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体会、理解十九大精神,对于学生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准确定位自身发展、积极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把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融入思想品德课堂呢?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课前预习中引入十九大精神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预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引导学生搞好预习,我设置了“预习通知单”,根据教材合理设置问题,巧妙引入十九大精神是设置预习通知单的关键。如在讲解“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时,引入十九大报告“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学生收集整理身边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并对照十九大精神,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思考治理环境问题的方法。这样,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对十九大精神、十九大确定的国策、发展战略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中升华十九大精神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给人的印象是讲大道理、死记硬背、枯燥无味。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这要求教师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十九大精神。
为了使引入的体现十九大精神的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厉害了我的国》《辉煌中国》《我们的自信》等学生熟悉的电视栏目中选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个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由此激发探索精神和求知欲,这比传授知识本身更有意义。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课内外活动中激活十九大精神
传统思想品德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效果并不好。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变“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十九大精神的学习。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应开阔学生视野。为此我设置了“十九大报告速览”环节。时间一般是一周一次,组织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内容可以是十九大报告重点摘录也可是对十九大报告的评论等。十九大报告速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
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自由论坛”。在这个自由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就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如治理雾霾、精准扶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抑制房价过高等众多民生问题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配角。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评价他人的观点。
为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参与意识,我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十九大精神,引入情景剧场的形式。具体做法是以教材知识点或某一社会热点为内容,借鉴《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电视栏目,由学生担任记者、主持人、嘉宾,编演案例。在讲解“感受共和国巨变”这一内容时,我采取《厉害了我的国》的播出形式,按照“晒晒我的家”“晒晒我的国”“晒晒我的收获”三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评出最佳主持人奖、最佳构思奖、最佳表演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感悟伟大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把以上多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于课内、课外,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思想品德课给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
开设热点专题——
归纳总结中巩固十九大精神
传统的做法一般都是在九年级下学期开设热点专题课,但如果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十九大报告,知识零散,届时很多知识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学生压力大,知识接收效果差,更别说活学活用了。于是我认真收集十九大材料,结合教材知识设计了《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的专题课件,让学生结合原汁原味的十九大报告理解教材知识,运用十九大精神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