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育人”办学实践与课程改革

作者:李红斌 周红霞 王雪样 南晓娜 来源: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2018-01-03 阅读量:0

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始建于1965年,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499名,教职工110名,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鲜明的老校、名校。学校位于“中国”之中(运城是最早被称为“中国”的地方),运城之腹,毗邻盐湖,地接中条,孕山水之灵气,毓名流之神韵,践行出“传承智慧、立足当下、创新未来”的学校精神,打造出“书法”和“艺术”两类品质课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整体、创新育人的原则,培养出一批批有民族情怀的盐湖有“根”少年。学校先后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书写教学特色学校”、“艺术特色校”、“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享有崇高的社会声誉。

一、寻根定魂  古城蕴生“根”文化

教育是文化的载体,学校可以被看作是汇聚、传承、选择和创新文化的高级文化体。教育与文化的这种特定关系,决定了文化对教育源源不断的滋养作用,同时也决定了教育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根植于河东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地方,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运城,古称河东,雄踞晋陕豫金三角,是华夏之根、关公故里、盐运之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数千年来,名流辈涌。嫘祖养蚕,流芳千古;后稷稼穑,泽被苍生;尧舜禅让,立仁树典;大禹治水,弘义建功。另有政治家张仪、水利家李冰,名将卫青、霍去病、李牧、尉迟恭、薛仁贵,名相司马光、诗人王勃、王翰、王维、王之涣、王昌龄……尧都、舜都、禹都,三帝古都标根祖;中华中国华夏,诸多称谓昭河东。历史和时间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形成独特的“根”文化。

十八大以来,教育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习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文化自信”;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打造“古中国”文化名片。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作为诞生于、成长于这所城市的老校和名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扬传统,弘扬文化。

当我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也面临另一个思考:教育是着眼未来的育人工程,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其实属于未来,我们为他们做的一切教育奠基,其实也是面向未来生活,那么“创新”和“传承”就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到合二为一,在传承中创新,于创新中留根,就成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的迷人之处,在于教育对象成长发展的“可能性”、“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半个多世纪的时代洗礼,我们曾积极不倦地追求“创新”、“求变”,从最初的“培养四有新人”到“以爱育爱”,一代代解三人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实践中,我们发现正如一个人的立世之本是德,一种教育的持续之本是“根”!一味地追教育,让我们走入了一个“学生主体”的神话。无根草木不能活,无根文化无以延续、无法发展。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是有根之人,我们必须给予相应的有根教育,促使他们由根而发,枝繁叶茂。

继承和发扬“古中国”地域民族文化精华就是盐湖有“根”少年成长发展的最近区域。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美,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形成自己美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寻找、唤醒、强化这种文化无意识,对于盐湖有“根”少年的自我认同、文化自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文化底蕴,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根”教育。

二、守根铸魂  慧心拾得“根”教育

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视野,纳民族之雄风、汇世界之浩瀚、成千秋之伟业,我们将新时期的办学理念重新定位为“培根育人”。围绕“培根育人”的理念核心,定位校训为“根深叶茂别样美”;校风为“做有根之人”;学风为“脚踏实地,向善向上”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人之善根,教育是条向善而生的路,脚踏实地地做好指引者和守护者,让孩子遵从本心的善,发现和发扬孩子最本真的善,成为善心、善行、向前、向上的有根少年);教风为“树德练能,积厚成器”(树德、练能乃为师立业之本,作为教师,必须根基深厚,德才兼备,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根”之人);学校育人目标为“培养真善美健的有根少年”。

成长是什么?成功是什么?对于一个少年来说,就是将来他(她)长成树,必定根深叶茂、顶天立地;长成花,必定亭亭净植,香远益清。一个有“根”少年,要从“根”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成就哪些品质呢?从古代学子必须具备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现代教育要求的德、智、体、美,以及当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6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我们总结出有“根”少年必须具备的,也是必须从教育中汲取的“四品”:向善、求真、健体、尚美。“根”教育系统就是要播种“向善之根”(知礼仪,讲诚信,乐沟通),“求真之根”(善思考,敢实践,懂合作),“健体之根”(爱运动,有毅力,增自信),“尚美之根”(展才艺,会欣赏,能创作),从而让“根”教育下的孩子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长为有能力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全人”。

运城1.jpg

我们把“根”教育文化外显为我校的LOGO。她的主色调是:红、绿、棕三色,中国红代表传统精华、活力和原动力;绿色代表成长、进取和创新;宣纸棕代表地域文化、书香营养。我校的LOGO由三部分组成:下面红色的三个篆书“人”字寓意着解三诸多学子向善、求真、健体的优秀品质,三道宣纸棕的“线条”,形似河流、沃土,取义传统文化对孩子成长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顶层绽放的绿色的“嫩芽”,代表着解三学子蓬勃成长,各美其美,迈向世界的矫健姿态。整个LOGO,采用小篆书就,外形色泽飘逸俊秀,兼具书法之美和艺术之美,突出了我校书法和艺术的两项特色。

