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 品质至上——济南高新区第一中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陶继新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01-25 阅读量:0

薛启华.jpg

薛启华,男,生于1970年1月。2005年7月—2017年8月,担任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2017年9月,应聘到济南高新区第一中学担任校长。

薛启华曾先后荣获“山东省第二届齐鲁名校长工程人选”“泰安十佳创新校长”“泰山名校长”“泰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泰安市课程与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泰安市学科带头人”“泰安市首届十佳读书人物”“泰安市首届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和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的验收专家组成员。主持多项省级实验课题,并先后荣获泰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有多篇文章在《未来教育家》《山东教育科学》等全国及省级报纸杂志发表,著有专著《托起农村的太阳》(2012年12月出版)。曾多次在泰安市校长培训会议上做专题报告。

一所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与信赖度,无疑与其教学质量有着直接乃至内在的关系。那么,究竟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呢?齐鲁名校长薛启华认为,这需要正确的教学理念,也需要富有创意的实践行动。济南高新一中,便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创新实践,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校长应担起教学质量首要责任人的重任

衡量一所学校是否优质,教学质量显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硬指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让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步入到高效率与高效益并进的轨道上,这当是一位优秀校长必须思考的大问题。在采访齐鲁名校长薛启华的时候,他的思考与谋略,也许能给大家一定的启示。

有的人认为,教学质量上不去的主要责任在教师,或者在分管教学的校长;可薛校长认为,校长应担起教学质量首要责任人的重任。因为校长的教学观与质量观,以及对教学研究的深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整体教学的走向。所以,校长不管多么忙,都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而且每周至少参加1次学科教研或集体备课。为此,薛校长提出了“班子向我看齐”的口号,进而要求各个层面的管理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深入课堂教学之中,成为教学改革的引领者、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唯其如此,校长及其他管理干部,才能在提升教学质量上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话语权,在指导全校教学工作的时候,做到“言必有中”。他认为,好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更好地引导教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还可以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他主张好的教师,一定要研究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是,他认为,模式并不等于模式化,更不等于僵化。不同的教师,文化底蕴不同,特长爱好各异,应当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个性,甚至可以升华为教学风格。即使同一个教师,随着教学阅历的增加,教学研究的深入,也可以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更具生命张力的教学风格。

谈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薛校长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说,小组合作学习有益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并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发言权,进而激发各个层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过,他认为,合作学习是一门科学,学生不但要在合作中学会发言,还要学会谦让、倾听、借鉴与思考;包括在小组发言与全班发言的声音大小与站姿神态等,都要有一定的规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让学生学习能力更强,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其“和而不同”“成人之美”的品德。因为教学质量不只有教与学的“术”,还要有人格升华的“道”。

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薛校长的这些教学理念,也在无形中走进了不少教师的心里,并化成了行动。这样,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不但有了正确的质量观,也有了主动探究与积极发展的内在要求。

薛校长说,教师是一个知识分子群体,管理教学,固然需要制度与规则,可在很多时候,更需要理念文化与教学智慧。因为只有将理念“化”在他们心里,并让他们自觉形成心理认同,理念才能落地生根。

不过,人的观念与思维一旦形成定式后是很难改变的;薛校长说,他既想“只争朝夕”,也做好了等待的准备。不过,他相信高新一中的教师,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说,学校已有不少教师不但认可了他的理念,而且还有了相应的行动,有的已经收获了可喜的成果。

集体备课让全校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集体备课并非高新一中独创,可他们所推行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却有值得人们借鉴与学习之处。

各个学科的备课组每周集中备课一次,并制定了“五定”“五议”“六有”规则:“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周进度、定教学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教学方法手段、议课后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信息。“六有”即有重点、有措施、有收获、有提高、有记录、有反思。

“五定”“五议”“六有”规则的制定,让每个教师对备课的每个步骤了然于心,并明确了各自的角色定位。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在集体备课时被边缘化,而且还努力想着能有自己的声音。为此,备课之前,每个人都要进行精心准备,除了对每个备课环节准备之外,有的教师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对某一两个教学点进行重点准备,以期在集体备课时发出具有独特见解的声音。

为了让更多老师们的“声音”发得有的放矢,学校还对说课、听课、评课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集体备课时,主讲老师要提前说课,并让大家提出建议与意见,达成共识之后,再上课,大家再对主讲老师进行评课。评课的时候,可以有共同的看法,也允许有不同的认识,甚至是反对的声音。有的时候,老师们对某一个教学点的优劣意见不同,还会因此争得面红耳赤,可最终,却实现了《中庸》所说的“有弗辨,辨之弗明”的目的。

