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当立志做“大学之师”

作者:刘中英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10-11 阅读量:0

作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教师,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潮头,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就要立志做一名大学之师。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大学之师呢?

大学之师要有大修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修养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否则,即使学问再高,也不能成为大师。

修行不仅仅是关乎个人的事,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家庭、工作团队以及生活周围。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升修为、锤炼素养,提高道德情操,努力做有道德、有涵养的教师。大学之师的修为要从小处立身,时时处处当楷模,点点滴滴有示范。

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举手投足皆示范,言行穿戴有影响。做一个大学之师,要时刻注意细节,做到见微知著。大学之师的修为要以德立身,教书育人德为本,德的核心是“爱”字。身为大学之师,爱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就是师德;爱学生,一个不放弃,就是师德;爱班主任工作,舍得下功夫,就是师德。

大学之师要有大学问。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就要有大学问。要躬身事学,甘当学子身边带头学习的“学星”、“学霸”,做学习型的教师。所谓大学问,首先体现在扎实的专业功底上,这是本分,是必需的基本的素养。其次,要博学多才,博闻广识。要做到学有专长、术业有专攻,也要做到兼学别样。理科教师要储备一些文史知识,文科教师要对自然科学技术有所了解,音体美教师也不能对文史一窍不通。再其次,现代教育的时代,教师要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后,我以为今天做教师,还要重新学哲学、学心理学、学现代教育理论……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用教育的基本原理指导教育实践。

大学之师要让学生敬佩和崇拜你的学识,要克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专业课”的思想,也要防止“处处打听小消息,八面玲珑耍聪明”的华而不实,要让自身在人们,特别是学子印象中常存“谈古论今学富五车,举首投足温文尔雅”的学者风范。教师的大学问,还应体现在思想工作的方法与教学的艺术上。

大学之师要有大肚量。在岁月的长河中,总会有一些不顺心不顺意的事情。大肚量就是每逢“不顺心”之时,或遇到所谓“倒霉事”之后,尽量把眼光放远一些,注意力放宽一些,心胸更开阔一些,努力用平和之心待之。

大肚量就是能够做到得而淡然,失而坦然;大事拿得起,小事放得下。要有举重若轻、从善若流的大师风范,既要像朱自清先生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又要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

大肚量就是要阳光工作和生活,做幸福老师;大肚量就是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大肚量就是要能容人容事,要会审时度势;大肚量就是说话要注意身份,做事始终有把控。总之,做大气之师,为大度之人,才能成大学之师。

大学之师要有大见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强调的就是要通过学习积累知识,站位准,识人清,料事远。现代教师,要通过书本学,通过网络学,通过“经历”学,通过“见”增长“识”。要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放眼全世界,行走百姓中。

大见识就是没有小肚鸡肠,有的是儒雅、风度。大见识就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想事情。大见识还要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讲政治、懂规矩。

大学之师要有大业绩。这些年,教育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做出了一些成绩。但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对自己提高要求,既对自己的学识提高要求,也对自己的工作提高标准。

大业绩就是要把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继承优秀传统,大胆创新改革,破除陈规陋习和因循守旧,主动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开拓进取,在专业发展上求突破;大业绩就是能够团结组织每一位同志,协同共进,全力推进组织的工作业绩上台阶。

大业绩就是敢想敢干敢担当,要相信别人能做出的成绩,自己会做得更好;别人能实现的目标,我们也能实现;要相信,成功最终属于富有改革勇气和实干精神的实践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当奉行的准则。

(作者系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