三、承根扬魂  着力实施“根”课程体系

借力新样态学校建设的平台,经过专家引领,教师共创,我们的“根”课程体系建构成型。

(一)课程体系

运城2.jpg

我们的“根”课程体系对应“四品、四域、三层次”,培养有“根”少年。“四品”是指向善、求真、健体、尚美,具体表现为十二个核心素养:知礼仪、讲诚信、乐沟通,善思考、敢实践、懂合作,展才艺、会欣赏、能创作,爱运动、有毅力、增自信。为实现十二个核心素养,对应到四大课程领域是“善”课程领域、“真”课程领域、“健”课程领域、“美”课程领域,每一个领域又是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综合课程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纵横有序,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

“善”课程领域,属于人文与品德领域,着重培养孩子知礼仪,讲诚信,乐沟通,包括基础课程的语文、英语和道德与法治,拓展课程的主题阅读、主题探究、语言艺术表演、书法课程等,最终在文化节上综合呈现;

“真”课程领域,属于数学与创新领域,着重培养孩子善思考,敢实践,懂合作,包括基础课程的数学、科学、综合实践和信息技术,拓展课程的智能计算机、趣味数学、思维体操、科学小制作,最终在科技节上综合呈现;

“美”课程领域,属于艺术与审美领域,着重培养孩子展才艺,会欣赏,能创作,包括基础课程的音乐、美术,拓展课程的书法、民族器乐、合唱、舞蹈、国画等,最终在艺术节上综合呈现;

“健”课程领域,属于运动与健康领域,着重培养孩子爱运动,有毅力,增自信,包括基础课程的体育、安全和心理健康,拓展课程的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最终在体育节上综合呈现。

(二)课程实施

主要采用三种整合方式: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和校内外整合。

1.学科内整合

学科内整合,如果说某一单一学科是一艘船,那么适当引入美术、音乐等有效资源,或适当加入不同年级同一主题的学科教学,那么这艘船就会变成一艘豪华游轮。

2.跨学科整合

主题式跨学科整合就是集各年级、各学科为一体的航空母舰。这样的整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校内外整合课程

着力打造了两大类品质课程——书法和民乐。“书”和“乐”是儒家“六艺”中的主要课程。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之根,“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是运城人,舜帝南巡盐池湖畔抚琴吟唱《南风歌》,书法和音乐对社会风气、对人的道德修养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属于区域文化精华。学校打造“书”和“乐”这两门品质课程,既是对根祖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我校已有优势的继承和发展。   

书法课程是我们“根”课程体系中的“美”课程领域中的拓展课程。我们整合校内外家长资源,通过外聘请专家,培养孩子书写兴趣,保证书写的专业性,网络视频学习和走班强化训练多种学习方式,保障学习强度,并开发书法校本课本,现在硬笔书法教材和软笔书法教材均已成册,让课程有目标、定内容、成系统。每年艺术节上,展示栏里学生优秀作品琳琅满目,书法比赛人才辈出!学校被山西省评为“书写特色学校”。

民乐课程也是我们“根”课程体系中的“美”课程领域中的拓展课程,人人参与,课程丰富。目前开设的有古筝、琵琶、二胡、笛子、巴乌、葫芦丝等共18类,指导教师来自社会各界和家长志愿者,最后通过节日活动和艺术节等平台,让孩子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人人都参与,个个都精彩。从而达到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育人目标。

4.实行走班教学

“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专业和老师,建立新的班集体统一教学。 

运城3.jpg

运城4.jpg

走班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和内涵,促进了学校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四、存根留魂  科学评价有“根”少年

运城5.jpg

学校构建了“有根少年”评价体系,围绕“四品十二核心”进行评价,四品是真、善、美、健,十二核心就是十二大核心素养,人人争当“有根少年”,个个根深叶茂。

我们采取将即时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一边成长经历体验,一边积累丰富感悟的好习惯,让考核和评价,不再用于甄别和对比,而只在于自查和鼓励。对于国家基础性课程,我们采用全面科学个性量化,实行分等级评价;对于课堂表现,实行星级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对于各类拓展课程,我们设立了“求真少年”评价系统的“智多星”、“小科学家”、“数学王子(公主)”等荣誉,“向善少年”评价系统的“德孝少年”、“公益之王”等荣誉,“尚美少年”评价系统的“慧眼如炬”、“百灵鸟”、“舌战群儒”等荣誉,“健体少年”评价系统的“飞毛腿”、“大力王”等荣誉。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主申请、记录过程、统一展示、分类奖励的步骤,自主、积极、主动获取自己擅长和有兴趣的领域的荣誉,最终成为“有根少年”。

“新样态”学校建设就是让每一只鸟儿都能按照它独有的方式歌唱;就是让每一朵花都能按照自己的花期尽情绽放;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他自己的样子。我们将脚踏实地,培根育人,让“有根少年”根深叶茂,让学校展现新样态,让教育焕发新生机,让学生拥抱新未来!

运城6.jpg

(作者:李红斌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校长;周红霞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副校长;王雪样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教导主任;南晓娜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新样态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