集体备课使主讲教师的备课精华传递到了每一个教师,尤其是水平相对较低的老师或者教学经验相对少的年轻教师。这样做,不但让他们少走了弯路,而且也让他们对教学内容与方法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这不但克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解决了某些教师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也为更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较快地成为名师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骨干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平台,让他们有了成就感与欣慰感。

那么,这样会不会扼杀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呢?薛校长的回答是否定的。尽管有了统一的要求,但由于教师性格不一、文化底蕴不同、教学风格各异等原因,不同教师的课堂依然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迷人风景。

薛校长说,集体备课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内部教学均衡化的问题。毋庸讳言,学校之内,教师水平高下不一,甚至还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传统意义上各自为战的备课,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效果自然大不一样。而同在一所学校上课的学生,有的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学,可有的则只能望洋兴叹。可自从集体备课之后,有了全方位的资源共享,让一般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闪烁出了优秀教师的光华。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当常常与优秀教师一起备课与研究教学的时候,一般教师的水平也自然会持续地提升。有了这种“学而时习之”的平台,再加上主动上进的心理需求,一些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后来者居上就有了可能。教师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让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有了更快提升的可能。

“半天无课日”教研活动让教师发展进入快车道

教研活动,无疑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载体;但是,有的学校认为教师教学任务重,为不影响教师备课与上课时间,便很少开展教研。老师们只好在“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个体教学壁垒里艰难地跋涉着。

薛校长认为,教研活动确实会耽误正常的备课等教学工作;可是,如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教师只是个体备课上课,少了相互交流与教研的活动,就很难更好更快的发展。长此以往,尽管努力复努力,劳苦复劳苦,教学水平依然难有长进。尽管用的时间多,可教学效果却不好。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学校施行了“半天无课日”教研活动制度,即每周为每学科空出半天的无课时间,让他们集中精力进行教研活动。半天无课日的教研活动不仅是局限于校内举行,高新一中经常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或者邀请教育专家进校指导培训,或者选派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据悉,就在两个月之前,高新一中与临近的省级名校——历城二中初中部结成了教育教研共同体。两所学校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经常性举办教研联谊活动,名校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方法很好地辐射、带动了高新一中的发展。

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不但共享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也解决了不少教师平时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这不但让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大大受益,也让优秀教师有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他们发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的时候,不但有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特殊幸福感,也同时激发了自己教研的热情。因为每一次分享,都会受到老师们的赞扬与欣赏,从而增强了自信心与自豪感。于是,他们就要更加认真努力,争取下一次教研的时候,能再展示自己的风采,享受惠及他人的愉悦感。所以,这些优秀教师的水平比以前有了更快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在无形中提升了其精神境界。而平时教学水平一般、成绩不太理想的教师,也不由自主地“择其善者而从之”,在如饥似渴地汲取优秀教师经验的时候,“蓦然回首”,发现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教研水平。更让大家感到高兴的是,教研活动中,不但有经验分享,也有问题剖析,甚至有对优秀教师的批评与建议。因为这时候,大家的心在一起了,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与建议,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对方发展得更好,也都希望自己能够尽到一个参加教研者的责任。由此,老师们真正爱上了教研,并在教研中提升了业务水平与责任意识。

每周半天的教研活动,不但没有影响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相反,由于他们教研水平的持续攀升,教学水平也在水涨船高。用同样的时间,甚至少一些的时间备课,教学效果却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有的教师欣喜莫名地说,现在上课教学,我信心十足,从学生乐于学习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我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幸福。

其实,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自己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只不过有些时候,由于学校没有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让其原有的积极性逐渐消亡罢了。高新一中的“半天无课日”教研活动,激发起了所有教师奋发向上的热情,并由此让他们体会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幸福感。

“每人一堂课”活动为灵感迸发提供舞台

如果说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妙的话,一般教师,甚至是初为人师者的课,也有某些闪光之处。那么,如何让这些好多年上不了公开课的教师,也能在全校教师面前展示其课堂教学的风貌呢?为此,学校别出心裁地开展了“每人一堂课”活动。

这对于某些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薛校长说,首先要相信所有的教师,因为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如果努力学习他人经验,改变观念、创新求索、主动进取的话,其教学水平就一定会大有提高。让他们上课,有逼迫的况味,更内含着领导与大家的信任与期待。

为了保障“每人一堂课”的活动有序有效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教导处和各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活动工作小组。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评课交流,本学科教师全部参加听课与评课。同时,鼓励跨学科、跨年级进行听课学习。

