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研还需行政推动

作者:黄俏甜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11-26 阅读量: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是教育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基地单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逐渐感受到区域性教研缺乏行政力量的推动很难落到实处,这引发了我们就如何实施行政推动促使教研产生实效的思考与实践。

厘清财权人关系形成行政推动

南海区现有幼儿园371所,其中大部分是民办幼儿园,民办园在经营管理上,大多是投资者说了算,不免有的民办园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较少把精力放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园的内涵提升上。

为此,我们实施行政推动所有幼儿园教研齐步走,争取政府重视、制定政策规划、配备教研人员、落实教研经费、搭建对话平台、实施有效指导。

2003年开始,我们一年一个大变化。在省内我区率先制定了《南海区学前教育“名师工程”规划》,之后配备了专职幼教教研员,成立区学前教育协会,争取到了每年10万元的教研经费,争取到450万元发展经费支持,把学前教育“名师”纳入到中小学“名师”管理中享有同等的待遇,设立幼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成立区学前名师工作室,建立幼教联盟,今年我们还有了省学前名师工作室,建立了省、区名师教研共同体。

有了人力、物力、财力的行政力量推动,南海的幼教教研工作慢慢步入规范、有序、均衡的良性发展轨道。

小课题研究强化教师对幼儿的关注

小课题研究是立足南海幼师专业水平和能力而提出的,以“问题就是课题”为价值取向,以幼儿一日活动为内容,以幼儿为对象,通过教师对幼儿在园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发现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研究的时间小则三个月、一个学期,多则一年。对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区教育局做到“三个保障”——保障教师每年有自由申报立项的权利,保障教师有选择个人或小组合作研究的自由,保障教师的研究成果每年有激励推广的价值和机会。

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觉得做课题不再深奥了,申报小课题数量一下跃升到现在的100多个,日常教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也成了教师教研的热点。小课题研究既提高了保教质量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我区幼儿教师“可望”又“可即”的专业追求。

“名师工程”促进名师到基层送教

南海区学前教育“名师工程”是实现南海幼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在南海,学前教育“名师工程”的规划比中小学早了五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研、训、评三结合的原则,锻造“名师”为教研开路,具体做法是:

以教研项目推动,为“名师”搭台,让“名师”唱戏。如“名师教学诊断”教研项目,最初是针对教师研讨过程中不敢开口说话提出来的。基于这种现象,我们以“基于问题的教研”为导向,每年组织开展“名师教学诊断”活动,把“名师”的研讨课送到村镇,创设村镇教师与“名师”对话机制,广开言路,营造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教研氛围,打破传统的“大话教研”“一言堂教研”的格局。

这种让“名师”源于基层又服务于基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做法,在区教研项目的推动下,不仅为村镇教研的有效开展指明方向,而且使城乡教育资源得到均衡发展。

同伴互助营造民主合作教研氛围

我区承担“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后,为把该项目做得扎实有效,2007年起,幼教教研员向省教科研单位申请立项,带头进行项目的研究。研究立足三个层面(公办、民办、村办)的实验园,围绕三条主线——“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教师培训与成长研究”及“教研活动方式方法研究”,从幼儿园的需要出发,从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入手,通过专家和教研员的专业引领、实验园间的同伴互助,抓住“研什么、怎么研、达到什么目的”展开行动研究。

十多年来,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实践研究,我区各实验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园本教研模式,如随机教研、案例教研、课例教研、自主教研、问题跟进式教研等,建构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营造了民主、开放、合作、共赢的教研氛围,推动了幼儿园、教师、幼儿的共同发展。

搭建培训平台拓宽保教人员视野

培训是最好的“福利”,为教师谋“福利”是幼教教研员应尽的专业责任,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以专业发展为中心),两条腿走路(走出去、请进来),三个层面落实(专业院校、协会、幼儿园),重点面向四种对象(园长、教师、保育员、保健员)的培训原则。多年来,在专项培训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争取领导支持,盘活地方资源,依托区学前教育协会共开展了300多场专项培训。其中包括行业人员师德师风培训,园长领导力培训,教师新入职培训,骨干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初、中、高级保育员培训和保健员上岗培训等。

我们通过不同层面的系列培训,拓宽了保教人员的专业视野,增强了保教人员的职业自信,提高了保教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投资者、园长、教师、保育员在参与培训中,感受到品牌与质量的提升。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员)