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

作者:张 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发布时间:2017-11-02 阅读量:0

打开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一个最直观的发现是开篇先识字再学拼音。教师让学生先认一些字再学拼音,而且是边识字边学拼音,这其实是一种传统语文教育理念的回归。

学生如果刚入学就学拼音,抽象的拼音字母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且容易与英语字母相混淆,极易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但统编教材以识字单元为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天、地、人、你、我、他”6个汉字,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目的是让学生对语文的第一印象是汉字“天地人”,而不是抽象的字母。其背后的深意在于把汉字、汉语摆在第一位,强调拼音只是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而非目的,并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这种拼音与识字教学顺序的调整,其实就是在强调拼音的工具属性——汉语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就是通过给汉字注音帮助学生学习汉字,即帮助解决字音问题;通过拼写语音学习普通话。所以,统编语文教材紧紧抓住了这一点,做到了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的有机结合。统编语文教材倡导学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教材中安排了词语和儿歌,并结合词语和儿歌的学习再认识几个汉字。这些词语都是由学生学过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所选的儿歌也都包含本课新学的音节,每课的几个词语之间都存在内在逻辑关系。这些词语和儿歌为学生巩固拼音、复习本课和前面学过的字母、音节提供了语境,体现了拼音学习的工具价值,同时也达到了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教学目的,形成初步的语感。

相比老教材,统编语文教材在拼音部分只要求认读37个汉字,看上去数量有所下降,但实质是降低了学生初学拼音的难度。这37个认读字都是学生可以自己拼读出来的,并且每个拼读词语都注上了汉字,这样就实现了拼音与汉字学习的双线并行。

统编语文教材重视学好拼音,但不只是在学习拼音,而是将拼音与识字学词、口头表达、思维培养等进行了整合设计,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统编语文教材每一课都配有插图,而且是整合情境图。这些图既表音又示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降低了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与单图相比,整合情境图功能更加丰富,因为它包含故事情境,可以将拼音学习融入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看图讲故事活动。学生借以观察图画、看图说话,将发展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学习拼音有机整合在一起,使拼音学习与口语发展能够相结合。

在拼音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难点,相比老教材有4个复习课,统编语文教材只设计了两个语文园地。但这并不表示忽视复习,而是以更灵活的活动设计强化了对难点的练习,进而集中解决读音易错、字形易混的字母和音节。比如b-p、p-q、f-t的分辨,老教材只设计了抄写练习,而统编语文教材设计了一道“比一比,读一读”的题目,利用图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进行区分。统编语文教材在辅助学生学习和复习时加入了许多音节的拼读,这些拼读音节是基于使用的频率以及儿童常用口语词的调查,精心选择了使用频率高、与儿童口语联系最密切的生活常用音节作为学习内容。每课呈现的是全部可拼带声调音节,方便学生进行全面的拼读练习。统编语文教材不再呈现拼读过程,而是直接呈现音节,这样学生在拼读音节时注意到的是一个整体,可以充分利用视觉记忆来提高辨别音节的熟练程度。

统编语文教材给教师提供了许多好的教学思路和素材,想用好教材可以巧借各种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自编手指操、顺口溜、小儿歌等活动,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多次复现,借以强化记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练习拼读音节时,要注意与具体的人、事、物进行对接,加强人文性、趣味性,帮助学生赋予抽象的字母和音节以具体生活的内容,进而更有效地学习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