据教导处田主任讲,“每人一堂课”活动把所有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每一个教师都想尽千方百计,为大家呈现出一堂精彩的课。为此,他们不但精心研究教材,而且在设计教法的时候也煞费苦心。有的教师还走到学生之中,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教学出谋划策,即使如小组合作学习、上台表演等课堂教学细节,都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认真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学生不但是学习的主人,还有着教师想象不到的智慧。某些教学点的设计,常常出乎教师的意料,甚至有出奇制胜之妙。在“每人一堂课”中杀出来的“黑马”,除了自身努力与有创意之外,有的教师则得益于学生的智慧“点化”。所以,从形式上看,这个活动只是每位教师上了一堂课,可实质上,却让大家明白了要想上一节好课,除了自己付出更大的努力之外,还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变革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其巨大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唯其如此,才能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演绎精彩的生命场。所以,它不只是激发了每一个教师上好了一堂课,更让他们举一反三地知道了上好更多课的妙道所在。

某些老教师游刃有余而又亮点频闪的课堂教学,不但让所有教师心生“见贤思齐”之想,也在情不自禁地思考,一堂课的背后所蕴含着的智慧与力量。只有数十年持之以恒地进取与学习,才能有当下一堂课的精彩纷呈。它让青年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抵达如此之高的教学境界,是需要功夫与积淀的。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所以,它给人们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能太过急迫,更不能过多地追逐名利,只有“淡泊”才能“明志”,只有“宁静”才能“致远”。

同时,个别青年教师的青春激情与新奇创意,也让全体教师感到耳目一新,顿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感叹,并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也要创新求索的欲望。即使一些骨干教师,也在思考,何以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时代特色与创新意义。

当所有教师都在积极主动研究课堂教学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校风气,并升华成一种教学文化,从而让学校具备积极向上的力量。

阅读工程大大提升教与学的品质

说起阅读,也许有人会说,这与教学质量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阅读与教学质量,包括日常的备课与上课,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最好的备课。”是啊!纵观目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爱书人,而且有的还大量背诵了古代甚至外国经典。这些“诗外”“功夫”,为其具有高品质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精神与智慧支撑。因为优秀的图书,不但具有优美的语言,也饱含着丰沛的智慧,以及高境界的思想。读得多了,书中的精华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教师的心里,进而构建起自己优质的语言大厦,并形成超越常人的教学智慧,以及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这些,恰恰是一个教师能够“道”“术”兼备的必备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在教学的时候,就会站得高,看得远,思考深,教法好,语言美。他们未必像一般教师那样对某一篇课文临时用很长的时间备课,却能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将课上得精彩与美妙。他们的学生,也会由此爱上老师,爱上读书,步入会学和善学的境界。中国首篇教育学论著《学记》有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诚哉斯言!当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的时候,学生的生命成长就驶向了快车道,所谓的高效教学与高效学习,也就不求自得了。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学校大张旗鼓地开展阅读工程,建设书香校园活动。

薛校长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阅读的引领者。所以,除了要求教师到图书室借阅相关教育理论书籍之外,学校还统一为教师配发了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专著。同时,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阅读,记录读书笔记,并撰写读书心得,交流展示体会文章。那些书读得多,书读得好的教师,逐渐具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地攀升。同时,他们的心灵也更加宁静,还由此影响到他们的学生,不再为喧嚣的尘世所干扰,一心一意地投入学习之中,从中感受学习所带来的生命能量。

如果说“教学相长”的话,读书也应当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必行之路。所以,学校在学生阅读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一是集中阅读,每天固定20分钟时间,全校统一开展学生阅读活动;任何人、任何理由,都不准挤占集中阅读课的时间。二是自由阅读,鼓励支持学生在校内课余闲暇时间阅读。三是假期阅读、亲子阅读,要求学生于周末、暑假、寒假等阅读;要求教师减少一些学科书面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阅读的时间。同时,与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家长密切配合,实施亲子阅读计划,为孩子购书、节假日读书创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渐渐地,当积累了一定阅读量的时候,学生不但写作水平提高了,而且平时的课堂学习也有了质的飞跃,不再局限于本篇课文的内容与形式,而有了旁征博引、触类旁通之妙,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考试成绩也与日俱增。

学校还为师生阅读成果的展示搭建起平台。比如每学年开展的作文大赛、诗词大会、成语大会、名著阅读征文、墨香书法展示、小小朗读者比赛、教师读书心得评选等系列活动,便让因阅读而大有收获者有了展示其风采的平台。

薛校长兴奋不已地对笔者说,每次展示,师生们都有极其精彩的表现,内蕴于其中的生命潜能,通过阅读被激发出来,并由此升华了师生的生命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的教与学,就有了高质量与高效率的和谐,并让他们进入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高层境界。

当离开高新一中时,已是华灯初上,望着教室内一盏盏明亮的日光灯,我不禁感觉这就是师生们的生命光辉,这就是高新一中智慧教育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