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清楚“导学案”导向哪里

作者:杨麦之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12-19 阅读量:0

据笔者观察,时下很多学校都在使用“导学案”,但一些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并没有真正发挥“导学”的作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问题大而空,指向不明。比如在一节地理课上,教师发的“导学案”首先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洋洋洒洒几百字,学生难以一下子直观地了解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

二是问题零碎,浪费时间。有位数学教师把“导学案”设计成一份练习题,很多学生通过预习就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却要用大量时间去做习题,导致课堂学习任务无法按时完成。

三是问题导向不明,深度不够。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少,相反,许多“假问题”却充斥课堂,比如古诗文的作者是谁、生于什么朝代等,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举手抢答,这样的问题还有设定的必要吗?

众所周知,“导学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简单地说,“导学案”应是引领学生学习的菜单和工具。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设计科学优质的“导学案”。这是因为设计合理的“导学案”体现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完整课堂教学思路。教师在设计“导学案”之前,自己一定要明晰,想把课堂导向哪里。只有注意避免“导学案”与课堂两张皮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