如此,“减负提质”也应如此。

在学校和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深化“减负提质”工作,必将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促进学校更富内涵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